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謝逸楓:瘋狂的印鈔機!鐵打的房價流水的調控!

文/謝逸楓

瘋狂的印鈔機!釋放流動性來了, 2018年。 2018年1月17日, 中國人民銀行消息, 2017年9月30日, 人民銀行發佈《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對普惠金融實施定向降准的通知》(銀髮[2017]222號)。 目前有關金融統計工作正在抓緊進行, 預計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可於2018年1月25日全面實施。 而2017年, 央媽不負眾望, 給房地產砸了5.6萬億元, 終於穩住了市場讓房價上漲5.6%, 實現了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目標。

央行發佈資料, 截至2017年12月末, 2017年末, 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20.1萬億元, 同比增長12.7%, 增速比上年末低0.8個百分點;2017年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更是多達13.53萬億元, 同比多增8782億元。 2017年末, 人民幣房地產貸款餘額32.2萬億元, 同比增長20.9%, 增速比上年末低6.1個百分點;全年增加5.6萬億元, 同比少增1087億元。

央行公佈了2017年的信貸資料, 這些資料讓我們明白了2017年房地產到底“幫助”央行印了多少錢? 房地產貸款來自於兩方面,

一是開發商貸款。 二是個人買房貸款。 當我們買房的時候首付30萬, 貸款70萬, 最終開發商拿到了一套房30萬+70萬=100萬的資金, 由於30萬只是從個人存款轉變企業(開發商)存款, 市場上的總存款(M2)並沒有增加;而70萬是銀行貸款轉為企業存款, 即總存款增加了70萬。 也就是說個人買房貸款餘額增加了多少, 也即M2增加了多少(絕大部分存款都是M2)。

資料顯示, 2017年12月末, 人民幣房地產貸款餘額32.25萬億元, 同比增長20.9%, 增速比上年末回落6.1個百分點, 全年增加5.56萬億元, 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41.1%, 比2016年占比低3.7個百分點。 其中, 個人住房貸款餘額21.86萬億元, 同比增長22.2%, 增速比上年末回落14.5個百分點。 同期, 房地產開發貸款餘額8.32萬億元, 同比增長17.1%, 增速比上年末高8.8個百分點,

其中, 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餘額3.33萬億元, 同比增長32.6%, 增速比上年末低5.7個百分點。

2017年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3.53萬億元, 同比多增8782億元。 分部門看, 住戶部門貸款增加7.13萬億元, 其中, 短期貸款增加1.83萬億元, 中長期貸款增加5.3萬億元。 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6.71萬億元, 其中, 短期貸款增加1.63萬億元, 中長期貸款增加6.38萬億元, 票據融資減少1.58萬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3183億元。 人民幣房地產貸款餘額32.2萬億元, 同比增長20.9%。 新增5.6萬億元, 同比少增1087億元。 個人住房貸款餘額21.9萬億元, 同比增長22.2%。

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介紹, 截至2017年12月末, 人民幣房地產貸款餘額32.25萬億元, 也就是說到去年年底為止, 房地產大約幫助央行印了32.25萬億元人民幣。

去年12月末, 廣義貨幣(M2)餘額是167.68萬億元, 說明去年房地產對央行印鈔的貢獻大約占到了20%為左右。 表格可以分為兩部分, 一部分是房地產貸款餘額, 也就是存量的貨幣, 代表著貨幣總量;另一部分是房地產貸款餘額增長, 是某一段時間新增的貨幣, 比如2017年。

從表中我們可以得出幾點資訊:截止2017年, 房地產對“印鈔”的貢獻占到了20%左右;2017年新增貨幣中, 房地產大約貢獻了44%;2015-2017年, 房地產貸款餘額在M2餘額當中的比重逐漸升高, 說明了印鈔的總資金流入房地產比重逐漸升高, 而進入其他行業的在降低。 最近幾年房地產確實充當了貨幣的蓄水池, 這也難怪有些學者說高房價的原因是貨幣超發。

好多人總問老謝怎麼看2018年房價走勢, 國家統計局的資料會告訴你, 什麼叫鐵打的房價流水的調控, 樓市30年僅僅2年下跌, 剩餘28年都是上漲的。 老謝把這30年劃分為三個階段, 其一階段10年房價上漲的動力是人口福利。 其二階段10年房價上漲的動力是城鎮化+土地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投資管道狹窄。 其三階段是10年房價上漲的動力是土地供應管制+調控+貨幣超發+人民幣貶值+資源集中。

