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英媒解密馬克龍的“法國魅力”:能夠誘惑所有人

【歐洲時報申忻編譯報導】年輕的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萌生了一個想法。 在法國首都的廢墟間, 他決定創建一個有能力重塑國家命運的團體。 該團體的成員不僅包括政治家, 還有工業家、官員、律師。 你的政治背景無關緊要, 重要的是, 其成員將代表國家精英, 有機會消除隔閡, 並破壞政黨分歧。

所以, 世界俱樂部(Le Siècle)就這樣誕生了。 該組織第一任主席是一位伯爵的兒子, 他們的家族在索姆擁有一座莊園。 但是, 更重要的是, 盧旺庫爾(Louvencourt)伯爵的兒子是名財政監察員——這是當時法國公共生活中最有影響力的工作之一。

自從1944年以來, 無一例外, 所有的監察員都是世界俱樂部成員。

2004 年, 當馬克龍完成他在名校法國國立行政學院(ENA)的學業之後, 他決定加入財政監察部。 如同其他人一般, 馬克龍也是世界俱樂部成員。

是左派 也是右派 嘗試走中間道路

歡迎馬克龍加入世界俱樂部晚宴(該晚宴每月在一家位於聖奧諾雷路的私人俱樂部舉行,

距總統府僅一步之遙)的成員也包括他的第一任老闆——讓- 皮埃爾·朱耶(Jean-Pierre Jouyet), 是他把馬克龍招入監察部門的。 他也是馬克龍榜樣的原型——他從一名商人變成了公務員、從政人士, 之後再回歸。 于朱耶而言, 意識形態沒有政治障礙。 他的家庭支援右派, 而他也服務于右翼總統雅克·希拉克(Jacques Chirac)和尼古拉斯·薩科齊(Nicolas Sarkozy)。 後來, 他成為法國左翼社會黨奧朗德的幕僚長, 同時, 也是親密夥伴。 以左派身份, 他與法國上層社會聯姻也是水到渠成之事——他的妻子布麗姬特·泰坦瑞(Brigitte Taittinger)是豪門千金, 泰坦瑞家族以生產香檳酒聞名。 但在法國這樣一個社會保守的國家, 他這樣忽左忽右的身份卻令他的岳父感到迷茫。
2007 年, 皮埃爾·泰坦瑞(Pierre Taittinger)曾說:“我的女婿到底是左翼還是右翼?”

馬克龍自傳作者亞當·普洛賴特(AdamPlowright)表示, “馬克龍的崛起源於4、5位關鍵人物, 朱耶便是其中之一。 ”現年63歲的法國駐英大使和馬克龍一樣, 眼中閃爍著魅力和熱情, 他表示, 在新總統任期中, 擔任如此重要的角色是“十分棒的”。 在他可以俯瞰海德公園的辦公室裡, 他表示這番話不是虛言而是事實。 “我和馬克龍總統共事過很多次, 因為畢竟我們從2005 年就認識彼此了。 當我在薩科齊政府任職時, 我經常給予馬克龍一些建議, 無論是個人還是在他處理公務方面。 在2010 年, 我建議奧朗德吸納馬克龍, 後來馬克龍便去了愛麗舍宮(意為馬克龍成為奧朗德部下工作人員)。

對於馬克龍而言最重要的或許是, 朱耶代表了一種超越黨派界限的政治。 “在某些時候, 我站在左派這邊。 ”朱耶說道, “但是在經濟、商業方面, 我卻是個改革主義者, 支持商業事業, 所以我又是右派。 你或許認為我是一個法國中立議員。 所以早在馬克龍之前, 我就是個馬克龍支持者了……”

並不是說沒人曾嘗試走過這條中間的道路。 “很多人試過了, 但是只有他(馬克龍)成功了。 ”他補充說道。

在法國總統的職業生涯裡, 朱耶比任何人都更加密切地指導著總統的工作, 他很清楚自己為什麼會這麼做。 “馬克龍的動作很快。 不過, 他卻又十分投入。 其實, 檢查部門並非是個十分輕鬆的工作。 但是, 馬克龍卻動力十足,

