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謝逸楓:完美收官!2017年樓市量額創30年歷史最高紀錄!

文/謝逸楓 著名專欄作家

幹的漂亮!以完美收官的2017年中國房地產市場, 量額創1987年以來30年歷史最高紀錄, 這是釋中國樓市新黃金十年、鑽石十年的強烈信號, 徹底打破去房地產化的謊言, 更是赤裸裸揭穿樓市崩盤論的謬論。 正因房地產繁榮頂住去產能、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的經濟下行壓力, 扛住GDP下跌、政府債務、金融系統安全的爆發風險, 讓2017年中國GDP6.9%, 實現2011年以來7年首次反彈。

無疑, 證明房地產依然是國民經濟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主導產業、先鋒產業、基礎產業, 是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無可代替的引擎器、驅動力、火車頭。

第一個指標:投資額。 2017年, 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09799億元, 比上年名義增長7.0%, 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5個百分點。 其中, 住宅投資75148億元, 增長9.4%, 增速回落0.3個百分點。 住宅投資占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比重為68.4%。 2017年12 月單月投資同比增長 2.4%, 環比降 2.2 個百分點。 在開工及土地成交增速回升背景下,

投資增速依舊回落 0.5 個百分點。 主要原因是調控收緊、銀行信貸及房貸與融資管道收緊, 房企壓縮投資, 維持現金流。

其中辦公樓投資6761億, 增長3.5%, 商業營業用房投資15640億, 下降-1.2%。 具體來看, 我國東部、中部、西部、東北部四個區域出現差異化的增長, 其中, 中部地區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最快。 東部地區房地產開發投資58023億元, 比上年增長7.2%;中部地區投資23884億元, 增長11.6%;西部地區投資23877億元, 增長3.5%;東北地區投資4015億元, 增長1.0%。

第二個指標:施工面積。 2017年, 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781484萬平方米, 比上年增長3.0%,

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 其中, 住宅施工面積536444萬平方米, 增長2.9%。 主要原因是商品房銷售火爆, 去庫存逐漸成效, 房企對市場看好。 其中辦公樓施工面積36015萬億, 增長2.8%, 商業營業用房施工面積105232萬平方米, 增長0.6%。

第三個指標:新開工面積。 2017年, 全國房屋新開工面積178654萬平方米, 增長7.0%, 增速提高0.1個百分點。 其中, 住宅新開工面積128098萬平方米, 增長10.5%。 辦公樓新開工面積6140萬平方米, 同比下降4.3%, 商業營業用房新開工面積20484萬平方米, 同比下降8.2%。

受基數抬升影響, 2017年12 月單月新開工增速較 11 月下降 10.2 個百分點至 8.6%。 新開工延續回升趨勢, 房企補庫存積極。 在限價未見鬆動、資金成本高企背景下, 加快推盤和開工是當前房企最優選擇, 加上市場住宅庫存處於絕對低位。

第四個指標:竣工面積。 2017年, 全國房屋竣工面積101486萬平方米, 下降4.4%, 降幅擴大3.4個百分點。 其中, 住宅竣工面積71815萬平方米, 下降7.0%。 主要原因是調控不斷的加碼, 房貸與融資管道收緊, 房企還債, 壓縮生產量。 其中辦公樓竣工面積4007萬平方米, 增長10.4%, 商業營業用房竣工面積12670萬平方米, 增長1.2%。

第五個指標:土地購置面積。 2017年, 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25508萬平方米, 比上年增長15.8%, 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5個百分點;土地成交價款13643億元, 增長49.4%, 增速提高2.4個百分點。 兩者增速差較前 11 月擴大 2.9 個百分點, 主要因一二線城市土地成交占比提升影響所致, 12 月單月一二線土地成交占百城土地成交的 51.5%, 較前 11 月提升 4.2 個百分點。

政府加大供地、融資管道收緊及競拍門檻提升,土地市場有所降溫,主流房企下半年積極把握低點補庫存機會,萬科、保利、新城 2017 年拿地銷售比達 141%、 178%和 291%。 考慮大多數房企仍有擴大規模訴求。

2017年全國商品住宅土地供應仍負增長,特別是純粹商品住宅建設用地的供應量,主要是租賃住房、保障住房、共有產權住房、棚戶住房、自持住房、工業用地、商業用地等非商品住房占到商品房用地指標過大,擠壓商品住宅用地的比例。2010年房企購置土地面積3.99億平方米、增長25.2%%。2011年房企購置土地面積4.43億平方米、增長10.9%。

2012年房企購置土地面積3.56億平方米、負增長19.5%。2013年房企購置土地面積3.88億平方米、增長8.8%。2014年房企購置土地面積3.33億平方米、負增長14%。2015年房企購置土地面積2.28億平方米、負增長31.7%;2016年房企購置土地面積2.20億平方米、負增長3.45%。

2017年,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25508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5.8%,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5個百分點;土地成交價款13643億元,增長49.4%,增速提高2.4個百分點。儘管房企購置土地面積增長15.8%。2002年-2014年房企購置土地面積一直保持著3億平方米-4億平方米以上,到2015年-2017年連續保持著2億平方米的,負增長50%-66.6%。

