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收復熔斷失地?僅2成個股做到了 這幾大板塊是主力

2016年年初, 熔斷大戲幾度上演, 時至今日, 依然讓廣大股民記憶猶新。

在這之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2015年12月31日), 滬指報收於3539.18點。

經過兩年多, 共753天的等待, 於2018年1月23日當天, 滬指重回熔斷前水準, 當日報收3546.5點。

與此同時, 週二當天(2018年1月23日), 工商銀行大漲4.46%, 總市值達到26695億元, 超越摩根大通的25432億元, 重新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銀行。

事實上, 近來成為全球同行業市值第一的中國公司還有不少:

中國平安, 全球市值最高的保險公司(這個頭銜, 這兩天又被伯克希爾哈撒韋搶回去了);

萬科, 全球市值最高的房地產公司;

貴州茅臺,

全球市值最高的奢侈品公司;

美的, 全球市值最高的家電公司等等。

另外, 在港股上市的騰訊, 週二也是再次大漲3.17%, 總市值達4.51萬億港元, 超越Facebook, 成為全球第四大網路科技公司, 僅次於蘋果、微軟、亞馬遜。

但是, 像工行、萬科這樣已經收復熔斷失地的個股並不多。 東方財富Choice資料顯示, 截至週二, 只有598只個股股價已經重回熔斷前水準, 占當時個股總數的21%。

對於這類個股都有哪些特徵, 下文將從所屬行業、市值、市盈率等方面一一進行解剖, 以期為投資者帶來參考。

化工股最多, 銀行股占比最高

從行業來看, 對於重回熔斷前水準的598只個股來說, 其中化工類個股最多, 有63家, 占比10.5%。 其次是醫藥生物類個股, 有49只個股現身, 占比8.2%。

另外, 有色金屬、機械設備、房地產和電子行業,

也是這598只個股中, 所屬行業較多的行業。

當然, 這裡面的銀行類個股有16家已重回熔斷前水準, 而目前A股共有25家銀行股, 占比達64%。

而休閒服務和國防軍工, 則是這598只個股中, 所屬行業最少的兩個行業, 分別都只有3只個股重回熔斷前水準。

大盤股優於小盤股

而從市值分佈來看, 這598只個股, 在熔斷之前(2015年12月31日)的市值分佈中可以看出, 雖然市值越大, 所含上市公司家數呈現減少的趨勢, 但是各個類型的上市公司占其所屬類型的比例卻在逐步增加。

其中小盤股占所有小盤股比例為19%, 而大盤股和特大盤股占其所屬個股類型的比例都為100%。 (股票類型的定義如下圖所示)

所以可以看出, 當時的股票市值越大, 經過兩年多, 重回熔斷前水準的概率越大。

20-30倍市盈率表現最優

再從市盈率分佈來看, 這598只個股中, 有超1000倍的市盈率, 也有市盈率為負數個股, 但從占重回熔斷前的這598只個股的比例來看, 20-30倍市盈率個股占比最高, 為12%。 其次則是30-40倍和10-20倍, 都占了10%。

74股股價已翻倍, 最高漲近4倍

還有, 不得不提到的就是, 在這598只個股中, 還有74只個股, 自熔斷後的這兩年多的時間裡, 不僅早已收復失地, 而且已實現翻倍。

其中鴻特精密以漲幅361.17%排名第一, 水井坊以321.72%排名第二。

當然,對於大盤重回熔斷前水準來說,也只能算是邁出了一小步,因為在更早的2007年底,當時大盤創出了6124點歷史最高紀錄,十多年過去了,大盤至今依然只能遙望當年的“豐功偉績”。

而對於已重回熔斷前水準的598只個股來說,與十多年前的6124點相比較,情況又是如何呢?

基於此,我們以2007年10月16日,大盤創下6124點記錄為分界點,將598只個股重新分類。

據東方財富Choice資料顯示,這598只個股中,有351只個股是在創下6124點紀錄前就已上市,另外的247只個股則為創下6124紀錄後才上市的個股。

72%強勢股已越過6124點水準

對於上述的351只個股來說,自創下6124點紀錄高位之後,雖然大盤是歷經沉浮,至今也難現當年風采,但其中已有254只個股超過當時水準(我們定義為強勢股),占比達72%。

這其中,甚至有30只個股在此期間漲超5倍,其中三安光電漲幅更是達到5236.02%。華夏幸福則以4132.46%排名第二。

但是,就整體市場而言,有一點不可否認,就是A股的大部分股票是沒有跑贏指數的。當然,這種情況並不只發生在A股,2018年1月17日,恒生指數超越2007年10月30日的峰值,創出歷史新高,但1137只2007年10月30日前上市的港股中,只有484只的股價超越了2007年10月30日時的股價,占比42.6%,換句話說,還有近六成的股票比10年多前還要低。

而恒生指數成份股表現就相對好的多,目前51只恒指成份股中,去掉7只當年還未上市的,有28只股價已經超越2007年高點,占比63.6%。這與上證50的“18連漲”遙相呼應。

績優基金

手機也能開戶買基金,點此立即下載關注東方財富網微信號【 eastmoneynews 】,每天為您推送權威、專業的財經資訊!歡迎在【應用商店】搜索【東方財富】,下載中國財經第一門戶手機APP!

當然,對於大盤重回熔斷前水準來說,也只能算是邁出了一小步,因為在更早的2007年底,當時大盤創出了6124點歷史最高紀錄,十多年過去了,大盤至今依然只能遙望當年的“豐功偉績”。

而對於已重回熔斷前水準的598只個股來說,與十多年前的6124點相比較,情況又是如何呢?

基於此,我們以2007年10月16日,大盤創下6124點記錄為分界點,將598只個股重新分類。

據東方財富Choice資料顯示,這598只個股中,有351只個股是在創下6124點紀錄前就已上市,另外的247只個股則為創下6124紀錄後才上市的個股。

72%強勢股已越過6124點水準

對於上述的351只個股來說,自創下6124點紀錄高位之後,雖然大盤是歷經沉浮,至今也難現當年風采,但其中已有254只個股超過當時水準(我們定義為強勢股),占比達72%。

這其中,甚至有30只個股在此期間漲超5倍,其中三安光電漲幅更是達到5236.02%。華夏幸福則以4132.46%排名第二。

但是,就整體市場而言,有一點不可否認,就是A股的大部分股票是沒有跑贏指數的。當然,這種情況並不只發生在A股,2018年1月17日,恒生指數超越2007年10月30日的峰值,創出歷史新高,但1137只2007年10月30日前上市的港股中,只有484只的股價超越了2007年10月30日時的股價,占比42.6%,換句話說,還有近六成的股票比10年多前還要低。

而恒生指數成份股表現就相對好的多,目前51只恒指成份股中,去掉7只當年還未上市的,有28只股價已經超越2007年高點,占比63.6%。這與上證50的“18連漲”遙相呼應。

績優基金

手機也能開戶買基金,點此立即下載關注東方財富網微信號【 eastmoneynews 】,每天為您推送權威、專業的財經資訊!歡迎在【應用商店】搜索【東方財富】,下載中國財經第一門戶手機APP!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