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致:天下楊氏家人

序言:據歷史文獻的記載, 姓氏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度時期, 在《百家姓》之前, 有關姓氏的文字記載可以上溯至商代甲骨文。

楊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

天下楊氏, 源自一脈。 至2015年2月, 楊姓總人口約有4270萬, 是中國人口第6大姓。 四川楊氏族人約有380萬, 是楊姓第一大省, 因為地域廣闊, 繁衍播遷, 各地楊氏宗親久而久之自成一支。

今有四川宜賓江安楊氏後人, 無償倡議發起重修楊氏族譜, 既是楊氏後人尋根問祖, 也是為了字輩排行溯本追源, 將楊氏宗親發揚光大。

重修楊氏族譜內容

1.譜序, 主要記述族姓的來源, 先世德行、宗族的遷徙和本家譜的編修、續修情況。 簡要敘述族姓的起源、發展和遷徙的全過程。 以使後代子孫知道祖先源流和他們輾轉遷徙的艱辛。

2.譜例, 也稱凡例, 說明家譜編修的基本原則, 家譜的作用和編修家譜的必要。

3.世系, 這是家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自本家族的一世祖以下, 每代每人的女名都按輩分寫清楚, 一看便知自己的繼承關係。

4.傳志, 記述先祖名人仕宦的傳記, 記述本族的名人事蹟。

5.愛國, 忠於國家、忠於人民。

6.守法, 一切皆以遵章守法為準繩。

7.傳家, 對子孫的教育準則, 一教育後代子孫。

8.交流, 便於各地楊氏宗親之間交流。

楊氏家譜

源自姬姓:出自黃帝之後西周王族, 有三種說法, 其源均為周朝王室。

源自揚姓:古時楊揚不分, 以邑為氏。

楊姓起源說

伯僑畫像

據《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所載, 楊出自姬姓, 晉武公(唐叔虞之子燮的十世孫)時封次子伯

楊氏起源有兩種說法, 第一中說法有五個來源, 第二種說法有四個來源, 在以後編寫的楊氏族譜詳細說明, 此處就不再闡述。

楊氏家族圖騰

相傳, 居住在湯穀的古老氏族採用扶桑紀曆。 扶桑紀曆是觀測太陽在扶桑樹東西(陽陰)兩側的升落高度規律, 這個規律東夷人確定為五陽五陰, 合稱“十日”, 也就是“十天干”。 觀測時總是一個太陽一個太陽的位移, 傳作“一日居上枝, 九日居下枝”;這就是扶桑湯穀十日的本義。 這種扶桑樹也稱楊樹, 以此為圖騰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楊氏族, 由此產生了楊氏族徽, 最終形成了姓氏。

字輩排行 近代楊氏百字譜:

初定:“弘農俊傑英榮華澤祥禎文武科舉錦福祿甯康興太師忠書令唐宋才嘉兵漢隋相尉權崇德懷仁君蘭桂照輝映侯州盡雄偉盛海波濤湧覺理沖淩雲啟後繼乾坤慎思貴富民樹以成良言勳著永綿傳嚴潔孝順模喜慶輔龍騰昌發山西籍源遠承家業”;

後改:“三知承俊傑榮華澤祥禎漢隋相尉才盛德懷仁君文武科舉錦唐宋建奇勳太師奉旨令侯州憶雄英滄海波濤湧虎躍起龍騰滿門忠烈鼎豐功壯淩雲慎思傳清白後裔靖康寧蘭桂照輝映福祿顯家聲昭著千秋范源遠偉業興廉潔行孝順繼發晉乾坤”。

重修楊氏族譜, 理清字輩排行, 溯本追源楊家祠堂

雁門關下,有一個以楊家祠堂而聞名的鹿蹄澗村,村裡1000多口人,其中一多半都是楊家後代。

楊家祠堂始建於元代,是國內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楊家祠宇。因楊業死後被追贈為“太尉”,諡號“忠武”,他的後代以此題祠名為“楊忠武祠”,俗稱“楊家祠堂”。