坦率並充滿活力, 你會立刻被他的魅力所折服。 我就是如此, 這真神奇。 ”像很多人一樣, 朱耶幾乎像描述愛人一樣描述馬克龍, 他說, 馬克龍“有一種誘惑力, 這十分罕見。 ”

脫穎而出 馬克龍走向台前

還有一位拜倒在馬克龍旗下的重要人物是媒體和超市大亨亨利·埃爾芒(HenryHermand), 雖然已經53 歲, 但2007 年馬克龍和布麗姬特·特羅涅(Brigitte Trogneux)結婚時, 他曾擔任伴郎。 還有阿蘭·明克(AlainMinc), 他也是政商兩界的人物(2004 年, 明克曾經問過馬克龍打算在未來的30 年間做點什麼, 馬克龍回答道:“我想成為總統。 ”)

法國戰後的政黨不能促進自由經濟政策, 也不能刺激增長, 經濟資料令人沮喪。 “1958年至1981 年間, 一直是右翼執政。 ”西爾維·考夫曼(Sylvie Kauffmann)說道, 她是主要左翼報紙法國《世界報》(Le Monde)的編輯主任。 “從1981 年起,法國大多數時間由社會黨執政。但兩者都失敗了。不僅是意識形態失敗,政府執政也是基本失敗的。一屆又一屆的政府不得不把中間派和各黨派極端分子團結起來。馬克龍見證了這一失敗,並從中吸取教訓。”

埃爾芒曾夢想在稍微偏左的社會政策下,進行自由且無管制的經濟活動,但他以及與他持同樣觀點的人徹底絕望了,因為任何試圖改變現有制度的人都遭到了工會組織罷工和遊行。所以他們開始努力思考如何打破這一制度,建立一個他們稱之為“第二左翼”(deuxième gauche)的政治力量,但這並非“第三條道路”。“這裡都是些精英人士,比如朱耶,他為左右兩派工作。” 考夫曼說道。普洛賴特補充道,這是一種“圈子效應”,“這一方式在法國政治生活中很有效果。技術官僚,還有那些幕後神秘的高校精英、聰明的人都對政策產生極大影響。”馬克龍被這個圈子接納——隨後他成為其中最傑出的代表。

2007 年對於馬克龍來說是關鍵的轉捩點,那時,朱耶把自己聰明的徒弟介紹到由當時新上任的薩科齊總統建立的危機委員會,以推動經濟發展。來自左右兩派媒體界、商界、法學界等共40 個重要人物試圖撕毀規則以促進增長。雖然當時帶頭人是經濟和社會倫理家雅克·阿塔利(Jacques Attali),但是年僅30 歲的馬克龍卻脫穎而出。“他立刻吸引了我。” 阿塔利自然地說道。

薩科齊採用了阿塔利委員會的大批調查結果。但就像之前很多議程一樣,這些內容被體系擱淺、破壞並放棄。但有兩件事浮現出來:第一,一位精英人士或私人團體的思想家有能力發表可靠的改革議程;第二,這些人找到了一位能言善辯的冠軍——馬克龍。

無比幸運 從局外人變成寵兒

於是從阿塔利委員會的灰燼中,“格拉古兄弟”(Les Gracques,中左派精英秘密組織)成立了。該組織成立於2007 年,起初是個匿名團體。但是,當成員的身份公開之後才發現,成員中有很多知識份子、公務員和商人,他們都在尋求新的融合政治。這些人中有作家艾瑞克·歐森納(Erik Orsenna)、馬克龍,當然還有朱耶,從這些人日後的成就可以看出阿塔利委員會的確是精英雲集之地。

