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劉鵬:我們就不能對共用單車好點嗎?

近日, 南京城連番降雪, 以至天寒地凍。 大多數人的出行方式都回歸公共交通, 車流漸稀, 曾經火熱的單車也愈發無人問津了。

事實上, 入冬以來, 共用單車的使用頻率明顯銳減, 摩拜和ofo也紛紛傳出資金鏈緊張的問題。 其背後的兩大金主騰訊和阿裡也由初期的慷慨押注轉為偏保守觀望的態度, 加上之前朱嘯虎撤資OFO的消息, 似乎投資者的熱情也伴隨著天氣一併冷卻了。

巨頭們一面遷延觀望, 一面卻又忙著扶植自己的共用單車品牌, 背後小動作不斷, 隱隱有掀桌子踢人出局的意思。 共用單車確實不存在核心技術壁壘,

存在的只是資金壁壘, 巨頭們確實完全有重新佈局的能力。

我卻覺得他們的目光過於高遠了, 得往回收一收, 看看現在共用單車的現狀。 共用單車亂停亂放的問題、廢車集中安置回收的問題, 如果不系統解決掉, 這註定是一門難以為繼的生意。 大量的垃圾累積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到時候政府再怎麼有心扶植也不得不喊停。

北京, 大量共用單車被鎖在工地中

北京, 狗尾草從車輪下冒起

注意北京的這些共用單車不是什麼殘次品, 百分之九十都是能夠正常使用的單車, 這是對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

冬天的共用單車不僅乏人使用, 更成了城市嚴重的負擔。

圖片裡上萬輛共用單車被堆積在一處, 據悉都是一些違停被沒收的車輛和早期投入市場的無牌車, 因所屬公司一直沒人來處理只好堆在這裡。 前面我們也提到了, 不是這些公司不想管, 是他們沒有資金管, 這一部分運維人員的工資支出對於現在根本無力盈利的共用單車公司來說是不能承受之重。

上海

上海13弄停車場的負責人說起這點語氣激動起來,因為在智東西之前,已經有不少媒體前去調查報導,甚至驚動了上海市副市長。但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

主要原因之一是成本。負責搬運單車的一位市政人員悲觀地認為,這些單車只能在原地爛做廢鐵。因為這些摞起來的單車,“給5塊錢一輛都不會有人去扒”。他或許是對的。7月,杭州市城管披露資訊顯示,搬運、管理2.2萬輛違規共用單車產生的行政成本超過22萬元,單台車管理成本將近10元。

而摩拜的檢測人員眼裡看到的是另一個角度:人手不夠。上海市總共投放單車超過150萬台,如若按照此前千分之五的比例配備運維人員,那麼將需要7500名人手。以3500元的平均工資計算,他們每月將產生2600萬元成本。顯然,沒有哪一家單車企業願意負擔高昂的人力成本。就摩拜而言,該檢測人員透露,在上海,摩拜每位運維人員要管理數千輛單車,他們無暇顧及這些異常車輛。

另一個由行業人士給出的解釋是,即便把這些車拉走了,它們也還會回到這些工地裡——由於單車投放量過多,目前城市中並沒有足夠的專用停車區域留給它們,而使用者們對共用單車的核心價值認知依然是隨處停。因此,基本上一停就是一次占道經營。此時是否把它們拉走,主要取決於市政人員在不在附近。

有人已經認為共用單車這一專案是對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每年10億美元的消耗如果用於科研,所能取得的成果會大得多,至少不是滿大街的廢銅爛鐵。

我認為不能全盤否定共用單車的積極意義:它的優勢也是顯而易見的,使用方便、綠色環保、鍛煉身體、減少用車,這一新鮮事物在某些方面確實把我們的生活向更好的方向引導。除了這些直接影響,還有許多潛在影響,比如教育了使用者習慣共用經濟的模式,如果沒有共用單車打底,後續的諸多共用項目也很難展開。