祠堂大殿前,有一塊鹿蹄石,形狀奇特,雕刻秀美。傳說是楊業十四世孫楊友,鎮守代州時一日外出打獵,射中一隻梅花鹿。這只鹿帶箭逃走,楊友緊追不放。楊友命人挖掘,挖出奇異的一方石頭,上面雕刻著梅花鹿帶箭圖案,並有明顯的鹿蹄印。後來,人們將這塊奇異的石頭搬回祠中存放,鹿蹄澗村由此得名。

“血戰金沙灘”是楊家將傳說故事中,楊家將打得最悲壯、最慘烈的一仗。在這場惡戰中,楊家將的七郎八虎中,大郎、二郎、三郎、七郎戰死,四郎、八郎被俘,五郎出家,整個一個楊家戰死一大半。戲曲《金沙灘》演的就是這件英勇悲壯的事蹟。當然,這只不過是一個民間傳說。

雁門關外楊家將征戰過的那個叫做金沙灘的古戰場,昔日的刀光劍影。硝煙烽火,早已隨著歷史前進的車輪而蕩然無存。今日的金沙灘,放眼望去,滿灘皆樹,枝繁葉茂,碩果累累,成為十裡飄香的果園。

楊氏宗族先賢

中華楊氏是一個光芒四射的古老族群。從戰國初思想家楊朱開始,就人才輩出,世代榮耀。歷代楊姓名人主要有:東漢太尉楊震,文學家楊修;漢晉之際天文學家楊偉;北周名將楊忠;隋朝開國君主楊堅;唐朝詩人楊炯,雕塑家楊惠之,理財家楊炎;五代書法家楊凝式;北宋名將楊業父子,龍圖閣直學士楊時,文學家楊億;南宋數學家楊輝,詩人楊萬里,割據洞庭湖的大聖天王楊麼;元朝詩人楊載;明朝名臣楊榮、楊士奇,詩人揚基;清朝名學者楊屾,外交家楊儒,太平天國東王楊秀清;清民之際歷史地理學家楊守敬;中華民國愛國將領楊虎城;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楊尚昆,物理學家楊登忠,化學學家楊石先,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楊忠建,病理學家楊簡,昆蟲學家楊惟義,哲學家楊獻珍、楊榮國,民族學家楊成志,作家楊成業(楊沫),音樂理論家楊蔭瀏,語言文字學家楊樹達。

楊氏家訓/家規

宋政和五年(1115年),楊時親自編修將樂楊氏第一部《弘農楊氏族譜》,制定楊時家訓十條。言簡意賅,發人深省。此後各朝代楊時後裔謹遵祖訓、恪守家規,以傳承祖德為核心的家風也愈見濃厚,家風文化的內涵大大豐富。

明代楊氏家訓:勤耕務讀,敦倫孝親,卑無犯上,富莫驕貧,居仁由義,睦族和宗,布衣菲食,氣忍家寧。

清代楊氏家訓:順父母,睦兄弟,和宗族,完國賦,務勤儉,勤耕讀,謹喪祭,慎嫁娶,安本分,禁非為,守公法,記銘言。

現代楊氏族譜家訓32句:“十八個不准”,對忤逆不孝、兄弟鬩牆、虐待子女、傷風敗俗、好逸惡勞等有悖倫理的行為堅決反對,並諄諄告誡家人謹守勿忘,遵規執行。

這些家規家訓內容具體詳盡,都圍繞楊時祖訓這個根本來制訂。它們是楊時後裔凝聚家族、規範後人的行為準則,是楊時家風文化的一個靈魂,潛移默化地教育和薰陶著楊氏後人。

謹以此向川南地區各地楊氏宗親倡議,楊氏後人、一脈傳承,重修族譜、以振家聲,謹遵祖訓、恪守家規,愛國守法、睦族和宗,團結互助、發揚光大。

另:現招募楊氏家族人員,組建“川南楊氏宗親會”各部門、以及各地聯絡員。無報酬!