這部分面積對我們通常所說的市場的房價,不是指商品房的房價,而是指住宅的房價。

2017年商品房用地供應是持續惡化的,並沒有得到改善。從2011年宏觀調控之後,就出現了一個大幅下降,一直延續到2012年,所以2013年的房價會暴漲,2014年、2015年的土地供應大幅度下降,2016年房價就暴漲,2015年、2016年的土地供應仍大幅度下跌,儘管加強調控,2017年仍是房價大漲,就是因為之前土地供應大量的負增長。

到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土地供應持續下降,同時商品房庫存非常高,一定會減少土地購置,因為錢都壓在庫存的房子上。但是,銀行與樓市調控收緊,所以房企不可能砸錢不斷買地擴大生產,而是減少開工和減少土地購置,採取市場化的辦法應對樓市調控。政府限制需求,房企就會減供給。政府需求放開,房企擴大供給。

第六個指標:地價。2017年,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25508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5.8%,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5個百分點;土地成交價款13643億元,增長49.4%,增速提高2.4個百分點。2017年全國商品房地價5348元/平方米,同比上漲12.9%。

2017年全年5348元/平方米,同比2016年4144元/平方米,上漲1204元/平方米,同比上漲12.9%。土地成本進一步攀升,2017年地價(5348元/平方米)占商品房房價(7892元/平方米)的67.76%,比重再創新高。

地價暴漲很多,2012年-2017年的實際純商品房土地供應總增長還是負的。2017年住宅商品房土地供應負增長30%以上。所以很多城市土地出現短缺,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如果土地不供應,還老埋怨房價漲,不就得漲。因為土地供應短缺。土地供應少,土地是兩年開工,所以房價在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連續2年、3年、5年的土地供應低增長、負增長會有影響。

第七個指標:銷售面積。2017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69408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7.7%,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44789萬平方米(14.4億平方米),住宅銷售面積增長5.3%,辦公樓銷售面積4756萬平方米,增長24.3%,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12838萬平方米,增長18.7%。

商品房銷售額133701億元,增長13.7%,增速提高1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額110240億元,增長11.3%,辦公樓銷售額6441億元,增長17.5%,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額13253億元,增長25.3%。

銷售完美收官,一二線推盤加大帶動均價提升。1.8萬億,2.2億平米,2017年12月單月銷售額也刷新了單月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銷售歷史記錄,單月銷售面積及銷售額增速分別為 6.1%和 20.5%,銷售額增速遠高於銷售面積增速,主要因高均價的一二線城市推盤提升。 分城市來看, 一二線占比較高的東部、中部區域全年銷售額增速分別為6.2%、 24.1%,較前 11月增長 0.9 和 1.6個百分點, 而西部及東北部增速分別為25.9%、 21.8%,均較前11月下降 0.3個百分點。

主要原因是1.2017年銷售面積達到歷史最高點,樓市調控城市範圍的擴大。2.2017年5月國常會提出的未來三年再改造各類棚戶區1500萬套目標來計算,這將每年帶來2.3億平米的去庫存規模。3.樓市政策支持首套與改善的剛需,三四線城市去庫存的政策會加大,熱點的一二線城市的部分需求被擠壓到非熱點的二三線城市,銷售會上升。

第八個指標:商品房庫存。2017年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58923萬平方米(5.8923億平方米),同比2016年末69539萬平方米(6.9539億平方米)下降15.3%,減少10616萬平方米(1.0616億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積30163萬平方米(3.0163億平方米),同比2016年末40257萬平方米(4.0257億平方米),下降25.1%,減少10094萬平方米(1.0094億平方米);辦公樓待售面積3364萬平方米,同比2016年末3631萬平方米,上漲0.9%,增加267萬平方米;商業營業用房待售面積15204萬平方米(1.5204億平方米),同比2016年末15838萬平方米,下降4.0%,減少634萬平方米。

當前房地產去庫存任務初步完成,一、二、三、四線城市商品房庫存去化已十分充分,很多城市去化週期均在12個月以下。從2017年末58923萬平方米對比年初70555萬平方米,商品房庫存去化1.1632億平方米。相比2016年2月份的73931萬平米庫存最高點,庫存去化了1.5008億平米。三四線城市去庫存成為2017年3月來主力,庫存去化加速。主要以住宅為主。2016-2017年從去庫存政策看,樓市去庫存第一階段基本完成。全國除了東北、西北等少數城市,大部分城市庫存已經進入良性週期。

按照銷售竣工與住宅去庫存週期看,供應比較緊。其一是庫存供需求看,房企土地購置面積增速由負轉正增長,新開工面積增速由正轉正增長,一二三四線城市開工面積回暖,但是住宅竣工面積下降。2017年住宅竣工面積71815萬平方米(7.1815億平方米),同比下降7.0%。而住宅銷售面積144789萬平方米(14.4789億平方米),同比上漲5.3%。按住宅照銷售竣工比看為1:2.02,說明銷售出去的房子是新竣工房子的2.02倍,住宅庫存不多,商業庫存非常嚴重。

