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二戰時日本差點入侵澳大利亞 日軍計畫三光政策屠城

日前, 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林訪問日本, 澳日兩國政府首腦這場峰會似乎有意為軍事聯盟奠基。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 澳大利亞和日本為防範中國已經越走越遠。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 在歷史上, 威脅澳大利亞的並不是中國, 而是日本。 1942年, 日本曾計畫入侵澳大利亞本土, 日軍戰機還曾轟炸過澳數座城市。

1941年12月7日, 日軍偷襲珍珠港, 掀起了太平洋戰爭。 戰爭初期, 日軍節節勝利佔領東南亞大片地區。 被勝利衝昏頭腦的日本海軍提出要入侵澳大利亞本土。 海軍軍令部計畫處處長富岡定俊大佐強烈鼓吹入侵澳大利亞, 他說如果日本不先下手, 未來美國可能將澳用作在西南太平洋地區發起反攻的基地。 海軍軍令部提出, 只要派出一支小規模登陸部隊就能完成對澳大利亞北部的佔領, 因為澳北部的防禦力量很薄弱, 然後再將澳北部同澳其他地區割裂開來。

由於入侵澳大利亞需要陸軍配合, 因此海軍多次同陸軍商討需要集結的兵力。 1942年2月, 得意忘形的日本海軍和陸軍頻繁探討入侵澳大利亞的可能性。 2月6日, 海軍部正式提出一份作戰計畫, 澳東部將連同斐濟、薩摩亞群島和新赫里多尼亞一道被佔領。 2月14日, 就在日軍攻佔新加坡的前一天, 日軍的囂張氣焰達到頂峰, 海軍和陸軍仔細探討如何入侵澳大利亞。

不過, 日本首相東條英機反對在局勢尚不明朗的情況下貿然發起入侵戰役, 他主張先通過對澳城市的無差別轟炸來恐嚇澳軍民。 一些歷史學家稱, 東條英機和軍部的很多將軍們一開始就認為, 通過強烈的心理壓力加上將它孤立起來, 可以不戰而使澳投降日本。

新加坡淪陷後, 澳國內陷入恐慌之中, 很多澳民眾擔心日軍接下來會入侵澳本土, 一些人憂心忡忡地問道, 南京大屠殺這樣的慘劇會在澳城市發生嗎?當時, 澳政府對大規模軍事入侵顯然準備不足, 澳空軍缺乏現代化戰機;澳海軍過於弱小無法同日本海軍抗衡;澳陸軍雖然龐大, 但很多都是沒有作戰經驗的部隊而且缺乏機動性。 為了保衛澳本土, 澳政府緊急從中東地區調回部隊, 並且向美國求援。

就在澳政府逐步加強本土防禦之際, 日軍開始企圖用狂轟濫炸來逼迫澳屈服。 1942年2月19日, 澳北領地首府達爾文市陽光燦爛, 突然, 242架日軍戰機分兩次空襲這座城市, 日軍不分軍用或民用設施無差別轟炸, 達爾文市區遭受嚴重損失,

很多平民被炸死。 這場空襲引發達爾文大混亂, 對日軍即將入侵的恐懼蔓延開來, 隨後出現了難民潮, 人們蜂擁逃往內地。 更嚴重的是, 澳軍中還出現了逃兵, 例如, 澳空軍西北地方司令部278人在空襲後開小差跑了。 記者道格拉斯·洛克伍德寫道:“所謂日軍即將入侵的高度誇大謠言從城裡傳到基地, 並迅速在人群中散播開來。 在沒有約束的情況下, 人們收拾自己的東西然後擅離職守。 ”

達爾文大空襲過後, 日軍又接連轟炸澳其他地區。 1942年3月3日, 日軍9架戰機攻擊西澳州沿海城市布魯姆, 布魯姆是一座幾乎無人防守的小城, 那裡聚集了很多從爪哇逃過來的荷蘭和其他國家難民, 日軍試圖通過轟炸這座擠滿難民的小城來製造恐怖氣氛。

澳空軍少尉弗蘭克·拉塞爾空襲時正在飛行艇上, 他這樣記敘道:“可怕的破壞景象!我們的飛行艇到處冒著巨大的黑煙……多架荷蘭飛機裡擠著婦女兒童, 她們等待起飛前往安全地帶。 ”據當時一篇報導稱, 一名美國軍人梅爾文·多諾霍中士設法從墜毀的B-24轟炸機中逃出來, 他在海中游了超過36個小時終於遊到岸邊。