但,現實問題也是客觀存在的,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切實可行的解決之道。

從用戶角度來說,我認為共用單車亂象的根源在於亂停亂放——自然損壞部分以現有運維人員的規模其實可以處理。這個問題,一方面是部分使用者素質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是共用單車企業的問題。

共用單車企業至少在兩個方面做得不夠好,一是某些區域共用單車的過度投放,目前的投放邏輯似乎沒有經過審慎的調研與分析,許多城市都存在共用單車投放量過飽和的情況;二是對自身產品的定位上,共用單車平臺宣揚的就是隨停隨走,這會給使用者根植一個錯誤的觀念——這個產品就是可以隨意停放的,由企業對此負責,事實上企業有能力對此負責嗎?承擔責任的還是整個社會,因此企業從宣傳策略上就要有所更改,告訴使用者我們的產品是為了方便出行,但是也需要停放在符合規定的地點,既方便自己也方便他人。

提高國民素質不是某個企業有能力做到的,但是協助政府建立合理的使用機制,支持政府制定管理細則,對用戶傳達出正向的資訊是共用單車企業應當做到的。此外,政府也應當因時而動,主動承擔起這部分社會責任,維護成本則可以向相關企業收取。

我認為在制定規則的時候,首先要將共用單車從普通單車的隊伍裡區分出來,不應以處理普通違停單車的手段草率沒收,因為普通單車是有對應主人的,而共用單車公司卻不願為這些零星的單車負擔責任,這就導致了大量並無損壞的共用單車淪為廢鐵,浪費了大量的社會資源。

我的核心建議是希望政府能夠統一接管共用單車的運維,也就是說由政府設立專門的運維部門統一管理城市裡的共用單車,由企業提供管理費,以節省雙方的成本。政府統一監管、運維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這避免了各家自派維護人員形成的人力浪費;並且政府能夠通過執行共用單車投放備案制度,進行統一調度、總量控制,根本上解決某些城市、某些區域過量投放共用單車的問題。

除此以外我還有幾點具體建議,一是在城市中開闢更多的共用單車集中停放點;二是可以將合理停放共用單車納入文明城市建設,與汽車禮讓行人一樣,逐漸得到社會文化的一致認同;三是用更先進的技術取代大量的人力,如對每輛車加裝RFID,在停車區進行自動識別,如果一輛車沒有進入停車區,共用單車公司視為停車不成功,對騎行人予以相應的處罰。

日本的自動停車塔

捷克的自動停車塔

18年初共用單車的形勢並不好,我對其前景卻並不悲觀,行業規範總是需要時間來沉澱的,自行車停放問題可以說是公民素質問題,可以說是監管問題,也可以說是技術問題。共用單車本就不是一個賺快錢的項目,希望共用單車資本市場上的角力者們,不要把注意力僅僅集中在搶佔市場上,也要著眼於佈局行業的良好生態上。

圖片來自網路。

關注劉鵬看未來(ID:lpoutlook)

比別人早一步看見未來!

▼▼▼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瞭解人工智慧實驗平臺

↓↓↓

上海

上海13弄停車場的負責人說起這點語氣激動起來,因為在智東西之前,已經有不少媒體前去調查報導,甚至驚動了上海市副市長。但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

主要原因之一是成本。負責搬運單車的一位市政人員悲觀地認為,這些單車只能在原地爛做廢鐵。因為這些摞起來的單車,“給5塊錢一輛都不會有人去扒”。他或許是對的。7月,杭州市城管披露資訊顯示,搬運、管理2.2萬輛違規共用單車產生的行政成本超過22萬元,單台車管理成本將近10元。

而摩拜的檢測人員眼裡看到的是另一個角度:人手不夠。上海市總共投放單車超過150萬台,如若按照此前千分之五的比例配備運維人員,那麼將需要7500名人手。以3500元的平均工資計算,他們每月將產生2600萬元成本。顯然,沒有哪一家單車企業願意負擔高昂的人力成本。就摩拜而言,該檢測人員透露,在上海,摩拜每位運維人員要管理數千輛單車,他們無暇顧及這些異常車輛。