其二是去庫存週期看,2017年5.8923億平方米庫存裡,去庫存週期為4.2個月左右,總體庫存不大。其中,3.0163億多平方米住宅,只需要2.2個月就可以消化掉。2017年還有78.1484億平方米的商品房施工面積,其中53.6444億平方米是住宅。每年房屋竣工10.1486億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7.1815億平方米,銷售量則14.4789億平方米。相比之下,每年有2.9671億平方米寫字樓和商業營業用房竣工,但是一年賣不出去這麼多寫字樓和商業營業用房。

其三是商品房庫存結構看,2017年5.8923億平方米庫存裡,65%在三四線城市,30%在二線城市,5%在一線城市。5.8923億平方米商品房庫存裡面,其中3.0163億平方米是住宅,2.8760億平方米是寫字樓和商業營業用房。相比於每年的住宅銷售量,3.0163億平方米住宅這點庫存不大,但是有1.8868億平方米是寫字樓(3664萬平方米)和商業營業用房(1.5204億平方米),這部分庫存和每年的消化量之比大概是1:1,以這個速度很難消化庫存。

2017年寫字樓銷售面積475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4.3%,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1.2838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8.7%,二項相加就是1.7594億平方米。而2017年的寫字樓庫存面積3664萬平方米,商業營業用房庫存面積1.5204億平方米,二項相加就是1.8868億平方米,庫銷比看,庫存壓力不大,但是每年還有2.9671億平方米寫字樓和商業營業用房竣工,按照去庫存週期看,至少需要2年半以上時間到3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到5年。

第九個指標:房價。2017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69408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7.7%,商品房銷售額133701億元,增長13.7%,平均房價7892元/平方米,同比2016年7475元/平方米,上升417元/平方米,上漲5.6%。而住宅銷售面積144789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5.3%,住宅銷售額110240億元,增長11.3%,平均房價7613元/平方米,同比2016年7203元/平方米,上升410元/平方米,同比上漲9.4%。

資料顯示,2017年12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均價同環比都出現回升,算術平均價格環比、同比增速分別為0.48%和5.76%,較上月分別擴大0.06和0.22個百分點,側面反映樓市供需雙方動能仍在,並非一蹶不振。

第十個指標:資金。2017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156053億元,比2016年144214億元,增長8.2%,增速比1-11月份提高0.5個百分點。其中,國內貸款25242億元,同比2016年21512億元,增長17.3%;利用外資168億元,同比2016年130億元,增長19.8%;自籌資金50872億元,同比2016年49133億元,增長3.5%;其他資金79770億元,同比2016年73428億元,增長8.6%。在其他資金中,定金及預收款48694億元,同比2016年41952億元,增長16.1%;個人按揭貸款23906億元,同比2016年24403億元,下降2.0%。因為銀行信貸、金融監管仍趨緊。

第十一個指標:國房景氣指數。2017年12月份,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簡稱“國房景氣指數”)為101.72,比11月份提高0.09點。

第十二個指標:政策。2017年,年內全國房地產調控政策發佈接近110個城市與部門(縣級以上),發佈的調控政策次數多達270次以上。

第十三個指標:房企。2018年房企集中度上升、千億房企擴容。截止2017年末,碧桂園以5500.1億元排在榜首,後面是萬科、恒大,三家龍頭房企均破5000億,千億房企數量達17家。預計2018年TOP4房企總規模或近3萬億,千億房企將繼續擴容。未來各梯隊房企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TOP10房企集中度有望達35%。同時,房企分化格局將得以延續,未來百強房企之間發生收並購的概率將不斷增大。

保利、綠地及中海則各自邁入3000億和2000億房企陣營。除此之外,龍湖、華夏幸福、華潤、綠城、金地、新城、招商、旭輝、世茂、泰禾這10家房企分列8至17位,2017年全年的業績規模都突破千億。至此,2017年千億房企數量達到17家。

2017年,隨著品牌房企業績規模的增長,TOP200房企各梯隊集中度均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其中,TOP10房企集中度達24.1%,TOP30房企集中度近40%,TOP50房企集中度提升幅度較大,提升近10.6個百分點至45.9%。而TOP100房企集中度達55.5%。

第十四個指標:佈局。城市群、都市圈、高鐵群、地鐵群、低商品庫存、第三產業占比高、人口流入大、人才吸引強的城市走。

第十五個指標:並購。房地產並購有兩種模式,一是房地產股權收購,一是房地產項目收購。2018年依然是並購年,房企拿地越來越難,項目與股權並購是房企規模做大的保障。根據Wind資訊統計資料發現,2014年7月份至今的三年時間內,境內房地產企業並購案發生972宗,涉及並購金額高達11679.95億元,接近1.2萬億元。

Wind資訊資料統計顯示,2017年至今7月25日,房地產行業並購案宗數為154宗,涉資2177億元;2016年,房地產行業並購案宗數為217宗,涉及金額為4012.5億元,同比上升44%;2015年並購案宗數為341宗,涉及並購標的價值為2853億元,同比增長12%。