“格拉古兄弟”發佈宣言表示:“徹底檢查法國左翼”。該組織視自己為智囊團,但當時的一些人卻把他們當做是個陰謀集團。在2012 年,奧朗德戰勝薩科齊成為法國總統。朱耶以他機敏的方式從一個部門調到另一個部門,同時把馬克龍轉入總統行政機構。有些文章把他們描述成企圖灌輸“格拉古兄弟”議程的“內閣魔鬼”——是存在於愛麗舍宮的神秘委員會。

毫無疑問,馬克龍絕對是“格拉古兄弟”的指明燈。2015 年,他在“格拉古兄弟”年度會議上發表過主旨演講,那時他已經離開奧朗德的行政機構。毋庸置疑,在那個階段,馬克龍受到了法國中左和中右翼最有權威、最富有且最有影響力人物的款待。他的政治人脈,加上和羅斯柴爾德公司(Rothschild &Co bank)的短暫合作,都讓他無可匹敵。

一些極端的陰謀論者認為馬克龍不過是一個精英分子密謀被推上法國總統寶座的傀儡,但那些人也不能預知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無論馬克龍有什麼背景支撐,他的機會直到去年5 月的大選前6 個月仍十分渺茫。拿破崙(Napoleon)希望他的將軍走運,而馬克龍,這個自負擁有拿破崙式自我的人卻幸運得驚人。

一年多前,當他宣佈自己要競選總統時(那天是2016 年11 月16 日),他勝利的希望很小。然後,奇怪的事情接二連三地發生,每一位造成阻礙的選手都被大眾盯住了,他們或是被醜聞毀了,或是被自己黨派拋棄。就像看莎士比亞悲劇的最後一幕,在一個謀殺與自殺的復仇節日中,包括弗朗索瓦·菲永(Francois Fillon)、阿蘭· 朱佩(AlainJuppé)和奧朗德,舞臺上留下了大堆屍體。馬克龍常常被描寫成陰謀大師,事實上,他剛剛站在舞臺腳光前,最後一個有力的對手便把劍刺入自己的胸膛,悲歎道:“我死了!”在他宣佈競選總統兩個月後,源於離奇的幸運指數,馬克龍從局外人變成了真正的寵兒。

私人生活有優勢 妻子成為秘密武器

然而,以真正的馬克龍風格,他會把戲劇性的、不可思議的偶然性晉升成他的優勢。現在,在他的辦公室裡,他把自己描述成一個反體制的候選人,一個沒有包袱,能調和左右派系的人,他創造了新的作戰路線——反民族主義的親歐盟派,反貿易保護主義的自由貿易支持者。他說,這既是一場政治戰爭,也是一場文化戰爭。這就是為什麼他會自覺的把自己和那些重塑法國而非僅是法國政治的偉大人物相提並論:比如,拿破崙、戴高樂。他並不害羞。這種風格為他贏得了一個羅馬神話式的昵稱——朱庇特人(Jupiterian),以此形容他全能、冷靜的形象。不過,馬克龍傳遞的資訊十分清楚:在一個有強力的極端分子世界中,中間派也可以變得強健有力。所以,他願意與唐納德·特朗普(DonaldTrump) 或是弗拉基米爾· 普京(VladimirPutin)握手,令關節嘎嘎作響。他的行為表明,他從沒有害怕過,現在窩囊廢中終於出了個冠軍。就好像詹姆士·邦德(James Bond)執掌了自由民主黨一樣。

在這個不太可能的挑戰中,他的妻子給予了他很多幫助。他的妻子布麗吉特現年64歲,是馬克龍的前任戲劇老師。當他們陷入愛河的時候,馬克龍只是個學生,而那時候,她已經是三個孩子的已婚婦女了。不過,這份非傳統關係並沒有給馬克龍的政治機運帶來危害。恰恰相反,兩人真摯的感情證明了這個在競選中獲勝的成功者。現在在辦公室中,馬克龍的盟友們認為,她是總統的秘密武器。“他(馬克龍)的私人生活很有優勢。”朱耶說道,“他的老婆在法國很有名。這很重要。”不同的還有,馬克龍前任的兩任總統——奧朗德和薩科齊,都在任期的時候出現了婚姻危機。或許年齡差距意味著布麗吉特是個相夫教子、控制欲強的人,但是事實卻恰恰相反。在馬克龍展示出自己初步野心的時候,她是根基。但是她並非是這份野心的來源。而真正擁有野心的人是馬克龍。