放眼30年全世界,唯有中國房價一直在上漲路上,一直在調控路上,真是鐵打的房價流水的調控。最不可思議的是官方自1987年房價資料正式發佈,到2017年三十年期間,房價上漲的年份達到28年,年平均上漲超10%,而下跌的年份才2年(1999年下跌0.05%、2008年下跌1.6%),跌幅不到2%,不到貸款利率的二分之一。毫無疑問,2018年中國房價慣性上漲的真凶為瘋狂的印鈔機+GDP的競賽、商品住宅土地供應管制+地價上漲、政策+利率上漲、人民幣貶值+投資管道狹窄。

其一是政策端:儘管75城限購、75城限貸、58城限售、45城限價限簽、20城限售,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30城的人才引進政策的實施,早已經曲線突破限購、限貸、限價限簽政策。其二是:供應端:13城房企自持地塊、12城住房租賃試點、13城集體建設經營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的土地與住房供應制度改革,與商品房價沒太大關係。供應因生產週期拉長,形成真空現象,無法解決住房供需矛盾,並且供應有限。

其三是去庫存週期:樓市局部調控趨勢不變,局部去庫存政策會加強。住宅去庫存的城市集中於三四線城市,只要房企高潮時賣房,低潮時買地,不擔心調控風險。而一二線城市基本為補庫存,抑制需求,新增供應的下降與商品住房土地供應的負增長,高端項目與地王地塊的集中上市,房價肯定會出現結構性上漲,同時為增加市場商品房有效供應,限價、限簽的政策必須調整。

其四是金融端:資金是無法用政策全面堵塞流動的,貸款收緊,房企肯定會收緊生產,因為需求端收緊。房企貸款越來越難、個人買房貸款限制多、土地抵押貸款條件多了、融資管道收緊、房貸首付上升、利率上調的政策讓資金看似凍結。事實上,信託+基金+私、公募+資管的10萬多億非標資金早已經蠢蠢欲動了,二房企海外融資,並購收購,互拆互借,壓縮生產的市場化手段足夠扛過調控期。

房企2017年4萬億的貸款與融資及非標貸款,成為房價上漲的動力。2017年房地產企業融資途徑主要來自銀行貸款、公司債券和非標融資。2017年,上述三項融資額分別達25242億元、8005億元和7327億元。如果包括個人的住房貸23906億元,還有土地抵押貸款,但資料未出。2017年個人住房貸款增速下降2.0%,說明比2016年的24403億元減少了497億元,主要是一二線熱點城市的房貸收緊與房企信貸及融資收緊的原因。

2017年156053億元房企到位資金中,國內貸款25242億元,同比2016年21512億元,增長17.3%;利用外資168億元,同比2016年130億元,增長19.8%;自籌資金50872億元,同比2016年49133億元,增長3.5%;其他資金79770億元,同比2016年73428億元,增長8.6%。在其他資金中,定金及預收款48694億元,同比2016年41952億元,增長16.1%;個人按揭貸款23906億元,同比2016年24403億元,下降2.0%。

初步統計,2017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9.44萬億元,比上年多1.63萬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3.84萬億元,同比多增1.41萬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增加18億元,同比多增5658億元;委託貸款增加7770億元,同比少增1.41萬億元;信託貸款增加2.26萬億元,同比多增1.4萬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增加5364億元,同比多增2.49萬億元;企業債券淨融資4495億元,同比少2.55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8734億元,同比少3682億元。

從結構看,2017年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71.2%,同比高1.4個百分點;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占比0.01%,同比高3.2個百分點;委託貸款占比4%,同比低8.3個百分點;信託貸款占比11.6%,同比高6.8個百分點;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占比2.8%,同比高13.8個百分點;企業債券占比2.3%,同比低14.6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占比4.5%,同比低2.5個百分點。

無論是銀行貸款、債券和票據和其他融資都是在持續下降。這意味著,房企很快要進入還貸高峰期,2017年3000多億,2018年大概有3300多億的債務,2019年4470多億,未來三年大約有1萬多億的到期債務,這也和信貸控制有直接關係,未來影響會很大。接下來的時間,有些房企的現金流可能會因為收緊的調控出現危機,並且還貸高峰的來臨也會影響到一些企業未來的變化。