截至2017年9月30日,房企並購案件超160起,涉及資金逾3300億元,約為2016年全年的83%,且大額案例頻發。對外公開單筆金額超過100億的收並購項目有7個,其中融創中國和富力地產分別以438億和199億收購萬達13項文旅項目91%的股權和76家酒店及煙臺萬達70%的權益,涉資額之大,情節之跌宕使之成為2017房企收並購“第一案”。

在2017年前三季度的房企收並購中,除了“收並購之王”融創中國以及萬科地產、中國恒大等規模房企表現依舊搶眼外,以陽光城和泰禾集團為代表的閩系房企持續活躍。在不完全統計的收並購金額大於10億的56個案例中,陽光城和泰禾占20件。

2017年,旭輝、融信、陽光城等眾多閩系房企提出“千億”目標,在近兩年的銷售業績大幅上升的情況下,加大土地儲備獲取力度,尤其重倉長三角、珠三角區域,旭輝2017年上半年收並購項目達32起。陽光城2017上半年銷售額達395.8億元,同比增長122%,業績持續上漲的同時,陽光城的拿地節奏明顯加快,拿地方式也更加多元,在廣州、上海區域通過收並購拿下多個地塊。

2017年中國房地產收並購預計超過600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據明源房地產研究院最新資料,2017年前三季度境內房地產並購總金額超過900億美元(約合5902億元人民幣)。受並購及大宗交易統計相對滯後等因素影響,業界預計2017年全年的地產收並購規模,應該超過了6000億元。

誰是2017年中國房地產界的並購之王?從金額來看,央企中投集團無疑坐穩了頭把交椅。2017年6月中投集團斥資138億美元(約合903億元人民幣)從黑石手中拿下了歐洲物流地產公司Logicor全部股份。一出手就是900億元,如此豪氣的出手,榜單上一定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持續一年多的萬寶之爭,隨著恒大作價292億元將所持萬科14.07%股權轉給深鐵集團,深鐵不但坐實萬科第一大股東的位置,也位列2017年地產收並購領域前十大案例。不過前兩項交易,出手的或是央企,或是地方實力國企。雖然交易金額龐大、影響力廣泛,然而公司掌舵者的身影,卻很是模糊。相比之下,孫宏斌的輪廓,則要清晰許多。孫宏斌更加清晰的輪廓,和兩個人分不開:王健林、賈躍亭。

先看與孫宏斌緊密相關的第一個人,王健林。從金額來看,2017年7月融創以438.44億元價格收購萬達13個文旅項目91%的股權,這樣的並購規模雖然只是中投集團收購Logicor規模的一半,但在2017年房地產收並購案例中,也居於第二位。即使是與富力189.55億元收購萬達73家酒店資產,深鐵292億元接手恒大所持萬科14.07%股權相比,融創這筆買入的規模,也決不遜色富力,更不輸于地方國企。

根據WIND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12月14日,共有159家上市公司並購重組專案上會,其中有146家通過發審會,實現高達91.82%的過會率;僅10家企業被否。其中自9月19日起,並購重組經歷了近3個月的零否決率,直至12月7日東方市場被否才打破記錄。以重大資產重組為例,根據WIND統計,今年有272例為產業整合,占比達到60%;而去年同期則有228例,占比58%。

而進行多主業擴張並購的則有95家,占比為21%。資料顯示,“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與“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為產業並購的兩大熱門板塊,分別有26家、24家。此外,“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與“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三大行業也是產業並購“多發地”,依次有18家、18家、15家。

第十六個指標:融資。2016年,房企合計全年融資額度達到11376.7億元,這也是歷史首次突破1萬億元。據克而瑞監測資料統計,2017年前11月108家房企融資總額為10014億元,同比下降4%,占2016年融資總量的90%,預計全年融資總額相較于2016年持平或有小幅下滑。

2017年全年房企融資總量並未出現明顯下滑,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龍頭企業融資力度較大所致,比如中國恒大、陽光城等企業,其餘超半數企業融資總量較於2016年出現大幅下降,在融資環境日益收緊的情況下,中小房企面臨的壓力更加明顯。

第十七個指標:信貸。從信貸資料看,居民戶貸款依然在增加,但漲幅明顯放緩。住戶部門整體貸款2017年為7.13萬億。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83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3萬億元;2015年分部門看, 住戶部門貸款增加3.87萬億元,同比多增5813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8199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3.05萬億元;2016年住戶部門貸款增加6.33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6494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68萬億元;

房貸資料2017年漲幅明顯放緩,房貸占比相比2016年下半年明顯減少。但居民戶短期貸款增加明顯。從全國看,特別是一線城市,房貸2017年2季度開始明顯萎縮,這也是能夠出現2017年熱點調控政策,部分城市房價漲幅放緩,市場平穩的最主要原因。2017年居民戶的短期貸款,有部分流入房地產市場。整體看,從9月開始,部分城市針對消費貸流入樓市增加調控措施。

