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什麼樣的公司才是好公司?

(文字來源於原創網路播客節目《亦談亦唱》, 本期歸屬濟南新卓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及作者本人。 如有引用, 請聯繫作者。 )

我經常遇到很多朋友跟我抱怨, 說自己的公司哪裡哪裡不好, 言語之間充滿了時刻準備跳槽的意味。

有意思的是, 通常有這種抱怨的, 都是大公司裡的員工。 我就在想, 大公司明明業績不錯, 待遇也說的過去, 可為什麼還有一些員工總在抱怨呢?

後來我發現了, 嘴上抱怨的員工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就是公司的待遇讓他們自己覺得不滿意, 這種待遇最直接的表現是經濟收入上的,

當然也包括升職、人際關係、領導是重用程度等方面。

一個公司, 無論大小, 要說一點問題都沒有, 各方面都理的順說得通, 業務精進, 收入可觀, 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因為商業規模一旦從個體上升為群體, 就意味著勞動從一個獨立個體上升為系統行為。

個體勞動講究的是能力和技術, 而系統行為講究的是團體配合和價值匹配。

這就好比我們玩遊戲, 我們玩街霸, 個人技術好就行了, 可是要玩王者榮耀, 如果我們不組隊而且沒有一個高效能的組織, 是很難有什麼作為的, 甚至, 有一個豬一樣的隊友, 都可能導致全隊失利。 都是遊戲, 可層級和檔次不一樣了。

好公司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可以誇耀的地方, 但是有一條硬性的條件, 可以直接區分一個公司的優劣, 那就是賺不賺錢。

一家不賺錢的公司, 老闆再優秀, 員工再勤奮, 也不能算是好公司, 因為你掙不到錢, 就沒法對自己的價值進行合理的匹配, 如果長時間處於付出大於回報的狀態, 那其他一些問題就會出現,

比如濫用職權、侵佔集體利益、暗地接私活、工作偷懶、幫派主義、裙帶關係等等。 而且這些問題還可能導致公司效益的進一步下滑, 甚至把公司搞垮。

反過來, 一家賺錢的公司, 一定也多多少少有這些問題。 畢竟, 濫用職權、侵佔集體利益、暗地接私活、工作偷懶、幫派主義、裙帶關係等等這些事, 不光會出現在價值不匹配的時候, 有時候跟公司的管理和員工個人的品質都有關係。 但是, 一家公司還在賺錢的時候, 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蓋這些問題的。 雖然掩蓋問題並不是什麼光彩的事, 但至少說明, 這家公司在現階段的發展趨勢和主營業務上, 還說得過去。 而且, 賺錢的公司才能養得起好員工嘛, 所以至少在大局面上也能保證團隊的穩定。

所以, 單純的以好壞來判斷一家公司, 其實是比較片面的做法。 可能有公司一無是處, 但絕對沒有一家公司毫無問題, 關鍵還是看問題出在什麼方面。 對公司來說, 不賺錢這件事, 就是大問題。 這至少是一個簡單直觀的判斷標準。

一個公司的優劣,

除了賺錢, 當然還有其他一些衡量標準, 比如對員工的培養是不是重視、業務是不是有前途、工作環境和人際關係狀況如何等等。

但是, 對公司員工來說, 其實很少有人過多地關心公司前途, 甚至相當一部分員工連自己的個人發展也沒有那麼多要求。 大部分人對待工作, 都只是把它看成一個養家糊口的方式, 在他們眼裡, 工資、獎金、績效考核才是最直接的勞動力變現, 其他那些都太虛了。

所以, 當一個公司效益好的時候, 很多問題都這樣被掩蓋下去, 20%的高效員工創造著80%的公司價值, 而那些能力不怎麼強的員工也能靠點拿工資混混日子, 至少不會有大規模的下崗和裁員。 而一旦公司效益出現了問題, 那其他問題就開始明顯的暴露出來, 20%的高效員工在撐局面,也有被別的公司挖走或者主動跳槽的,畢竟經驗和業績對於他們找到下一份工作是有幫助的。而剩下的低效員工就很難繼續混日子了,當效益下滑到不得不靠裁員來降低成本的時候,最先被裁掉的就是這些人。

