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侃大唐·190回 身為高宗李治的親密戰友,為何他最終卻被流放至死

上回說到, 在武則天的關照下李義府很快再次崛起, 然而重新回歸朝廷的他不僅沒有半點改過自新的意思, 反倒變得更加飛揚跋扈。

講道理, 如果不是李義府無意間觸碰到了皇權這條高壓線, 即使他某些事情做得再過分, 也不至於激起李治的殺心。

要知道, 早在李治還是太子的時候, 李義府便以太子舍人、崇賢館直學士的身份追隨李治左右。 在之後的日子裡, 君臣二人又曾一唱一和, 共同掀翻了那個看上去無比強大的對手。

所以對於李義府, 李治一直保持了相當寬容的態度。

比如龍朔二年(西元662年), 李義府曾奏請李治要求改葬自己的祖父。

本來這絕對不是啥大不了的事兒, 但問題是, 李義府給自己祖父新選的這塊宅基地旁還躺著一個了不得的鄰居——李虎。

沒錯, 正是李治的正牌祖爺爺, 當年位列西魏王朝八柱國之一的李虎。

真不知道李義府究竟哪裡來的膽量,

居然敢當著李治面提這種不靠譜的要求。

然而更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 李治居然輕輕鬆松就給李義府亮了綠燈。

只可惜, 李治的寬容並沒有換來李義府的感恩, 反而愈加堅定了他之前的判斷:只要跟定了武則天, 自己便可以為所欲為。

於是,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 李義府變得更加肆無忌憚。 朝野上下順者昌逆者亡, 大有一統江湖的架勢。

時間一久, 低調的李治也終於覺出有點不對勁, 不能再這樣由著李義府胡整下去了。

於是, 一天李治將李義府傳喚到了面前。

一場另李治本人也始料未及的對話就此開始。

雖然有心要敲打一下李義府, 但老實人當慣了的李治, 一上來還是擺出了一副心平氣和的態度。

“聽說你兒子、女婿背地裡幹了不少違法亂紀的勾當, 我都私下幫你擺平了。 以前沒和你提這茬兒, 以後你得注意一下, 別再整啥么蛾子了。 ”(聞卿兒子、女婿皆不謹慎, 多作罪過, 我亦為卿掩覆, 未即公言, 卿可誡勖, 勿令如此。 《舊唐書·李義府傳》)李治斯條慢理地說道。

不說李義府本人的問題, 只拿他兒子、女婿說事兒, 很顯然李治已經給李義府留足了面子。 這個時候但凡稍微識相點, 就該趕緊就坡下驢。 只要抓緊向組織承認錯誤, 保證絕不再犯, 不出意外事情也就這麼翻篇兒了。

然而此時的李義府卻不知哪根神經忽然短路, 居然當著李治的面表現出無比憤怒的神態, 接著說出了一句事後足以讓他把腸子悔青的話。

“究竟是誰跟陛下說了這些話?”(誰向陛下道此?)

這明顯就是要和皇上對著幹的節奏了。

聽到李義府的反詰, 李治立刻也拉下了臉:“只要我說的沒錯, 你管我從哪裡聽來的!”(但我言如是, 何須問我所從得耶!)

得, 您不讓我管, 我還真就不管了。

李義府於是二話不說, 連禮都沒行一個, 轉身便甩袖子走人, 把氣得發懵的李治直接扔在了身後。

反了, 當真是反了。

此時李治忽然發現, 那條原本對自己唯命是從的狗, 居然有一天開始對著自己的主子露出了牙齒。

身邊留一條能咬人的狗, 平時可以防身, 但如果留一條亂咬人的狗, 那自己也危險了。

既然留不得, 那就烹了算了。 況且對於李義府這種幾十年如一日, 只栽刺兒不種花, 毫不利人專門利己的同志,

想找罪名實在再容易不過。

皇帝這邊稍一暗示, 底下關於李義府貪贓枉法、賣官鬻爵的黑材料便源源不斷地被刨了出來。

龍朔三年(西元663年), 李義府連同他的三個兒子外加女婿被統統流放。

而這距離他完成祖父遷墳大業還不到一年的時間。 由此似乎可見, 所謂的風水寶地還真不是隨便什麼人就能鎮得住的。

三年後,李義府死於流放之地,大唐第一代著名權奸就此走完了他那不怎麼光彩的一生。

有意思的是,最初李義府是靠著一紙奏章,攪動了永徽年間那場事關最高權力的較量,結果卻在長孫無忌身死的前夜被趕出了京城。

而這一次,他的存在同樣引發了另一輪的皇權爭奪,而且同樣是在高潮即將到來之前,自己提前出局。

沒錯,有始無終。這位仁兄一輩子似乎也就是個當藥引子的命了。

事實上,無論曾經的李義府看上去多牛×,放在李治那裡從來都不過一條用著比較順手的走狗。

一條狗叫得再歡,也不過是四條腿的畜生,召之即來揮之即去,怎會值得李治去耗費太多心思。

正所謂打狗必須看主人。這句話顛倒過來同樣成立,打狗也是給主人看的。

當李義府對李治露出牙齒的一刻,老謀深算的李治立刻警覺地認識到,自己似乎已經不是他的主人了。

那個後宮的女主人,那個整天協助自己處理政務的政治盟友,居然在不知不覺間也有了自己的圈子。

顯然,對身居皇位的李治而言,這才是真正致命的威脅。雖然這一切都還只是一顆尚在土中甚至還未萌芽的種子,但還是那句話,只要事關皇權,那就半點不能含糊。

如同當年他與長孫無忌從盟友變成對手,從甥舅變成死敵一樣,這一次,李治面對的同樣是曾經的夥伴,同樣是自己的至親,他又將何去何從?

而身為當事者的另一方,武則天又該如何避免重蹈曾經的悲劇,如何不讓自己一步步走向李治的對立面呢?

若是身處局中,真的難以想像答案究竟在哪兒~~~

三年後,李義府死於流放之地,大唐第一代著名權奸就此走完了他那不怎麼光彩的一生。

有意思的是,最初李義府是靠著一紙奏章,攪動了永徽年間那場事關最高權力的較量,結果卻在長孫無忌身死的前夜被趕出了京城。

而這一次,他的存在同樣引發了另一輪的皇權爭奪,而且同樣是在高潮即將到來之前,自己提前出局。

沒錯,有始無終。這位仁兄一輩子似乎也就是個當藥引子的命了。

事實上,無論曾經的李義府看上去多牛×,放在李治那裡從來都不過一條用著比較順手的走狗。

一條狗叫得再歡,也不過是四條腿的畜生,召之即來揮之即去,怎會值得李治去耗費太多心思。

正所謂打狗必須看主人。這句話顛倒過來同樣成立,打狗也是給主人看的。

當李義府對李治露出牙齒的一刻,老謀深算的李治立刻警覺地認識到,自己似乎已經不是他的主人了。

那個後宮的女主人,那個整天協助自己處理政務的政治盟友,居然在不知不覺間也有了自己的圈子。

顯然,對身居皇位的李治而言,這才是真正致命的威脅。雖然這一切都還只是一顆尚在土中甚至還未萌芽的種子,但還是那句話,只要事關皇權,那就半點不能含糊。

如同當年他與長孫無忌從盟友變成對手,從甥舅變成死敵一樣,這一次,李治面對的同樣是曾經的夥伴,同樣是自己的至親,他又將何去何從?

而身為當事者的另一方,武則天又該如何避免重蹈曾經的悲劇,如何不讓自己一步步走向李治的對立面呢?

若是身處局中,真的難以想像答案究竟在哪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