第十八個指標:利率。資金面難言寬鬆, 按揭利率持續攀升,依然屬於低利率時代。 2017年房企整體到位資金15.6 萬億,同比增長8.2%,增速較前11月提高0.5個百分點。 12月全國首套房按揭利率達5.38%,連續12個月上漲。受按揭利率上行和年末額度偏緊影響,個人按揭貸款增速同比下降2%,降幅較前11月擴大0.4%。

目前房貸的5年前以上基準利率是4.9,這一基準利率是歷史最低。所以現在即使利率折扣全面取消,首套房按揭利率上浮10%,其實執行利率依然遠遠低於歷史平均水準。

2017年度全國房貸平均利率上漲0.92%。2017年12月全國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為5.38%,相當於基準利率1.098倍,環比11月上升0.37%;同比2016年12月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4.45%,上升20.89%。2017年12月北上廣深一線城市處於4.98%-5.44%的區間,北京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為5.29%、廣州為5.32%、深圳為5.44%、上海為4.98%。其中上海較上月上漲0.04個百分點、北京上漲0.02個百分點、深圳上漲0.01個百分點、廣州持平上月。

在首付比例方面,2017年12月在全國533家銀行中,首套首付2成的有68家銀行,占比12.76%,較上月減少8家;首付3成的有349家銀行,占比達65.48%,較上月增加18家;首付3.5成的銀行有55家,占比10.32%。

第十九個指標:債務。無論是銀行貸款、債券和票據和其他融資都是在持續下降。這意味著,房企很快要進入還貸高峰期,2017年3000多億,2018年大概有3300多億的債務,2019年4470多億,未來三年大約有1萬多億的到期債務,這也和信貸控制有直接關係,未來影響會很大。接下來的時間,有些房企的現金流可能會因為收緊的調控出現危機,並且還貸高峰的來臨也會影響到一些企業未來的變化。

政府加大供地、融資管道收緊及競拍門檻提升,土地市場有所降溫,主流房企下半年積極把握低點補庫存機會,萬科、保利、新城 2017 年拿地銷售比達 141%、 178%和 291%。 考慮大多數房企仍有擴大規模訴求。

2017年全國商品住宅土地供應仍負增長,特別是純粹商品住宅建設用地的供應量,主要是租賃住房、保障住房、共有產權住房、棚戶住房、自持住房、工業用地、商業用地等非商品住房占到商品房用地指標過大,擠壓商品住宅用地的比例。2010年房企購置土地面積3.99億平方米、增長25.2%%。2011年房企購置土地面積4.43億平方米、增長10.9%。

2012年房企購置土地面積3.56億平方米、負增長19.5%。2013年房企購置土地面積3.88億平方米、增長8.8%。2014年房企購置土地面積3.33億平方米、負增長14%。2015年房企購置土地面積2.28億平方米、負增長31.7%;2016年房企購置土地面積2.20億平方米、負增長3.45%。

2017年,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25508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5.8%,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5個百分點;土地成交價款13643億元,增長49.4%,增速提高2.4個百分點。儘管房企購置土地面積增長15.8%。2002年-2014年房企購置土地面積一直保持著3億平方米-4億平方米以上,到2015年-2017年連續保持著2億平方米的,負增長50%-66.6%。

這部分面積對我們通常所說的市場的房價,不是指商品房的房價,而是指住宅的房價。

2017年商品房用地供應是持續惡化的,並沒有得到改善。從2011年宏觀調控之後,就出現了一個大幅下降,一直延續到2012年,所以2013年的房價會暴漲,2014年、2015年的土地供應大幅度下降,2016年房價就暴漲,2015年、2016年的土地供應仍大幅度下跌,儘管加強調控,2017年仍是房價大漲,就是因為之前土地供應大量的負增長。

到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土地供應持續下降,同時商品房庫存非常高,一定會減少土地購置,因為錢都壓在庫存的房子上。但是,銀行與樓市調控收緊,所以房企不可能砸錢不斷買地擴大生產,而是減少開工和減少土地購置,採取市場化的辦法應對樓市調控。政府限制需求,房企就會減供給。政府需求放開,房企擴大供給。

第六個指標:地價。2017年,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25508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5.8%,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5個百分點;土地成交價款13643億元,增長49.4%,增速提高2.4個百分點。2017年全國商品房地價5348元/平方米,同比上漲12.9%。

2017年全年5348元/平方米,同比2016年4144元/平方米,上漲1204元/平方米,同比上漲12.9%。土地成本進一步攀升,2017年地價(5348元/平方米)占商品房房價(7892元/平方米)的67.76%,比重再創新高。

地價暴漲很多,2012年-2017年的實際純商品房土地供應總增長還是負的。2017年住宅商品房土地供應負增長30%以上。所以很多城市土地出現短缺,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如果土地不供應,還老埋怨房價漲,不就得漲。因為土地供應短缺。土地供應少,土地是兩年開工,所以房價在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連續2年、3年、5年的土地供應低增長、負增長會有影響。

