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驚動公安部!龍綏國際“亮劍扶貧”傳銷騙局席捲農村,近百萬人被騙!

“龍綏國際”以“精准扶貧”“共同富裕”為口號, 通過在微信群拉人頭的方式, 在各鄉鎮大量發展會員, 並要求會員提供個人資訊。

題圖:龍綏國際全心全意只為坑你

近日, 一個名為“龍綏國際”的詐騙組織以建設現代化新農村為幌子, 謊稱組織國家扶貧專案, 實施涉嫌傳銷、非法集資、網路詐騙等行為。

四川涼山州警方昨日發佈的一則通報顯示, 該組織通過在微信群拉人頭的方式, 在各鄉鎮大量發展會員, 並要求會員提供個人資訊。 經民政部門核實, 國家未曾組織“亮劍扶貧”專案, 該專案涉嫌傳銷、非法集資、網路詐騙等行為。

記者昨日在網上搜索發現, 該組織目前仍有相關微信群在運作。 一些組織成員的個人資訊被大量洩露到網上。 有網友表示, 該組織可能通過盜取個人資訊進行貸款獲利。 讓廣大受害人無形中成為債主。

涼山州公安局發佈預警資訊

“亮劍扶貧”涉嫌傳銷和詐騙

1月16日下午, 四川涼山州公安局民警對新京報記者表示, 近期, 該州內已發現龍綏國際在群眾中宣傳“亮劍扶貧”專案, 以“精准扶貧”“共同富裕”為口號, 以建設現代化新農村、免費提供住房、免費領取救濟金為幌子, 通過微信群拉人頭的方式在各個鄉鎮大量發展會員, 並要求會員提供個人資訊(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家庭住址、家庭成員、聯繫電話等)。 同時要求成員到銀行開通手機銀行業務、簽訂保密責任書等, 以辦理相關手續、證件為由騙取錢財。

涼山州警方經向民政部門瞭解,

國家並未組織“亮劍專案”用於精准扶貧, 該專案涉嫌傳銷、非法集資、網路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 為防止事態擴大, 警方目前已前往轄區內鄉鎮和村社進行宣傳, 防止群眾上當受騙。

進群填寫詳細個人資訊

新京報記者通過網上檢索發現, 在“龍綏國際”貼吧內,

隨處可見組織者的個人資訊。 在一份名為《亮劍專案省級群主》的名單中, 公佈了28位“龍綏國際”相關項目群主的姓名、所在地、手機號和微信號。

通過這份名單, 新京報記者聯繫上一位元群主。 他將記者拉入一個所謂專案群中, 群內成員人數接近300人。 群內成員統一使用白底證件照作為頭像, 備註姓名、手機號碼, 以及上線聯絡人姓名。 進群後, 群主敦促新人更換頭像和群昵稱。

幾番交涉後, 一名備註“群管”的女子發來“龍綏國際會員資料範本”, 要求填寫姓名、性別、年齡、手機號、身份證號、身份證地址、銀行卡號、開戶行位址、戶口本人數等資訊。

記者表示擔心個人資訊洩露。 該女子勸說, “開卡時, 銀行卡就放一二十元, 誰會把你的錢拐走呢?”

在其勸說下,另一名想要成為會員的女子上傳了其個人簡歷,包含身份證號、手機號、戶籍所在地、身高體重、婚姻狀況等個人資訊。

“龍綏國際”為其成員發放工作證件並收取費用

宣稱扶貧卻未見項目計畫

“要在全市的農村扶貧,首先讓自己富起來,再扶助其他窮苦百姓。”一位群主表示,該專案就是把在外打工的人都招回來。組織他們成為家鄉的扶貧工作者,利用國家的扶貧基金,讓這些工作者能夠順利地在基層推廣扶貧工作。他表示,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組織需要在各省拉人,從市區到縣鄉,最終落實到各村。如果想要加入該組織,必須到戶籍所在地報名,每個戶口本只能允許一人參與。“我們要找有思想準備的人。”這位群眾表示。

在深圳打工的張苗(化名)表示,想要加入龍綏國際,必須到戶籍所在地的組織報名,然後拉進業務群。加入過程中,需要繳納辦理證件所需的100元。此外,群主會收集基本身份資訊,比如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證件照等。其中,證件照需要穿西裝、打領帶。