另一個由行業人士給出的解釋是,即便把這些車拉走了,它們也還會回到這些工地裡——由於單車投放量過多,目前城市中並沒有足夠的專用停車區域留給它們,而使用者們對共用單車的核心價值認知依然是隨處停。因此,基本上一停就是一次占道經營。此時是否把它們拉走,主要取決於市政人員在不在附近。

有人已經認為共用單車這一專案是對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每年10億美元的消耗如果用於科研,所能取得的成果會大得多,至少不是滿大街的廢銅爛鐵。

我認為不能全盤否定共用單車的積極意義:它的優勢也是顯而易見的,使用方便、綠色環保、鍛煉身體、減少用車,這一新鮮事物在某些方面確實把我們的生活向更好的方向引導。除了這些直接影響,還有許多潛在影響,比如教育了使用者習慣共用經濟的模式,如果沒有共用單車打底,後續的諸多共用項目也很難展開。

但,現實問題也是客觀存在的,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切實可行的解決之道。

從用戶角度來說,我認為共用單車亂象的根源在於亂停亂放——自然損壞部分以現有運維人員的規模其實可以處理。這個問題,一方面是部分使用者素質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是共用單車企業的問題。

共用單車企業至少在兩個方面做得不夠好,一是某些區域共用單車的過度投放,目前的投放邏輯似乎沒有經過審慎的調研與分析,許多城市都存在共用單車投放量過飽和的情況;二是對自身產品的定位上,共用單車平臺宣揚的就是隨停隨走,這會給使用者根植一個錯誤的觀念——這個產品就是可以隨意停放的,由企業對此負責,事實上企業有能力對此負責嗎?承擔責任的還是整個社會,因此企業從宣傳策略上就要有所更改,告訴使用者我們的產品是為了方便出行,但是也需要停放在符合規定的地點,既方便自己也方便他人。

提高國民素質不是某個企業有能力做到的,但是協助政府建立合理的使用機制,支持政府制定管理細則,對用戶傳達出正向的資訊是共用單車企業應當做到的。此外,政府也應當因時而動,主動承擔起這部分社會責任,維護成本則可以向相關企業收取。

我認為在制定規則的時候,首先要將共用單車從普通單車的隊伍裡區分出來,不應以處理普通違停單車的手段草率沒收,因為普通單車是有對應主人的,而共用單車公司卻不願為這些零星的單車負擔責任,這就導致了大量並無損壞的共用單車淪為廢鐵,浪費了大量的社會資源。

我的核心建議是希望政府能夠統一接管共用單車的運維,也就是說由政府設立專門的運維部門統一管理城市裡的共用單車,由企業提供管理費,以節省雙方的成本。政府統一監管、運維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這避免了各家自派維護人員形成的人力浪費;並且政府能夠通過執行共用單車投放備案制度,進行統一調度、總量控制,根本上解決某些城市、某些區域過量投放共用單車的問題。

除此以外我還有幾點具體建議,一是在城市中開闢更多的共用單車集中停放點;二是可以將合理停放共用單車納入文明城市建設,與汽車禮讓行人一樣,逐漸得到社會文化的一致認同;三是用更先進的技術取代大量的人力,如對每輛車加裝RFID,在停車區進行自動識別,如果一輛車沒有進入停車區,共用單車公司視為停車不成功,對騎行人予以相應的處罰。

日本的自動停車塔

捷克的自動停車塔

18年初共用單車的形勢並不好,我對其前景卻並不悲觀,行業規範總是需要時間來沉澱的,自行車停放問題可以說是公民素質問題,可以說是監管問題,也可以說是技術問題。共用單車本就不是一個賺快錢的項目,希望共用單車資本市場上的角力者們,不要把注意力僅僅集中在搶佔市場上,也要著眼於佈局行業的良好生態上。

圖片來自網路。

關注劉鵬看未來(ID:lpoutlook)

比別人早一步看見未來!

▼▼▼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瞭解人工智慧實驗平臺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