第七個指標:銷售面積。2017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69408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7.7%,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44789萬平方米(14.4億平方米),住宅銷售面積增長5.3%,辦公樓銷售面積4756萬平方米,增長24.3%,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12838萬平方米,增長18.7%。

商品房銷售額133701億元,增長13.7%,增速提高1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額110240億元,增長11.3%,辦公樓銷售額6441億元,增長17.5%,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額13253億元,增長25.3%。

銷售完美收官,一二線推盤加大帶動均價提升。1.8萬億,2.2億平米,2017年12月單月銷售額也刷新了單月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銷售歷史記錄,單月銷售面積及銷售額增速分別為 6.1%和 20.5%,銷售額增速遠高於銷售面積增速,主要因高均價的一二線城市推盤提升。 分城市來看, 一二線占比較高的東部、中部區域全年銷售額增速分別為6.2%、 24.1%,較前 11月增長 0.9 和 1.6個百分點, 而西部及東北部增速分別為25.9%、 21.8%,均較前11月下降 0.3個百分點。

主要原因是1.2017年銷售面積達到歷史最高點,樓市調控城市範圍的擴大。2.2017年5月國常會提出的未來三年再改造各類棚戶區1500萬套目標來計算,這將每年帶來2.3億平米的去庫存規模。3.樓市政策支持首套與改善的剛需,三四線城市去庫存的政策會加大,熱點的一二線城市的部分需求被擠壓到非熱點的二三線城市,銷售會上升。

第八個指標:商品房庫存。2017年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58923萬平方米(5.8923億平方米),同比2016年末69539萬平方米(6.9539億平方米)下降15.3%,減少10616萬平方米(1.0616億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積30163萬平方米(3.0163億平方米),同比2016年末40257萬平方米(4.0257億平方米),下降25.1%,減少10094萬平方米(1.0094億平方米);辦公樓待售面積3364萬平方米,同比2016年末3631萬平方米,上漲0.9%,增加267萬平方米;商業營業用房待售面積15204萬平方米(1.5204億平方米),同比2016年末15838萬平方米,下降4.0%,減少634萬平方米。

當前房地產去庫存任務初步完成,一、二、三、四線城市商品房庫存去化已十分充分,很多城市去化週期均在12個月以下。從2017年末58923萬平方米對比年初70555萬平方米,商品房庫存去化1.1632億平方米。相比2016年2月份的73931萬平米庫存最高點,庫存去化了1.5008億平米。三四線城市去庫存成為2017年3月來主力,庫存去化加速。主要以住宅為主。2016-2017年從去庫存政策看,樓市去庫存第一階段基本完成。全國除了東北、西北等少數城市,大部分城市庫存已經進入良性週期。

按照銷售竣工與住宅去庫存週期看,供應比較緊。其一是庫存供需求看,房企土地購置面積增速由負轉正增長,新開工面積增速由正轉正增長,一二三四線城市開工面積回暖,但是住宅竣工面積下降。2017年住宅竣工面積71815萬平方米(7.1815億平方米),同比下降7.0%。而住宅銷售面積144789萬平方米(14.4789億平方米),同比上漲5.3%。按住宅照銷售竣工比看為1:2.02,說明銷售出去的房子是新竣工房子的2.02倍,住宅庫存不多,商業庫存非常嚴重。

其二是去庫存週期看,2017年5.8923億平方米庫存裡,去庫存週期為4.2個月左右,總體庫存不大。其中,3.0163億多平方米住宅,只需要2.2個月就可以消化掉。2017年還有78.1484億平方米的商品房施工面積,其中53.6444億平方米是住宅。每年房屋竣工10.1486億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7.1815億平方米,銷售量則14.4789億平方米。相比之下,每年有2.9671億平方米寫字樓和商業營業用房竣工,但是一年賣不出去這麼多寫字樓和商業營業用房。

其三是商品房庫存結構看,2017年5.8923億平方米庫存裡,65%在三四線城市,30%在二線城市,5%在一線城市。5.8923億平方米商品房庫存裡面,其中3.0163億平方米是住宅,2.8760億平方米是寫字樓和商業營業用房。相比於每年的住宅銷售量,3.0163億平方米住宅這點庫存不大,但是有1.8868億平方米是寫字樓(3664萬平方米)和商業營業用房(1.5204億平方米),這部分庫存和每年的消化量之比大概是1:1,以這個速度很難消化庫存。

2017年寫字樓銷售面積475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4.3%,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1.2838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8.7%,二項相加就是1.7594億平方米。而2017年的寫字樓庫存面積3664萬平方米,商業營業用房庫存面積1.5204億平方米,二項相加就是1.8868億平方米,庫銷比看,庫存壓力不大,但是每年還有2.9671億平方米寫字樓和商業營業用房竣工,按照去庫存週期看,至少需要2年半以上時間到3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到5年。

第九個指標:房價。2017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69408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7.7%,商品房銷售額133701億元,增長13.7%,平均房價7892元/平方米,同比2016年7475元/平方米,上升417元/平方米,上漲5.6%。而住宅銷售面積144789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5.3%,住宅銷售額110240億元,增長11.3%,平均房價7613元/平方米,同比2016年7203元/平方米,上升410元/平方米,同比上漲9.4%。