他的婚姻或許與眾不同,批評家表示,但馬克龍的政策意味著他絕不是一個反建制的候選人。從左派到極右派,他一直被攻擊說成是“富有的總統”,一群不加掩飾的資本家陰謀集團的名義領導者,也就是這些人成功的將秘密計畫公之於眾——把法國改成美國式經濟,變成他們自己的利益和工人的損失。而他在盧瓦爾的一個莊園舉辦的40 歲生日聚會並沒有把這樣的氛圍消散。

但是,馬克龍並沒有被擒獲,而且還反守為攻。就像在《革命》中承認的那樣,他表示,他利用內部人士的知識和人脈來擊潰原有制度,就像一名潛伏的特工一般。“我不認為我們的國家一定要尊從精英一致性……我確信,保持體制外真正的獨立性,同時又熟悉法律制定和公共決策過程,才是一種真正的力量。這些一直激勵著我……”那些被馬克龍迷倒的人對此沒有異議。“除了那些選舉支持他的法國人,馬克龍不欠任何人。”皮埃爾·布勒(Pierre Buhler)說到,去年8 月,馬克龍任命他管理法國文化中心(Institut Francais)。

“就像拿破崙,在傳統的右翼和左翼陷入混亂中時,他成為中間派。”歷史學家羅伯特·土慕斯(Robert Tombs)說道。“他是一個獨立的人,就像是創造了一個屠殺大型野獸運動一樣,其核心只是圍繞一個人。”

自信滿滿 希望重現法國榮耀

的確,對於那些驚訝于年輕總統崛起的人而言,集權是引起關注的唯一原因。在美國《時代》雜誌上發表的他的官方照片中,他身處愛麗舍宮的“金廳”(golden salon)之中,看上去十分煽動人心。“他就像是一個獨裁者一般。”也難怪,為什麼對於一些英國政客來說,馬克龍成為了一個值得懷疑又令人忌憚的人物。對於馬克龍而言,他已經對英國脫歐明確表現出蔑視,他的這種觀點被視為對他所強烈支持的大歐盟一體化計畫的一種侮辱。體制需要變革,或許會產生雙速發展的歐洲,但是他想在2025 年前建立緊密團結的歐盟。但是英國卻在反其道而行之。所以,在脫歐談判中,法國成為最強硬、最不屈服於英國立場的一方。伯里斯·詹森(BorisJohnson)是這場背叛事件的締造者,而特雷莎·梅卻對此計畫貫徹實施,這顯然不利於他們之間的友誼。

但很奇怪的是,在很多事情上,馬克龍一直是個親英派。他能說一口流利的英文,且在英國的法國外籍人士是他此次競選活動的重要經濟來源。這是一種愛恨交織的關係,也是馬克龍訪英的深層次背景。

英國會和其他人一樣,被他和他的妻子“迷倒”嗎?也許吧。因為在馬克龍執行任務時,魅力是他的關鍵性武器,而這項任務也越來越明確。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已經超越了“第二左翼”權力運動,無情的在左右翼中建立神秘世界,並互聯其中,以得到政界和金融支持。但是他並非是個“第三條路”的改革家,就像德國的格哈德·施羅德(Gerhard Schroeder)或是美國的比爾·克林頓(Bill Clinton)。一些機智的觀察家發現,馬克龍的任務遠比那些更加宏偉。“他不是法國的托尼·布雷爾(Tony Blair)。” 布勒說,“他是個統計學者。他一直認為國家權力是改革法國最好的方式。他將運用《憲法》賦予他的全部國家權力。”

