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謝逸楓:2017年賣地加稅收8萬億!誰拿走了房價70%?

文/謝逸楓

按照今日財政部公佈的2017年全國財政收入成績單顯示, 2017年1-12月累計, 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2567億元, 同比增長7.4%。 其中, 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1119億元, 同比增長7.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91448億元, 同比增長7.7%。 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收入144360億元, 同比增長10.7%;非稅收入28207億元, 同比下降6.9%。

2017年政府性基金收入中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52059億元, 同比增長40.7%, 較上年提高25.6個百分點。 2017年全國土地與房地產相關稅收收入, 土地和房地產相關稅收中, 契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均有較快增長, 增幅分別為14.2%、16.6%、17.3%, 較上年分別提高3.9個、6.7個、9個百分點;耕地佔用稅同比下降18.6%, 比上年擴大15.3個百分點。

老謝查得資料獲知, 從1987年-1995年全國土地收入總額2148.5億元, 1987年-2016年總額超過33萬億元。 從1987年-2017年, 全國土地收入總額達到超過38.5萬億元, 年收入超過1.24萬億元。 預計到2018年, 過去三十二年全國土地收入超過43萬億元,

年收入超過1.34萬億元。

從1999年至2015年, 這17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總額約27.29萬億元, 年均1.6萬億元。 如果加上2016年的37457億中繼資料, 則自1999年至2016年, 全國土地出讓總收入已經超過31萬億元, 包括2017年的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52059億元, 已經超過36萬億元, 年平均1.89萬億元。 這筆資金絕大多數歸為地方政府所有。

根據《中國土地政策改革》提及, 土地出讓金是1989年開始徵收的, 中 央與地方4:6分成。 從1994年至今, 出讓金不再上繳中 央 財政, 全部留歸地方。 不過, 土地出讓收入並不完全由政府支配, 只有扣除成本補償性費用後的土地出讓收益, 才是政府可用的財力。

地方土地財政依賴症越來越嚴重, 2017年得到歷史最高。 所謂的“土地依賴度”(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角度分析,

2016年1月-12月地方政府土地依賴度42.95%, 保持高位。 2017年的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52059億元, 占到到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91448億元的56.92%。

土地財政源於1987年開始的土地有償出讓, 發展於1994年的分稅制改革帶來的地方預算內缺口的增大, 快速爆發於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和2003年土地招拍掛制度之後, 土地財政收入一向平穩, 自2009年開始一直不斷的暴增。 地方政府財力不足, 是其向土地尋找收入的動因, 而現行土地管理制度對於城市土地一級市場的壟斷, 則為地方政府依賴土地創造了條件。

其一是房地產才是中國財政收入最主要的來源, 房地產才是地方財政收入的最主要來源。 2017年全國賣地收入52059億元, 全國土地與房地產相關五項稅收收入16437億元,

加起來就是68496億元。 6.8496萬億的房地產收入, 占到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2567億元的39.69%, 占到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91448億元的56.92%, 占到全國一般公共預算的稅收收入144360億元的47.44%。

如果包括企業所得稅3%-25%、個人所得稅3%-45%、營業稅5%、城建稅0.5%、印花稅0.05%, 加上五個土地與房地產相關稅收, 所有的稅收收入至少會達到3萬億元。 如營業稅, 城市建設維護事業稅, 一個5%, 一個0.5%, 5.5%, 2017年133701億元的銷售額, 13.3萬億乘以5.5%, 得出7315億元, 加上房地產相關的稅收大概占2萬億元多。

除了稅收之外還有5.2萬億多的土地出讓金, 加起來8.2萬多億, 2017年全部財政稅收一共14.43萬億, 地方財政稅收減得更少, 地方財政稅收裡土地使用稅、土地出讓金占大頭, 因為有一部分是上交的,

10%的農業用地等一堆。

自2011年至2017年, 全國土地出讓收入分別為33166億元、28422億元、41250億元、42940億元、32547億元和37457億元、52059億元。 而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分別為52547億、61077億、68969億、75860億元、82983億元、87195億元、91448億元, 占地方財政收入分別為63.12%、46.53%、59.8%、56.5%、39.22%、42.95%、56.92%。

全國加起來超過50%以上的地方政府稅收錢來自於和房地產相關的, 所以房地產一掉下來, 為什麼地方政府就不靈了, 要拯救樓市, 鬆綁調控政策。 就是因為稅收的大頭在這兒, 換句話說, 過去10年從這些經濟資料中可以看出來, 是土地產業支撐的, 這10年如果沒有土地產業支撐。