這時候,裁員的公司無論如何都不會成為員工心目中的好公司了。那些過去被效益掩蓋的問題也都暴露的更加明顯,甚至一夜之間,人們會發現,怎麼這家公司問題這麼多啊?原來還以為你們公司挺好的呢,沒想到竟然如此混亂。

這就是連鎖效應。好的東西不一定疊加成更好的,但壞的東西卻最有可能形成惡性循環。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評價標準,好公司還是壞公司,除了效益和賺錢,還要更多的去看這家公司的日常。

比如,合理有效的考核和獎懲制度。什麼叫合理有效呢?說白了就是針對不同崗位、不同業務甚至不同類型的員工,進行的以公司效益為基本目標,兼顧個人效益、員工發展和人情世故的考核辦法。這種制度既應該保證公司業務的持續開拓能力,也應該照顧到員工的基本發展需要。

再比如吧,基本的用人制度。是搞員工明星化,還是搞用人幫派化,還是把員工當成公司資產忽略人性和熱情?這看起來是一種制度,其實就是公司的企業文化。再說的簡單點,企業文化就是領導和老員工的為人做事方式。企業文化不是標語口號,而是貫穿在每天每個人身上的價值觀。上樑要是不正,就別埋怨下樑歪。而且企業文化一旦形成,通常短時間內很難改變,除非傷筋動骨的開掉一些害群之馬。

所以回到一個員工的角度,假如我們是一個大學畢業生,即將要面臨入職的問題,或是我們準備跳槽想換一個新公司,那就要考察一下了,去一家賺錢、老闆願意為員工著想,而且人際關係也比較簡單的公司,應該是不錯的選擇。

20%的高效員工在撐局面,也有被別的公司挖走或者主動跳槽的,畢竟經驗和業績對於他們找到下一份工作是有幫助的。而剩下的低效員工就很難繼續混日子了,當效益下滑到不得不靠裁員來降低成本的時候,最先被裁掉的就是這些人。

這時候,裁員的公司無論如何都不會成為員工心目中的好公司了。那些過去被效益掩蓋的問題也都暴露的更加明顯,甚至一夜之間,人們會發現,怎麼這家公司問題這麼多啊?原來還以為你們公司挺好的呢,沒想到竟然如此混亂。

這就是連鎖效應。好的東西不一定疊加成更好的,但壞的東西卻最有可能形成惡性循環。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評價標準,好公司還是壞公司,除了效益和賺錢,還要更多的去看這家公司的日常。

比如,合理有效的考核和獎懲制度。什麼叫合理有效呢?說白了就是針對不同崗位、不同業務甚至不同類型的員工,進行的以公司效益為基本目標,兼顧個人效益、員工發展和人情世故的考核辦法。這種制度既應該保證公司業務的持續開拓能力,也應該照顧到員工的基本發展需要。

再比如吧,基本的用人制度。是搞員工明星化,還是搞用人幫派化,還是把員工當成公司資產忽略人性和熱情?這看起來是一種制度,其實就是公司的企業文化。再說的簡單點,企業文化就是領導和老員工的為人做事方式。企業文化不是標語口號,而是貫穿在每天每個人身上的價值觀。上樑要是不正,就別埋怨下樑歪。而且企業文化一旦形成,通常短時間內很難改變,除非傷筋動骨的開掉一些害群之馬。

所以回到一個員工的角度,假如我們是一個大學畢業生,即將要面臨入職的問題,或是我們準備跳槽想換一個新公司,那就要考察一下了,去一家賺錢、老闆願意為員工著想,而且人際關係也比較簡單的公司,應該是不錯的選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