今後,這便是馬克龍的任務:重建法國的榮耀。“法國憲法已起草,所以總統其實是位君主。” 土慕斯說,“馬克龍如何解釋過去幾個世紀中法國的歷史是很有趣的。因為,人們普遍認為法國中心缺少一個核心人物,這個人可以把法國團結到一起。即便他這麼年輕,馬克龍會不會認為他就是那個人,認為他就是法國人所說的‘天緣巧合的人’?我想他是這樣認為的。”

(本文系《歐洲時報》英國版與《英國電訊報》聯合專版 作者:Harry de Quetteville 編譯:申忻)

“從1981 年起,法國大多數時間由社會黨執政。但兩者都失敗了。不僅是意識形態失敗,政府執政也是基本失敗的。一屆又一屆的政府不得不把中間派和各黨派極端分子團結起來。馬克龍見證了這一失敗,並從中吸取教訓。”

埃爾芒曾夢想在稍微偏左的社會政策下,進行自由且無管制的經濟活動,但他以及與他持同樣觀點的人徹底絕望了,因為任何試圖改變現有制度的人都遭到了工會組織罷工和遊行。所以他們開始努力思考如何打破這一制度,建立一個他們稱之為“第二左翼”(deuxième gauche)的政治力量,但這並非“第三條道路”。“這裡都是些精英人士,比如朱耶,他為左右兩派工作。” 考夫曼說道。普洛賴特補充道,這是一種“圈子效應”,“這一方式在法國政治生活中很有效果。技術官僚,還有那些幕後神秘的高校精英、聰明的人都對政策產生極大影響。”馬克龍被這個圈子接納——隨後他成為其中最傑出的代表。

2007 年對於馬克龍來說是關鍵的轉捩點,那時,朱耶把自己聰明的徒弟介紹到由當時新上任的薩科齊總統建立的危機委員會,以推動經濟發展。來自左右兩派媒體界、商界、法學界等共40 個重要人物試圖撕毀規則以促進增長。雖然當時帶頭人是經濟和社會倫理家雅克·阿塔利(Jacques Attali),但是年僅30 歲的馬克龍卻脫穎而出。“他立刻吸引了我。” 阿塔利自然地說道。

薩科齊採用了阿塔利委員會的大批調查結果。但就像之前很多議程一樣,這些內容被體系擱淺、破壞並放棄。但有兩件事浮現出來:第一,一位精英人士或私人團體的思想家有能力發表可靠的改革議程;第二,這些人找到了一位能言善辯的冠軍——馬克龍。

無比幸運 從局外人變成寵兒

於是從阿塔利委員會的灰燼中,“格拉古兄弟”(Les Gracques,中左派精英秘密組織)成立了。該組織成立於2007 年,起初是個匿名團體。但是,當成員的身份公開之後才發現,成員中有很多知識份子、公務員和商人,他們都在尋求新的融合政治。這些人中有作家艾瑞克·歐森納(Erik Orsenna)、馬克龍,當然還有朱耶,從這些人日後的成就可以看出阿塔利委員會的確是精英雲集之地。

“格拉古兄弟”發佈宣言表示:“徹底檢查法國左翼”。該組織視自己為智囊團,但當時的一些人卻把他們當做是個陰謀集團。在2012 年,奧朗德戰勝薩科齊成為法國總統。朱耶以他機敏的方式從一個部門調到另一個部門,同時把馬克龍轉入總統行政機構。有些文章把他們描述成企圖灌輸“格拉古兄弟”議程的“內閣魔鬼”——是存在於愛麗舍宮的神秘委員會。

毫無疑問,馬克龍絕對是“格拉古兄弟”的指明燈。2015 年,他在“格拉古兄弟”年度會議上發表過主旨演講,那時他已經離開奧朗德的行政機構。毋庸置疑,在那個階段,馬克龍受到了法國中左和中右翼最有權威、最富有且最有影響力人物的款待。他的政治人脈,加上和羅斯柴爾德公司(Rothschild &Co bank)的短暫合作,都讓他無可匹敵。