其二是政府拿走了房價70%。 高企的房價中, 有多少是交給政府的稅費?換句話說, 老百姓的買房錢, 政府拿走了多少?目前商品房從拿地開發到賣給購房者, 其中涉及到向各級政府繳納的稅費一共七大類具體37項, 占整個房屋銷售金額比例低則50%,最高甚至超過70%。

這些支出包括房地產開發前期的土地出讓金、拆遷管理費,以及後期的營業稅、印花稅、城建稅、企業所得稅等。以上37項稅費成本支出中,比例較大的是土地出讓金和各種稅款。由於全國各省市收取標準不一樣,企業負擔並不完全一樣,平均水準占到賣房款項的50%以上。

這一結果在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2009年向兩會提交的報告中得到了印證。該報告說,以北京為例,開發企業在房地產開發過程中需要與20多個政府部門打交道,需要繳納的各種費用多達20多種;廣州的開發企業在開發過程中需要與30多個政府部門打交道,繳納20多種收費。

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的資料還顯示,從單個城市來分析,上海的開發專案總銷售收入中流向政府的份額最高,為61.84%;而北京市流向政府的份額為42.42%。 不過,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這份報告中,對房價構成的分析,並沒有將政府收取的各種稅費完全計算在內,如規費、證費、市政基礎設施費等。

以上稅費支出,無論科學或者合理與否,都還僅僅是陽光下看得見的支出。在房地產行業,向各個“衙門”公關是公開的秘密。而這筆費用支出,也不是一個小數字。北京的一位房地產經理人抱怨說,為一個專案前後跑了40多個政府機構,要蓋40多個公章,每個環節,公關與不公關的辦事效率大不一樣。

其三是中國經濟離不開房地產,沒有房地產不行。從全國的稅收來說,房地產單向稅,5個單向稅,加上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營業稅、城建稅、印花稅、教育附加費,以及土地收入5.2多億,加起來占到地方財政收入超過50%以上,這50%以上都是誰創造的,是1千多萬人買房子。

1千多萬套的房子占的GDP的比重,以及占的稅收的比重,以及占的整個消耗比重是多少,16.9萬多億相當於1/4了。13.9億人就靠這1千多萬人撐著,撐了十幾年,連續十幾年經濟中的比重決定了中國政府離不開房地產,離開房地產基本上就死了。

現在房子不是太多了,不是沒人住,不是住不下了,是不太少了,是不夠住。目前現在建的住宅200億多平方米,而城市人口現在7億多,以後怎麼也得9-10億人。75%的城市化率,意味著可能需要400多億平方米,現在來看至少還得增加200多億。

房地產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從稅收中就可管窺一二。2014年稅收收入119158.05億元,非稅收入24466.48億元。在接近12萬億元稅收中,房地產業貢獻了約1.65萬億元,超過2013年納稅最多的商業(批發和零售業),排在各行業納稅額首位。

對於地方來說,財政稅收裡土地使用稅、土地出讓金更是占大頭,各種名目稅收加起來大約有50%的地方政府稅收錢來自於房地產或與房地產相關的稅收。

所有地方政府以房地產為支柱產業都是因為土地收入與稅收,尤其是大部分有房產稅的國家,房產稅幾乎占到地方財政收入的接近100%。美國紐約的房產稅幾乎是所有稅收的100%。所以房地產一定是支柱產業,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美國。

其四是房地產是支柱產業。從宏觀資料來看,我國經濟持續增長過程中相當一部分來自於房地產。房地產就是支柱型產業,儘管很多人譴責房地產,老把房地產當經濟發展的最大禍害,把房地產當夜壺,但沒有房地產,中國經濟就是不行。

從經濟資料可以看出,過去10年如果沒有房地產業支撐,中國哪有8%的增長率?沒戲!換句話說是房地產支柱產業,再換句話說是購房人支撐的,沒有每年1500多萬套的房子,中國的稅收和什麼的也都沒了。

事實上,房地產牽涉及57個上下游產業,上游涉及鋼鐵工業、玻璃、水泥等產業,下游端則涉及家居建材、彩電等。如果房地產投資下降,庫存不消化,連帶著上下游的製造業產能過剩,進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也會出現持續疲軟局面。