記者向多名會員求證後發現,雖然上級許諾了工作安排和薪資,但幾乎沒有人收到具體的扶貧計畫。群主對此表示,目前他雖沒有收到具體工作,但仍需拉人頭。此外,群主還鼓勵報名管理崗位,管理崗位的工資很高,但具體數額始終沒有透露。

對此,警方提示,該組織打著國家支援的幌子,通過微信朋友圈、微信群,進行拉人頭式傳銷推廣。此外,加入“亮劍專案”會員群需要進行登記,提供個人資訊。通過辦理各種會員證,非法斂財。

組織結構分級從省到村

涼山州警方表示,該州某縣已經有15個鄉鎮的部分群眾通過微信群加入了“龍綏國際”“亮劍扶貧”專案,還在該縣成立辦事機構,該縣片區主要負責人共4人,組織分為五個層次:省級81+3,州級72+3,縣級36+3,鄉鎮18+3,村級9+3的架構工作機制。

如,省級81+3,則表明省級有84人,3個為負責人,其餘為會員。負責人再到各市州發展人員,依此類推,通過微信進行人頭推廣。並要求會員以辦理相關手續、證件為由,收取錢財。

該詐騙組織所用宣傳話術

突然加速詐騙或跑路前兆

在警方轉載的一篇“龍綏國際”的內部通知顯示,“工作已經進行到實質性階段,三天的打款工作隨時會進行,各級法人要通知會員群負責人辦好農行K寶,提升轉款額度到1500萬以上。”

有網友認為,當個人資訊被獲取之後,對方極有可能用於做APP商業貸款,再用申請新的貸款“拆東牆補西牆”,持續一段時間後,對方便會攜款消失。被盜取資訊的個人就容易陷入債務泥潭。

記者留意到,該組織主要通過微信群拉人,群內成員多為中老年人,大多數人沒有固定職業,或者已經退休。此外,該組織以扶貧為名,主要活動於小城市及農村地區。

對此,四川涼山州警方表示,為防止事態擴大,目前已前往轄區內鄉鎮和村社進行走訪宣傳,防止群眾上當受騙。警方通報內容提醒,“2017年底到2018年1月,該組織在全國範圍內突然加速詐騙,很可能是跑路的前兆。”

蒙受該騙局詐騙前往照“證件照”

律師說法:用“高大上”包裝,對中老年人行騙

去年,公安部有關負責人曾表示,近年來,不法分子不斷變換犯罪手法,利用“金融互助”、“愛心慈善”、“虛擬貨幣”、“電子商務”、“微信行銷”等各種名目,策劃、組織傳銷活動,嚴重侵害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嚴重擾亂經濟社會秩序。

北京澤永律師事務所王永傑律師表示,不要隨便洩露自己的重要資訊給來路不明的陌生人、相關單位或相關單位的工作人員。如果發現個人資訊洩露,或加入涉嫌傳銷組織情況應及時報警。

北京京都律師事務所常莎律師表示,一些詐騙組織利用人們的“趨利”心理,對各種騙術進行美化、包裝。用各種“高大上”的名義作為幌子進行詐騙。特別是針對中老年人和廣大農村地區,詐騙團夥利用子女長時間不在身邊,資訊相對閉塞人群下手。通常在加入組織後,又以各種名義對組織內部行為施行保密。讓成員產生一種莫名的“歸屬感”,同時達到收買人心的目的,隨後趁成員放鬆警惕之時,一步步開展自己的詐騙行為。

常莎表示,堅信天上不會掉餡餅,要意識到高投資往往伴隨著高風險,不規範的經濟活動更是蘊藏巨大風險。

誰會把你的錢拐走呢?”

