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加減乘除法

青海新聞網訊 著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這是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重要要求之一, 也是今年我省經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如何讓“三去一降一補”有效落地?我省堅持加減乘除並舉, 既汰劣更擴優, 主動減量、優化存量、引導增量, 增強供給有效性, 更好適應需求變化, 又強創新, 上技改, 為優化工業結構, 加快轉型升級、加速動能轉換注入了新活力、增添了新動力。

做好減法, 倒逼去產能。 所謂減法,就是要對那些經濟效益偏低、市場需求不足、嚴重破壞環境的過剩產能進行壓縮, 降低成本, 激發活力,

提高效益。 去年我省果斷清“僵屍”, 調控去庫存, 共同指向落後過剩產能, 用市場之手積極穩妥去產能, 為的是騰出寶貴發展空間。 同時, 政府簡政放權、社會為企業降低成本、給企業減負、鬆綁, 激發微觀經濟活力。

做好“加法”, 實現“補短板、提品質”。 關鍵是補齊短板的同時, 擴大有效供給, 提高生產力, 增加發展新動力、新能量。 主要通過擴大要素供給, 培育增長的新動力新能量, 拓展發展的新空間新途徑, 不再追求簡單的數量增長而是更加關注“質”的含量。 我省堅持把補齊短板作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中之重, 聚焦關鍵環節, 加大投入力度, 強化政策扶持, 不斷提升發展品質和效益。

做好“乘法”, 實現“促創新、興融合”。 以創新發展理念,

挖掘經濟發展新動能, 依託科技創新, 培育經濟增長的“乘數因數”, 以新產業的“幾何式增長”推動經濟發展。 去年我省以“上技改”作為調整存量、優化增量的“加速器”, 狠抓新興產業技術升級和傳統產業改造提升。 堅持以百項改造提升工程為載體, 加速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實現我省產業轉型升級。

做好“除法”, 實現“抓改革、破瓶頸”。 清除產能過剩, 清除經濟發展路上“攔路虎”, 為經濟戰車順利前行掃清障礙, 通過改革創新, 下大力氣清除企業發展的瓶頸與桎梏,提升產業管理技術和抵禦風險的整體水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