資料顯示,2017年12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均價同環比都出現回升,算術平均價格環比、同比增速分別為0.48%和5.76%,較上月分別擴大0.06和0.22個百分點,側面反映樓市供需雙方動能仍在,並非一蹶不振。

第十個指標:資金。2017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156053億元,比2016年144214億元,增長8.2%,增速比1-11月份提高0.5個百分點。其中,國內貸款25242億元,同比2016年21512億元,增長17.3%;利用外資168億元,同比2016年130億元,增長19.8%;自籌資金50872億元,同比2016年49133億元,增長3.5%;其他資金79770億元,同比2016年73428億元,增長8.6%。在其他資金中,定金及預收款48694億元,同比2016年41952億元,增長16.1%;個人按揭貸款23906億元,同比2016年24403億元,下降2.0%。因為銀行信貸、金融監管仍趨緊。

第十一個指標:國房景氣指數。2017年12月份,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簡稱“國房景氣指數”)為101.72,比11月份提高0.09點。

第十二個指標:政策。2017年,年內全國房地產調控政策發佈接近110個城市與部門(縣級以上),發佈的調控政策次數多達270次以上。

第十三個指標:房企。2018年房企集中度上升、千億房企擴容。截止2017年末,碧桂園以5500.1億元排在榜首,後面是萬科、恒大,三家龍頭房企均破5000億,千億房企數量達17家。預計2018年TOP4房企總規模或近3萬億,千億房企將繼續擴容。未來各梯隊房企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TOP10房企集中度有望達35%。同時,房企分化格局將得以延續,未來百強房企之間發生收並購的概率將不斷增大。

保利、綠地及中海則各自邁入3000億和2000億房企陣營。除此之外,龍湖、華夏幸福、華潤、綠城、金地、新城、招商、旭輝、世茂、泰禾這10家房企分列8至17位,2017年全年的業績規模都突破千億。至此,2017年千億房企數量達到17家。

2017年,隨著品牌房企業績規模的增長,TOP200房企各梯隊集中度均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其中,TOP10房企集中度達24.1%,TOP30房企集中度近40%,TOP50房企集中度提升幅度較大,提升近10.6個百分點至45.9%。而TOP100房企集中度達55.5%。

第十四個指標:佈局。城市群、都市圈、高鐵群、地鐵群、低商品庫存、第三產業占比高、人口流入大、人才吸引強的城市走。

第十五個指標:並購。房地產並購有兩種模式,一是房地產股權收購,一是房地產項目收購。2018年依然是並購年,房企拿地越來越難,項目與股權並購是房企規模做大的保障。根據Wind資訊統計資料發現,2014年7月份至今的三年時間內,境內房地產企業並購案發生972宗,涉及並購金額高達11679.95億元,接近1.2萬億元。

Wind資訊資料統計顯示,2017年至今7月25日,房地產行業並購案宗數為154宗,涉資2177億元;2016年,房地產行業並購案宗數為217宗,涉及金額為4012.5億元,同比上升44%;2015年並購案宗數為341宗,涉及並購標的價值為2853億元,同比增長12%。

截至2017年9月30日,房企並購案件超160起,涉及資金逾3300億元,約為2016年全年的83%,且大額案例頻發。對外公開單筆金額超過100億的收並購項目有7個,其中融創中國和富力地產分別以438億和199億收購萬達13項文旅項目91%的股權和76家酒店及煙臺萬達70%的權益,涉資額之大,情節之跌宕使之成為2017房企收並購“第一案”。

在2017年前三季度的房企收並購中,除了“收並購之王”融創中國以及萬科地產、中國恒大等規模房企表現依舊搶眼外,以陽光城和泰禾集團為代表的閩系房企持續活躍。在不完全統計的收並購金額大於10億的56個案例中,陽光城和泰禾占20件。

2017年,旭輝、融信、陽光城等眾多閩系房企提出“千億”目標,在近兩年的銷售業績大幅上升的情況下,加大土地儲備獲取力度,尤其重倉長三角、珠三角區域,旭輝2017年上半年收並購項目達32起。陽光城2017上半年銷售額達395.8億元,同比增長122%,業績持續上漲的同時,陽光城的拿地節奏明顯加快,拿地方式也更加多元,在廣州、上海區域通過收並購拿下多個地塊。

2017年中國房地產收並購預計超過600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據明源房地產研究院最新資料,2017年前三季度境內房地產並購總金額超過900億美元(約合5902億元人民幣)。受並購及大宗交易統計相對滯後等因素影響,業界預計2017年全年的地產收並購規模,應該超過了6000億元。