一些極端的陰謀論者認為馬克龍不過是一個精英分子密謀被推上法國總統寶座的傀儡,但那些人也不能預知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無論馬克龍有什麼背景支撐,他的機會直到去年5 月的大選前6 個月仍十分渺茫。拿破崙(Napoleon)希望他的將軍走運,而馬克龍,這個自負擁有拿破崙式自我的人卻幸運得驚人。

一年多前,當他宣佈自己要競選總統時(那天是2016 年11 月16 日),他勝利的希望很小。然後,奇怪的事情接二連三地發生,每一位造成阻礙的選手都被大眾盯住了,他們或是被醜聞毀了,或是被自己黨派拋棄。就像看莎士比亞悲劇的最後一幕,在一個謀殺與自殺的復仇節日中,包括弗朗索瓦·菲永(Francois Fillon)、阿蘭· 朱佩(AlainJuppé)和奧朗德,舞臺上留下了大堆屍體。馬克龍常常被描寫成陰謀大師,事實上,他剛剛站在舞臺腳光前,最後一個有力的對手便把劍刺入自己的胸膛,悲歎道:“我死了!”在他宣佈競選總統兩個月後,源於離奇的幸運指數,馬克龍從局外人變成了真正的寵兒。

私人生活有優勢 妻子成為秘密武器

然而,以真正的馬克龍風格,他會把戲劇性的、不可思議的偶然性晉升成他的優勢。現在,在他的辦公室裡,他把自己描述成一個反體制的候選人,一個沒有包袱,能調和左右派系的人,他創造了新的作戰路線——反民族主義的親歐盟派,反貿易保護主義的自由貿易支持者。他說,這既是一場政治戰爭,也是一場文化戰爭。這就是為什麼他會自覺的把自己和那些重塑法國而非僅是法國政治的偉大人物相提並論:比如,拿破崙、戴高樂。他並不害羞。這種風格為他贏得了一個羅馬神話式的昵稱——朱庇特人(Jupiterian),以此形容他全能、冷靜的形象。不過,馬克龍傳遞的資訊十分清楚:在一個有強力的極端分子世界中,中間派也可以變得強健有力。所以,他願意與唐納德·特朗普(DonaldTrump) 或是弗拉基米爾· 普京(VladimirPutin)握手,令關節嘎嘎作響。他的行為表明,他從沒有害怕過,現在窩囊廢中終於出了個冠軍。就好像詹姆士·邦德(James Bond)執掌了自由民主黨一樣。

在這個不太可能的挑戰中,他的妻子給予了他很多幫助。他的妻子布麗吉特現年64歲,是馬克龍的前任戲劇老師。當他們陷入愛河的時候,馬克龍只是個學生,而那時候,她已經是三個孩子的已婚婦女了。不過,這份非傳統關係並沒有給馬克龍的政治機運帶來危害。恰恰相反,兩人真摯的感情證明了這個在競選中獲勝的成功者。現在在辦公室中,馬克龍的盟友們認為,她是總統的秘密武器。“他(馬克龍)的私人生活很有優勢。”朱耶說道,“他的老婆在法國很有名。這很重要。”不同的還有,馬克龍前任的兩任總統——奧朗德和薩科齊,都在任期的時候出現了婚姻危機。或許年齡差距意味著布麗吉特是個相夫教子、控制欲強的人,但是事實卻恰恰相反。在馬克龍展示出自己初步野心的時候,她是根基。但是她並非是這份野心的來源。而真正擁有野心的人是馬克龍。