雁門關下,有一個以楊家祠堂而聞名的鹿蹄澗村,村裡1000多口人,其中一多半都是楊家後代。

楊家祠堂始建於元代,是國內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楊家祠宇。因楊業死後被追贈為“太尉”,諡號“忠武”,他的後代以此題祠名為“楊忠武祠”,俗稱“楊家祠堂”。

祠堂大殿前,有一塊鹿蹄石,形狀奇特,雕刻秀美。傳說是楊業十四世孫楊友,鎮守代州時一日外出打獵,射中一隻梅花鹿。這只鹿帶箭逃走,楊友緊追不放。楊友命人挖掘,挖出奇異的一方石頭,上面雕刻著梅花鹿帶箭圖案,並有明顯的鹿蹄印。後來,人們將這塊奇異的石頭搬回祠中存放,鹿蹄澗村由此得名。

“血戰金沙灘”是楊家將傳說故事中,楊家將打得最悲壯、最慘烈的一仗。在這場惡戰中,楊家將的七郎八虎中,大郎、二郎、三郎、七郎戰死,四郎、八郎被俘,五郎出家,整個一個楊家戰死一大半。戲曲《金沙灘》演的就是這件英勇悲壯的事蹟。當然,這只不過是一個民間傳說。

雁門關外楊家將征戰過的那個叫做金沙灘的古戰場,昔日的刀光劍影。硝煙烽火,早已隨著歷史前進的車輪而蕩然無存。今日的金沙灘,放眼望去,滿灘皆樹,枝繁葉茂,碩果累累,成為十裡飄香的果園。

楊氏宗族先賢

中華楊氏是一個光芒四射的古老族群。從戰國初思想家楊朱開始,就人才輩出,世代榮耀。歷代楊姓名人主要有:東漢太尉楊震,文學家楊修;漢晉之際天文學家楊偉;北周名將楊忠;隋朝開國君主楊堅;唐朝詩人楊炯,雕塑家楊惠之,理財家楊炎;五代書法家楊凝式;北宋名將楊業父子,龍圖閣直學士楊時,文學家楊億;南宋數學家楊輝,詩人楊萬里,割據洞庭湖的大聖天王楊麼;元朝詩人楊載;明朝名臣楊榮、楊士奇,詩人揚基;清朝名學者楊屾,外交家楊儒,太平天國東王楊秀清;清民之際歷史地理學家楊守敬;中華民國愛國將領楊虎城;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楊尚昆,物理學家楊登忠,化學學家楊石先,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楊忠建,病理學家楊簡,昆蟲學家楊惟義,哲學家楊獻珍、楊榮國,民族學家楊成志,作家楊成業(楊沫),音樂理論家楊蔭瀏,語言文字學家楊樹達。

楊氏家訓/家規

宋政和五年(1115年),楊時親自編修將樂楊氏第一部《弘農楊氏族譜》,制定楊時家訓十條。言簡意賅,發人深省。此後各朝代楊時後裔謹遵祖訓、恪守家規,以傳承祖德為核心的家風也愈見濃厚,家風文化的內涵大大豐富。

明代楊氏家訓:勤耕務讀,敦倫孝親,卑無犯上,富莫驕貧,居仁由義,睦族和宗,布衣菲食,氣忍家寧。

清代楊氏家訓:順父母,睦兄弟,和宗族,完國賦,務勤儉,勤耕讀,謹喪祭,慎嫁娶,安本分,禁非為,守公法,記銘言。

現代楊氏族譜家訓32句:“十八個不准”,對忤逆不孝、兄弟鬩牆、虐待子女、傷風敗俗、好逸惡勞等有悖倫理的行為堅決反對,並諄諄告誡家人謹守勿忘,遵規執行。

這些家規家訓內容具體詳盡,都圍繞楊時祖訓這個根本來制訂。它們是楊時後裔凝聚家族、規範後人的行為準則,是楊時家風文化的一個靈魂,潛移默化地教育和薰陶著楊氏後人。

謹以此向川南地區各地楊氏宗親倡議,楊氏後人、一脈傳承,重修族譜、以振家聲,謹遵祖訓、恪守家規,愛國守法、睦族和宗,團結互助、發揚光大。

另:現招募楊氏家族人員,組建“川南楊氏宗親會”各部門、以及各地聯絡員。無報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