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最適合陰人的武器?古代戰場中弩究竟有多重要?

中華民族的先民們, 發明了弩之後, 第一反應就是:這武器適合陰人!也就是防守和伏擊!《墨子》中說, 守城的時候, 每九尺的距離內要有一名弩手。 《孫臏兵法》中有“厄則多其弩”的句子, 意思便是在複雜的地形下適合使用弩。

國家博物館戰國錯銀青銅弩機

前343年, 魏將龐涓攻韓, 韓國不敵魏軍, 向齊國求援, 齊國以田忌為主將, 孫臏為軍師, 出兵直撲魏都大樑, 龐涓被迫回師救援。 龐涓回師途中與其他魏軍匯合, 以太子申為主將, 迎擊攻入魏境的齊軍。 面對魏國的援軍, 齊軍先行示弱, 以減灶之策麻痹龐涓, 龐涓果然中計, 率軍一路追擊齊軍, 最終在馬陵陷入齊軍弩手的埋伏, 大量魏軍被射殺, 龐涓自刎, 太子申被俘。

齊魏兩國最終的決戰地點馬陵, 地形複雜, 正是《孫臏兵法》所說的適合弩手作戰的環境。 春秋戰國時期, 各國軍隊都大量裝備弩, 以馬陵之戰為例,

齊軍固然有大批弩手, 而齊軍的敵人魏軍, 其精銳步兵魏武卒, 同樣是人人帶弩。

山西博物院收藏的戰國承弓器

當時的弩分為蹶張弩和擘張弩, 擘張弩弓力較小, 用雙臂之力就能上弦, 蹶張弩弓力較強, 需要用腳蹬著弩臂頂端的繩套發力上弦。 當時韓國的弩很出名,

蘇秦說過, 韓國人“蹠勁弩”, “ 超足而射”, 可見他們使用的也是蹶張弩。

弩發射後, 再度上弦需要一定的時間, 因此步兵中的弩手在射擊時一般會編為三隊, 一隊上弩(上弦裝箭), 一隊進弩(擺好射擊姿勢), 一隊發弩(射擊)。 三隊互相輪換, 可以保證火力的連續性。

秦陵銅車馬上放置在承弓器上的弩

當時的車兵也使用弩, 戰車的車軫上通常安有勾狀的承弓器, 沒有射擊任務時, 弩便放置在承弓器裡。 東周時期的弩以木材製作弩臂, 弩臂上刻有一條裝箭的槽, 靠近射手的一端挖有一個方槽, 弩機便安裝在孔裡。

弩機為青銅製造, 由望山、牙、懸刀、鉤心和鍵組成。 望山用於瞄準;牙和望山鑄於一體, 用於卡弦;懸刀即扳機;鉤心是連接牙和懸刀的部件;鍵即軸銷, 扳機和牙都圍繞鍵轉動。

湖北博物館收藏的戰國弩

裝箭時, 射手用手向後拉望山, 牙隨之上升, 被帶起的鉤心下齒卡住懸刀的刻口, 牙和望山的位置便被固定, 不再落下。 弩機固定好後, 然後射手拉滿弓臂, 將弓弦扣在牙上, 然後將箭放在弩臂的矢道裡。 射手放箭時, 向後扳懸刀, 鉤心下齒便脫離懸刀, 牙隨之下降, 箭即射出。 部分弩機的望山上會有刻度, 如燕下都便出土過一件這種弩機, 該弩機部件有明顯磨損, 可見其屬於實戰用品。

九連墩楚墓戰國弩復原

當時的弩的拉距小於一般的弓,因此弩箭也短于弓箭,戰國時的弩箭大多使用長鋌的三棱或者三翼箭頭,長度多在50cm左右。長沙掃把塘的戰國墓葬中出土過一束弩箭,長63cm。墓中還出土了一架木弩,弩臂長51.8cm,表面髹黑褐色漆,扳機外有木圈,尾部安有與木圈相連的握柄,握柄和木圈的形狀與現代槍械的握柄相仿。

— END —

九連墩楚墓戰國弩復原

當時的弩的拉距小於一般的弓,因此弩箭也短于弓箭,戰國時的弩箭大多使用長鋌的三棱或者三翼箭頭,長度多在50cm左右。長沙掃把塘的戰國墓葬中出土過一束弩箭,長63cm。墓中還出土了一架木弩,弩臂長51.8cm,表面髹黑褐色漆,扳機外有木圈,尾部安有與木圈相連的握柄,握柄和木圈的形狀與現代槍械的握柄相仿。

— END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