誰是2017年中國房地產界的並購之王?從金額來看,央企中投集團無疑坐穩了頭把交椅。2017年6月中投集團斥資138億美元(約合903億元人民幣)從黑石手中拿下了歐洲物流地產公司Logicor全部股份。一出手就是900億元,如此豪氣的出手,榜單上一定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持續一年多的萬寶之爭,隨著恒大作價292億元將所持萬科14.07%股權轉給深鐵集團,深鐵不但坐實萬科第一大股東的位置,也位列2017年地產收並購領域前十大案例。不過前兩項交易,出手的或是央企,或是地方實力國企。雖然交易金額龐大、影響力廣泛,然而公司掌舵者的身影,卻很是模糊。相比之下,孫宏斌的輪廓,則要清晰許多。孫宏斌更加清晰的輪廓,和兩個人分不開:王健林、賈躍亭。

先看與孫宏斌緊密相關的第一個人,王健林。從金額來看,2017年7月融創以438.44億元價格收購萬達13個文旅項目91%的股權,這樣的並購規模雖然只是中投集團收購Logicor規模的一半,但在2017年房地產收並購案例中,也居於第二位。即使是與富力189.55億元收購萬達73家酒店資產,深鐵292億元接手恒大所持萬科14.07%股權相比,融創這筆買入的規模,也決不遜色富力,更不輸于地方國企。

根據WIND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12月14日,共有159家上市公司並購重組專案上會,其中有146家通過發審會,實現高達91.82%的過會率;僅10家企業被否。其中自9月19日起,並購重組經歷了近3個月的零否決率,直至12月7日東方市場被否才打破記錄。以重大資產重組為例,根據WIND統計,今年有272例為產業整合,占比達到60%;而去年同期則有228例,占比58%。

而進行多主業擴張並購的則有95家,占比為21%。資料顯示,“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與“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為產業並購的兩大熱門板塊,分別有26家、24家。此外,“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與“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三大行業也是產業並購“多發地”,依次有18家、18家、15家。

第十六個指標:融資。2016年,房企合計全年融資額度達到11376.7億元,這也是歷史首次突破1萬億元。據克而瑞監測資料統計,2017年前11月108家房企融資總額為10014億元,同比下降4%,占2016年融資總量的90%,預計全年融資總額相較于2016年持平或有小幅下滑。

2017年全年房企融資總量並未出現明顯下滑,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龍頭企業融資力度較大所致,比如中國恒大、陽光城等企業,其餘超半數企業融資總量較於2016年出現大幅下降,在融資環境日益收緊的情況下,中小房企面臨的壓力更加明顯。

第十七個指標:信貸。從信貸資料看,居民戶貸款依然在增加,但漲幅明顯放緩。住戶部門整體貸款2017年為7.13萬億。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83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3萬億元;2015年分部門看, 住戶部門貸款增加3.87萬億元,同比多增5813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8199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3.05萬億元;2016年住戶部門貸款增加6.33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6494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68萬億元;

房貸資料2017年漲幅明顯放緩,房貸占比相比2016年下半年明顯減少。但居民戶短期貸款增加明顯。從全國看,特別是一線城市,房貸2017年2季度開始明顯萎縮,這也是能夠出現2017年熱點調控政策,部分城市房價漲幅放緩,市場平穩的最主要原因。2017年居民戶的短期貸款,有部分流入房地產市場。整體看,從9月開始,部分城市針對消費貸流入樓市增加調控措施。

第十八個指標:利率。資金面難言寬鬆, 按揭利率持續攀升,依然屬於低利率時代。 2017年房企整體到位資金15.6 萬億,同比增長8.2%,增速較前11月提高0.5個百分點。 12月全國首套房按揭利率達5.38%,連續12個月上漲。受按揭利率上行和年末額度偏緊影響,個人按揭貸款增速同比下降2%,降幅較前11月擴大0.4%。

目前房貸的5年前以上基準利率是4.9,這一基準利率是歷史最低。所以現在即使利率折扣全面取消,首套房按揭利率上浮10%,其實執行利率依然遠遠低於歷史平均水準。

2017年度全國房貸平均利率上漲0.92%。2017年12月全國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為5.38%,相當於基準利率1.098倍,環比11月上升0.37%;同比2016年12月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4.45%,上升20.89%。2017年12月北上廣深一線城市處於4.98%-5.44%的區間,北京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為5.29%、廣州為5.32%、深圳為5.44%、上海為4.98%。其中上海較上月上漲0.04個百分點、北京上漲0.02個百分點、深圳上漲0.01個百分點、廣州持平上月。

在首付比例方面,2017年12月在全國533家銀行中,首套首付2成的有68家銀行,占比12.76%,較上月減少8家;首付3成的有349家銀行,占比達65.48%,較上月增加18家;首付3.5成的銀行有55家,占比10.32%。

第十九個指標:債務。無論是銀行貸款、債券和票據和其他融資都是在持續下降。這意味著,房企很快要進入還貸高峰期,2017年3000多億,2018年大概有3300多億的債務,2019年4470多億,未來三年大約有1萬多億的到期債務,這也和信貸控制有直接關係,未來影響會很大。接下來的時間,有些房企的現金流可能會因為收緊的調控出現危機,並且還貸高峰的來臨也會影響到一些企業未來的變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