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書法的基因,父子相承,文彭的藝術風

文彭(1498—1573)字壽承, 號三橋, 別號漁陽子、三橋居士、國子先生(相當於現在的北大教授), 長洲(今江蘇蘇州)。 文天祥是他元祖, 文徵明他父親。 以明經廷試第一, 授秀水訓導。 官國子監博士。 工書畫, 尤精篆刻, 能詩, 有《博士詩集》。

文彭草書閒散不失章法, 錯落有致, 神采風骨, 兼其父文徵明和孫過庭之長, 甚見功力。 他對六書深有研究, 據《印人傳》載所用牙章, 親自落墨, 請南京李石英鐫刻。 文彭在印學上的地位要比在書法上高得多,他是公認的明清流派篆刻的開山祖師。

文彭篆刻秀麗典雅, 風格妍媚清新。 他的朱文章法疏朗, 在宋、元圓朱文的基礎上加以變化, 篆法略呈方, 顯得質樸渾厚。 他另一種朱文, 純用方折結構, 可能是受漢印的影響。 由於他刻印講究六書, 篆文不涉怪誕, 又能向秦、漢璽印汲取營養, 因而他的印章在當時確使印壇面目為之一新。 凍石便於鐫刻, 印章的邊款也可以由作者自己鐫刻。 他的邊款是先在石面上書寫行楷書, 再依字跡用雙刀刻成。 在文彭、何震的宣導和影響下, 一時篆刻之風大起, 文人、書法家和畫家都參加篆刻創作, 文彭成為文人篆刻流派的先導。 蘇州一帶學習文彭的有陳萬言、李流芳、歸昌世、顧聽等,

後人稱他們為吳門派。

初學鐘、王, 後效懷素, 晚年則全學過庭, 而尤精於篆、隸。 索書者接踵不斷。 其父以書名當代, 然有時不樂書, 雖權貴人不敢強。 彭手不停揮, 求者無不當意。 工刻印, 後人奉為金科玉律。 所作多牙章, 往往自落墨而命金陵人李文甫鐫之。

李善雕箑邊, 其所鐫花卉, 皆玲瓏有致, 彭以印屬之, 輒能不失筆意, 故其牙章半出李手。 彭後在南監時得燈光石, 乃不復治牙, 於是凍石之名, 始豔博於世。 寫墨竹, 老筆縱橫, 直入文同之室。 山水蒼鬱似吳鎮。 亦善寫花果。 卒年七十六。

他的篆刻具有"開朝華而啟夕秀"的承上啟下的意義,

作品以安逸典雅、沉靜清麗為基調, 白文刻意追溯漢法, 朱文則取宋元遺風而自出新意。 文彭還創立了明代的第一個篆刻流派--吳門派, 或稱"三橋派", 該派的健將主要有陳萬言、李流芳、歸昌世等。 他的篆刻作品, 在當時沒有編過印譜, 原作存世極少, 而張灝在萬曆年間把所藏印編為《承清館印譜》, 收有文彭刻的白文印十九方, 但這些印章原石, 至今未曾發現。 作為書畫地位均很高的兩京國博, 文彭對篆刻的提倡與參與, 對於初創階段的篆刻藝術, 其意義是巨大的。 文彭對於篆刻藝術的傑出貢獻是毋庸置疑的。 他開倡明清篆刻的風氣, 曾直接和間接地影響了以後篆刻流派的形成和發展, 功莫大焉。然而過去我們對其人其藝卻所知甚少,這不能不說是明清篆刻史研究中的一樁缺憾。筆者通過研究,對過去對文彭的一些錯誤認識,進行了必要的澄清,對其在篆刻史上的地位和貢獻,進行了較為接近真實的評價。

功莫大焉。然而過去我們對其人其藝卻所知甚少,這不能不說是明清篆刻史研究中的一樁缺憾。筆者通過研究,對過去對文彭的一些錯誤認識,進行了必要的澄清,對其在篆刻史上的地位和貢獻,進行了較為接近真實的評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