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日本引以為豪的國防工業遭重創 美國嚴格限制不准壯大

長期以來, 日本在採購美國軍工產品時, 多採用獲得美國授權進行生產的方式。 雖然日本企業需要支付高昂的授權費用, 不過由於承擔了組裝等工序,

日本方面可以採用本國產零部件和進行成本管理, 有助於加強國內防務產業的生產和技術基礎, 屬於“互惠”的交易。

但如今日美之間採用“對外有償軍事援助(FMS)”方式的合約急劇增加。 FMS是指在出口包含重要機密的裝備時, 採取由美國政府推進的政府間交易。 由於擔心技術流向國外以及保護本國軍工產業, 美國政府如今積極採用 “對外有償軍事援助”政府間交易, 日本從2011年度431億日元的FMS採購額, 猛增到2016年度的4858億日元。 在這樣的採購模式中, 不但裝備單價由美國政府說了算, 而且美方不確定提供裝備的時間, 合約內容有時也會發生改變, 主導權完全掌握在美國手中。 日本關心的授權生產問題也很難獲得批准。

日本多年來一直堅持發展自主防務產業, 哪怕為此付出極其高昂的成本。 例如在陸上自衛隊的坦克和裝甲車輛領域, 日本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開始嘗試自行研製, 儘管目前日本裝備的90式主戰坦克、87式自行高炮等價格遠超國際同類產品,

但日本卻由此掌握了當代主要陸戰裝備的研製和生產能力。 在航空裝備領域也存在類似情況, 儘管美國已批准對日出口F-35A隱形戰鬥機, 但防衛省仍力排眾議推動“心神”技術驗證機的研製, 以求不要在隱形戰機時代落伍。 正是依託不斷積累, 日本在先進導彈、航空電子等領域的技術成果讓美國、英國等軍事強國也頗為心動。

但如今這樣的努力似乎正在受到嚴重衝擊。 由於防務預算有限, 日本決定採購F-35A後, “心神”專案被迫終止。 更糟糕的是, 防衛省原打算退而求其次, 由日本組裝生產F-35A以掌握部分技術, 但2017年9月日本會計檢察院對防衛裝備廳發出警告, 日本獲得的隱形戰鬥機F-35A上並未搭載原定採用的日本零部件。

《日本經濟新聞》稱, “對外有償軍事援助”今後還可能繼續增加。 日本將在2019年後引入兩套“陸基宙斯盾系統”, 每套費用約為1000億日元。 如果搭載高性能雷達, 金額將更加可觀。 如今日本防務產業的市場規模約為1.8萬億日元, 不過由於採用 “對外有償軍事援助”方式從美國擴大裝備採購,

進口武器所占比重將不斷提高, 日本國內防務產業的份額正在萎縮。 雖然看起來自衛隊獲得了尖端裝備, 但日本最重視的防務產業根基卻不斷被侵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