日軍這幾場轟炸行動使澳國內風聲鶴唳, 與此同時, 日本宣傳機構聲稱大軍即將入侵澳本土。 一時間, 澳政府因不知日軍會在何地登陸而手足無措, 連遠在澳南部的弗裡曼特爾和珀斯也發出了日軍登陸預警。 澳政府中一些人甚至提出“布里斯班防線”方案, 一旦日軍入侵澳大陸, 澳軍放棄大部分國土,然後將防禦力量集中在東南部地區打造一條“布里斯班防線”。1942年2月,一份備忘錄被提交給澳戰時內閣,本土軍總司令艾文·馬凱中將提出,日軍登陸後,大部分澳軍應撤至布里斯班和墨爾本之間區域,重點確保悉尼和紐卡斯爾安全。根據這份計畫,屆時澳大部分國土將不戰而棄,澳希望通過焦土政策和遊擊戰來拖住日本侵略者。可以想像,如果這樣的軍事方案實施,日軍勢必會在澳境內實施屠城和“三光政策”,澳民眾將付出慘重代價。

1942年5月底和6月初,日本海軍潛艇部隊對新南威爾士州的悉尼和紐卡斯爾發起一連串襲擊。這幾場襲擊行動雖然戰果不大,但它卻不斷給澳民眾帶來心理衝擊,人們紛紛猜測:這是日軍登陸入侵的序幕嗎?為了安定民心,當局不得不頻頻闢謠。此外,日軍對澳城鎮的轟炸仍在持續,根據統計,從1942年2月到1943年11月,日軍對澳本土至少實施了97次轟炸。

在日本威脅下,澳大利亞惶惶不可終日,到了1942年6月,首個好消息終於傳到澳大陸,日軍在中途島海戰中敗北,日軍無限期延遲入侵澳計畫。然而,澳政府直至1943年年中才不再恐懼日軍的可能入侵,這時,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已轉攻為守而且上百萬日軍深陷中國戰場泥潭,日軍已不可能入侵澳本土。在太平洋戰局好轉的背景下,澳政府也開始“變臉”了。1943年7月,澳一個調查委員會發佈報告說,沒有證據表明澳政府制訂過丟棄大部分國土給入侵者的計畫。但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麥克亞瑟將軍後來在回憶錄中寫道,澳軍確實曾計畫在日軍入侵後在達令河(位於澳東南部)建立一條防線作為防禦重點,而他主張變被動為主動,在澳本土週邊的新幾內亞島發起軍事行動阻止日軍推進。

對於這段歷史,很多澳大利亞人都沒有忘懷。自從2008年起,人們在9月第一個週三慶祝“為澳大利亞而戰日”,紀念當年澳周邊戰鬥阻敵於澳國門之外。每年2月19日,達爾文市還會舉行紀念儀式,市內拉響防空警報,以示不忘1942年日軍大空襲。

澳軍放棄大部分國土,然後將防禦力量集中在東南部地區打造一條“布里斯班防線”。1942年2月,一份備忘錄被提交給澳戰時內閣,本土軍總司令艾文·馬凱中將提出,日軍登陸後,大部分澳軍應撤至布里斯班和墨爾本之間區域,重點確保悉尼和紐卡斯爾安全。根據這份計畫,屆時澳大部分國土將不戰而棄,澳希望通過焦土政策和遊擊戰來拖住日本侵略者。可以想像,如果這樣的軍事方案實施,日軍勢必會在澳境內實施屠城和“三光政策”,澳民眾將付出慘重代價。

1942年5月底和6月初,日本海軍潛艇部隊對新南威爾士州的悉尼和紐卡斯爾發起一連串襲擊。這幾場襲擊行動雖然戰果不大,但它卻不斷給澳民眾帶來心理衝擊,人們紛紛猜測:這是日軍登陸入侵的序幕嗎?為了安定民心,當局不得不頻頻闢謠。此外,日軍對澳城鎮的轟炸仍在持續,根據統計,從1942年2月到1943年11月,日軍對澳本土至少實施了97次轟炸。

在日本威脅下,澳大利亞惶惶不可終日,到了1942年6月,首個好消息終於傳到澳大陸,日軍在中途島海戰中敗北,日軍無限期延遲入侵澳計畫。然而,澳政府直至1943年年中才不再恐懼日軍的可能入侵,這時,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已轉攻為守而且上百萬日軍深陷中國戰場泥潭,日軍已不可能入侵澳本土。在太平洋戰局好轉的背景下,澳政府也開始“變臉”了。1943年7月,澳一個調查委員會發佈報告說,沒有證據表明澳政府制訂過丟棄大部分國土給入侵者的計畫。但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麥克亞瑟將軍後來在回憶錄中寫道,澳軍確實曾計畫在日軍入侵後在達令河(位於澳東南部)建立一條防線作為防禦重點,而他主張變被動為主動,在澳本土週邊的新幾內亞島發起軍事行動阻止日軍推進。

對於這段歷史,很多澳大利亞人都沒有忘懷。自從2008年起,人們在9月第一個週三慶祝“為澳大利亞而戰日”,紀念當年澳周邊戰鬥阻敵於澳國門之外。每年2月19日,達爾文市還會舉行紀念儀式,市內拉響防空警報,以示不忘1942年日軍大空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