他的婚姻或許與眾不同,批評家表示,但馬克龍的政策意味著他絕不是一個反建制的候選人。從左派到極右派,他一直被攻擊說成是“富有的總統”,一群不加掩飾的資本家陰謀集團的名義領導者,也就是這些人成功的將秘密計畫公之於眾——把法國改成美國式經濟,變成他們自己的利益和工人的損失。而他在盧瓦爾的一個莊園舉辦的40 歲生日聚會並沒有把這樣的氛圍消散。

但是,馬克龍並沒有被擒獲,而且還反守為攻。就像在《革命》中承認的那樣,他表示,他利用內部人士的知識和人脈來擊潰原有制度,就像一名潛伏的特工一般。“我不認為我們的國家一定要尊從精英一致性……我確信,保持體制外真正的獨立性,同時又熟悉法律制定和公共決策過程,才是一種真正的力量。這些一直激勵著我……”那些被馬克龍迷倒的人對此沒有異議。“除了那些選舉支持他的法國人,馬克龍不欠任何人。”皮埃爾·布勒(Pierre Buhler)說到,去年8 月,馬克龍任命他管理法國文化中心(Institut Francais)。

“就像拿破崙,在傳統的右翼和左翼陷入混亂中時,他成為中間派。”歷史學家羅伯特·土慕斯(Robert Tombs)說道。“他是一個獨立的人,就像是創造了一個屠殺大型野獸運動一樣,其核心只是圍繞一個人。”

自信滿滿 希望重現法國榮耀

的確,對於那些驚訝于年輕總統崛起的人而言,集權是引起關注的唯一原因。在美國《時代》雜誌上發表的他的官方照片中,他身處愛麗舍宮的“金廳”(golden salon)之中,看上去十分煽動人心。“他就像是一個獨裁者一般。”也難怪,為什麼對於一些英國政客來說,馬克龍成為了一個值得懷疑又令人忌憚的人物。對於馬克龍而言,他已經對英國脫歐明確表現出蔑視,他的這種觀點被視為對他所強烈支持的大歐盟一體化計畫的一種侮辱。體制需要變革,或許會產生雙速發展的歐洲,但是他想在2025 年前建立緊密團結的歐盟。但是英國卻在反其道而行之。所以,在脫歐談判中,法國成為最強硬、最不屈服於英國立場的一方。伯里斯·詹森(BorisJohnson)是這場背叛事件的締造者,而特雷莎·梅卻對此計畫貫徹實施,這顯然不利於他們之間的友誼。

但很奇怪的是,在很多事情上,馬克龍一直是個親英派。他能說一口流利的英文,且在英國的法國外籍人士是他此次競選活動的重要經濟來源。這是一種愛恨交織的關係,也是馬克龍訪英的深層次背景。

英國會和其他人一樣,被他和他的妻子“迷倒”嗎?也許吧。因為在馬克龍執行任務時,魅力是他的關鍵性武器,而這項任務也越來越明確。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已經超越了“第二左翼”權力運動,無情的在左右翼中建立神秘世界,並互聯其中,以得到政界和金融支持。但是他並非是個“第三條路”的改革家,就像德國的格哈德·施羅德(Gerhard Schroeder)或是美國的比爾·克林頓(Bill Clinton)。一些機智的觀察家發現,馬克龍的任務遠比那些更加宏偉。“他不是法國的托尼·布雷爾(Tony Blair)。” 布勒說,“他是個統計學者。他一直認為國家權力是改革法國最好的方式。他將運用《憲法》賦予他的全部國家權力。”

今後,這便是馬克龍的任務:重建法國的榮耀。“法國憲法已起草,所以總統其實是位君主。” 土慕斯說,“馬克龍如何解釋過去幾個世紀中法國的歷史是很有趣的。因為,人們普遍認為法國中心缺少一個核心人物,這個人可以把法國團結到一起。即便他這麼年輕,馬克龍會不會認為他就是那個人,認為他就是法國人所說的‘天緣巧合的人’?我想他是這樣認為的。”

(本文系《歐洲時報》英國版與《英國電訊報》聯合專版 作者:Harry de Quetteville 編譯:申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