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我們被騙了 堯舜禹,根本不是禪讓,而是奪權!

在我國的歷史進程中, 有這麼一個階段:神話時代。

我們耳熟能詳的“三皇五帝”就誕生在這個時代, 但至於哪三皇、哪五帝眾說紛紜, 各種說法甚至有自相矛盾的。

如果說有一個說法, 能得到比較多人認可的話, 那就是:黃帝是五帝之首。

皆大歡喜的“禪讓”

在我們傳統(儒學)的認知中, “堯舜禹”三人都是黃帝的後代, 至於是第幾代孫子已經不可考據。

堯的領袖地位, 是來自他的父親——帝嚳(kù)。

本來父死子繼, 這是傳承了很久的部落秩序。

但堯在死後, 卻沒有把領袖地位傳給兒子, 而是給了“以孝聞名”的舜!

而舜在死後,

也沒有傳位給兒子, 而是給了“治水有功”的禹!

最後, 禹死後, 卻傳給了自己的兒子, 建立了“夏商周”中的夏朝。

此後, 在儒家的典籍之中, 堯舜禹就成了聖君的代表, 歌頌的對象。

以上是以儒家為主導的歷史脈絡, 歷朝歷代, 大儒也都教育皇帝, 要以“孝”治天下, 卻沒有告訴皇帝:你要是不懂得怎麼做皇帝, 可以“禪讓”給有功、有德望的人。

儒家的理想化解釋

把儒家的解釋詳細化, 就是下面這樣的版本了:

帝堯要死了, 在死之前, 他把在鄉下以孝聞名的舜找來, 讓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他, 還把帝位傳給他。

這下, 舜一下子金錢、女人...哦, 不, 事業、愛情都有了。

想像一下, 你隔壁的地主死了, 臨死之前, 把你叫過來, 說:我把兩個女兒嫁給你,

把所有的家產都給你, 至於我兒子, 讓他自力更生去吧, 能幹到什麼程度就看他自己了。

呵呵。

如果你覺得名聲好一點, 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得到別人的女兒、別人的財產。 而且, 地主的兒子沒有意見, 地主的管家沒有意見, 地主的傭人也沒有意見, 你想到的絕不是王霸之氣側漏, 而是——有陰謀。

篡位的“聖人”

這種故事也就儒家那幫理想主義者才編的出來, 你好我好大家好, 皆大歡喜。

但實際上, 儒家最經常幹的事, 就是:為了宣揚自己的思想而改造神話。

以下是眾多非儒家典籍給出的說法:

《竹書紀年》說道:“昔堯年老德衰, 被舜所囚禁。 舜不但囚禁了堯, 還囚禁了堯的兒子丹朱, 使得父子無法相見。

《汲塚書》中說:“舜把堯流放到平陽”。

《荀子》說道:“有說堯舜禪讓的, 是假話, 是道聼塗説, 是見識鄙陋者的說法。 ”

《韓非子》說道:“舜逼迫堯, 禹逼迫舜, 湯放逐桀, 武王伐紂, 這四個人, 都是當臣子的卻弑其君的人。 ”

而在權威《山海經》的記載中, 明確稱呼堯的兒子為:帝丹朱。

顯然, 丹朱是繼承了父親堯的帝位, 但卻被舜給竊取了!

鷹視狼顧

有人說, 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又有人說, 歷史是由成功者書寫的!

你相信歷朝歷代的史書真實性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