其三階段是10年房價上漲的動力是土地供應管制+調控+貨幣超發+人民幣貶值+資源集中。

放眼30年全世界,唯有中國房價一直在上漲路上,一直在調控路上,真是鐵打的房價流水的調控。最不可思議的是官方自1987年房價資料正式發佈,到2017年三十年期間,房價上漲的年份達到28年,年平均上漲超10%,而下跌的年份才2年(1999年下跌0.05%、2008年下跌1.6%),跌幅不到2%,不到貸款利率的二分之一。毫無疑問,2018年中國房價慣性上漲的真凶為瘋狂的印鈔機+GDP的競賽、商品住宅土地供應管制+地價上漲、政策+利率上漲、人民幣貶值+投資管道狹窄。

其一是政策端:儘管75城限購、75城限貸、58城限售、45城限價限簽、20城限售,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30城的人才引進政策的實施,早已經曲線突破限購、限貸、限價限簽政策。其二是:供應端:13城房企自持地塊、12城住房租賃試點、13城集體建設經營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的土地與住房供應制度改革,與商品房價沒太大關係。供應因生產週期拉長,形成真空現象,無法解決住房供需矛盾,並且供應有限。

其三是去庫存週期:樓市局部調控趨勢不變,局部去庫存政策會加強。住宅去庫存的城市集中於三四線城市,只要房企高潮時賣房,低潮時買地,不擔心調控風險。而一二線城市基本為補庫存,抑制需求,新增供應的下降與商品住房土地供應的負增長,高端項目與地王地塊的集中上市,房價肯定會出現結構性上漲,同時為增加市場商品房有效供應,限價、限簽的政策必須調整。

其四是金融端:資金是無法用政策全面堵塞流動的,貸款收緊,房企肯定會收緊生產,因為需求端收緊。房企貸款越來越難、個人買房貸款限制多、土地抵押貸款條件多了、融資管道收緊、房貸首付上升、利率上調的政策讓資金看似凍結。事實上,信託+基金+私、公募+資管的10萬多億非標資金早已經蠢蠢欲動了,二房企海外融資,並購收購,互拆互借,壓縮生產的市場化手段足夠扛過調控期。

房企2017年4萬億的貸款與融資及非標貸款,成為房價上漲的動力。2017年房地產企業融資途徑主要來自銀行貸款、公司債券和非標融資。2017年,上述三項融資額分別達25242億元、8005億元和7327億元。如果包括個人的住房貸23906億元,還有土地抵押貸款,但資料未出。2017年個人住房貸款增速下降2.0%,說明比2016年的24403億元減少了497億元,主要是一二線熱點城市的房貸收緊與房企信貸及融資收緊的原因。

2017年156053億元房企到位資金中,國內貸款25242億元,同比2016年21512億元,增長17.3%;利用外資168億元,同比2016年130億元,增長19.8%;自籌資金50872億元,同比2016年49133億元,增長3.5%;其他資金79770億元,同比2016年73428億元,增長8.6%。在其他資金中,定金及預收款48694億元,同比2016年41952億元,增長16.1%;個人按揭貸款23906億元,同比2016年24403億元,下降2.0%。

初步統計,2017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9.44萬億元,比上年多1.63萬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3.84萬億元,同比多增1.41萬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增加18億元,同比多增5658億元;委託貸款增加7770億元,同比少增1.41萬億元;信託貸款增加2.26萬億元,同比多增1.4萬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增加5364億元,同比多增2.49萬億元;企業債券淨融資4495億元,同比少2.55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8734億元,同比少3682億元。

從結構看,2017年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71.2%,同比高1.4個百分點;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占比0.01%,同比高3.2個百分點;委託貸款占比4%,同比低8.3個百分點;信託貸款占比11.6%,同比高6.8個百分點;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占比2.8%,同比高13.8個百分點;企業債券占比2.3%,同比低14.6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占比4.5%,同比低2.5個百分點。

無論是銀行貸款、債券和票據和其他融資都是在持續下降。這意味著,房企很快要進入還貸高峰期,2017年3000多億,2018年大概有3300多億的債務,2019年4470多億,未來三年大約有1萬多億的到期債務,這也和信貸控制有直接關係,未來影響會很大。接下來的時間,有些房企的現金流可能會因為收緊的調控出現危機,並且還貸高峰的來臨也會影響到一些企業未來的變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