在其勸說下,另一名想要成為會員的女子上傳了其個人簡歷,包含身份證號、手機號、戶籍所在地、身高體重、婚姻狀況等個人資訊。

“龍綏國際”為其成員發放工作證件並收取費用

宣稱扶貧卻未見項目計畫

“要在全市的農村扶貧,首先讓自己富起來,再扶助其他窮苦百姓。”一位群主表示,該專案就是把在外打工的人都招回來。組織他們成為家鄉的扶貧工作者,利用國家的扶貧基金,讓這些工作者能夠順利地在基層推廣扶貧工作。他表示,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組織需要在各省拉人,從市區到縣鄉,最終落實到各村。如果想要加入該組織,必須到戶籍所在地報名,每個戶口本只能允許一人參與。“我們要找有思想準備的人。”這位群眾表示。

在深圳打工的張苗(化名)表示,想要加入龍綏國際,必須到戶籍所在地的組織報名,然後拉進業務群。加入過程中,需要繳納辦理證件所需的100元。此外,群主會收集基本身份資訊,比如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證件照等。其中,證件照需要穿西裝、打領帶。

記者向多名會員求證後發現,雖然上級許諾了工作安排和薪資,但幾乎沒有人收到具體的扶貧計畫。群主對此表示,目前他雖沒有收到具體工作,但仍需拉人頭。此外,群主還鼓勵報名管理崗位,管理崗位的工資很高,但具體數額始終沒有透露。

對此,警方提示,該組織打著國家支援的幌子,通過微信朋友圈、微信群,進行拉人頭式傳銷推廣。此外,加入“亮劍專案”會員群需要進行登記,提供個人資訊。通過辦理各種會員證,非法斂財。

組織結構分級從省到村

涼山州警方表示,該州某縣已經有15個鄉鎮的部分群眾通過微信群加入了“龍綏國際”“亮劍扶貧”專案,還在該縣成立辦事機構,該縣片區主要負責人共4人,組織分為五個層次:省級81+3,州級72+3,縣級36+3,鄉鎮18+3,村級9+3的架構工作機制。

如,省級81+3,則表明省級有84人,3個為負責人,其餘為會員。負責人再到各市州發展人員,依此類推,通過微信進行人頭推廣。並要求會員以辦理相關手續、證件為由,收取錢財。

該詐騙組織所用宣傳話術

突然加速詐騙或跑路前兆

在警方轉載的一篇“龍綏國際”的內部通知顯示,“工作已經進行到實質性階段,三天的打款工作隨時會進行,各級法人要通知會員群負責人辦好農行K寶,提升轉款額度到1500萬以上。”

有網友認為,當個人資訊被獲取之後,對方極有可能用於做APP商業貸款,再用申請新的貸款“拆東牆補西牆”,持續一段時間後,對方便會攜款消失。被盜取資訊的個人就容易陷入債務泥潭。

記者留意到,該組織主要通過微信群拉人,群內成員多為中老年人,大多數人沒有固定職業,或者已經退休。此外,該組織以扶貧為名,主要活動於小城市及農村地區。

對此,四川涼山州警方表示,為防止事態擴大,目前已前往轄區內鄉鎮和村社進行走訪宣傳,防止群眾上當受騙。警方通報內容提醒,“2017年底到2018年1月,該組織在全國範圍內突然加速詐騙,很可能是跑路的前兆。”

蒙受該騙局詐騙前往照“證件照”

律師說法:用“高大上”包裝,對中老年人行騙

去年,公安部有關負責人曾表示,近年來,不法分子不斷變換犯罪手法,利用“金融互助”、“愛心慈善”、“虛擬貨幣”、“電子商務”、“微信行銷”等各種名目,策劃、組織傳銷活動,嚴重侵害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嚴重擾亂經濟社會秩序。

北京澤永律師事務所王永傑律師表示,不要隨便洩露自己的重要資訊給來路不明的陌生人、相關單位或相關單位的工作人員。如果發現個人資訊洩露,或加入涉嫌傳銷組織情況應及時報警。

北京京都律師事務所常莎律師表示,一些詐騙組織利用人們的“趨利”心理,對各種騙術進行美化、包裝。用各種“高大上”的名義作為幌子進行詐騙。特別是針對中老年人和廣大農村地區,詐騙團夥利用子女長時間不在身邊,資訊相對閉塞人群下手。通常在加入組織後,又以各種名義對組織內部行為施行保密。讓成員產生一種莫名的“歸屬感”,同時達到收買人心的目的,隨後趁成員放鬆警惕之時,一步步開展自己的詐騙行為。

常莎表示,堅信天上不會掉餡餅,要意識到高投資往往伴隨著高風險,不規範的經濟活動更是蘊藏巨大風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