從未來看,人口還是向城市集中,房地產仍將是支柱產業。未來房地產面積增長的可能性不太大了,每年維持13億到14億可能維持個六七年,但金額還會增長。其一是房價不斷上漲。其二是重要的是土地價格不斷上漲。其三是貨幣不斷貶值。

占整個房屋銷售金額比例低則50%,最高甚至超過70%。

這些支出包括房地產開發前期的土地出讓金、拆遷管理費,以及後期的營業稅、印花稅、城建稅、企業所得稅等。以上37項稅費成本支出中,比例較大的是土地出讓金和各種稅款。由於全國各省市收取標準不一樣,企業負擔並不完全一樣,平均水準占到賣房款項的50%以上。

這一結果在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2009年向兩會提交的報告中得到了印證。該報告說,以北京為例,開發企業在房地產開發過程中需要與20多個政府部門打交道,需要繳納的各種費用多達20多種;廣州的開發企業在開發過程中需要與30多個政府部門打交道,繳納20多種收費。

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的資料還顯示,從單個城市來分析,上海的開發專案總銷售收入中流向政府的份額最高,為61.84%;而北京市流向政府的份額為42.42%。 不過,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這份報告中,對房價構成的分析,並沒有將政府收取的各種稅費完全計算在內,如規費、證費、市政基礎設施費等。

以上稅費支出,無論科學或者合理與否,都還僅僅是陽光下看得見的支出。在房地產行業,向各個“衙門”公關是公開的秘密。而這筆費用支出,也不是一個小數字。北京的一位房地產經理人抱怨說,為一個專案前後跑了40多個政府機構,要蓋40多個公章,每個環節,公關與不公關的辦事效率大不一樣。

其三是中國經濟離不開房地產,沒有房地產不行。從全國的稅收來說,房地產單向稅,5個單向稅,加上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營業稅、城建稅、印花稅、教育附加費,以及土地收入5.2多億,加起來占到地方財政收入超過50%以上,這50%以上都是誰創造的,是1千多萬人買房子。

1千多萬套的房子占的GDP的比重,以及占的稅收的比重,以及占的整個消耗比重是多少,16.9萬多億相當於1/4了。13.9億人就靠這1千多萬人撐著,撐了十幾年,連續十幾年經濟中的比重決定了中國政府離不開房地產,離開房地產基本上就死了。

現在房子不是太多了,不是沒人住,不是住不下了,是不太少了,是不夠住。目前現在建的住宅200億多平方米,而城市人口現在7億多,以後怎麼也得9-10億人。75%的城市化率,意味著可能需要400多億平方米,現在來看至少還得增加200多億。

房地產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從稅收中就可管窺一二。2014年稅收收入119158.05億元,非稅收入24466.48億元。在接近12萬億元稅收中,房地產業貢獻了約1.65萬億元,超過2013年納稅最多的商業(批發和零售業),排在各行業納稅額首位。

對於地方來說,財政稅收裡土地使用稅、土地出讓金更是占大頭,各種名目稅收加起來大約有50%的地方政府稅收錢來自於房地產或與房地產相關的稅收。

所有地方政府以房地產為支柱產業都是因為土地收入與稅收,尤其是大部分有房產稅的國家,房產稅幾乎占到地方財政收入的接近100%。美國紐約的房產稅幾乎是所有稅收的100%。所以房地產一定是支柱產業,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美國。

其四是房地產是支柱產業。從宏觀資料來看,我國經濟持續增長過程中相當一部分來自於房地產。房地產就是支柱型產業,儘管很多人譴責房地產,老把房地產當經濟發展的最大禍害,把房地產當夜壺,但沒有房地產,中國經濟就是不行。

從經濟資料可以看出,過去10年如果沒有房地產業支撐,中國哪有8%的增長率?沒戲!換句話說是房地產支柱產業,再換句話說是購房人支撐的,沒有每年1500多萬套的房子,中國的稅收和什麼的也都沒了。

事實上,房地產牽涉及57個上下游產業,上游涉及鋼鐵工業、玻璃、水泥等產業,下游端則涉及家居建材、彩電等。如果房地產投資下降,庫存不消化,連帶著上下游的製造業產能過剩,進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也會出現持續疲軟局面。

從未來看,人口還是向城市集中,房地產仍將是支柱產業。未來房地產面積增長的可能性不太大了,每年維持13億到14億可能維持個六七年,但金額還會增長。其一是房價不斷上漲。其二是重要的是土地價格不斷上漲。其三是貨幣不斷貶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