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從維修工人到“發明達人”,他讓居民家中更溫暖

半島全媒體記者 潘立超

1月27日, 島城飄起了大雪, 在這嚴寒的冬日裡, 青島金萊熱電有限公司的汽機專工兼汽機檢修班長胡克濤和他的團隊保證了無數個供熱機組的安全運行, 讓暖流順利進入用戶家中。 據瞭解, 胡克濤原來只是一位鍋爐維修工, 從業30年來, 與他的團隊圓滿完成了公司所有汽輪機的日常維護和歷次大小修任務, 保證了機組安全運行, 在這寒冬當中, 胡克濤更是在鍋爐房內加班加點, 維護著鍋爐的正常運行, 在這寒冷的冬季, 他們的堅守讓用戶家中變得更溫暖。

以廠為家“兩點一線”三十年如一日

近日氣溫驟降, 記者跟隨胡克濤來到了他的鍋爐房, 鍋爐的機組正在嗡嗡的運行著, 胡克濤像往常一樣, 拿起了一些檢測儀器, 在鍋爐上輕輕的敲打, 聽著發出的聲音, 檢查結束確保正常之後, 胡克濤就繼續檢查下一個供熱機組。

據胡克濤介紹, 他從事供熱行業已經30年了, 以廠為家式的生活三十年如一日的重複著, 除了一些特殊情況, 他幾乎是每天“兩點一線”的穿梭於家和工廠當中, 1月28日, 雖然天上下起了雪, 但是胡克濤依然堅守在崗位上, 不停的巡視。 最初他只是一個鍋爐維修工, 隨著供熱技術的進步, 一些設備在不停的更新換代, 很多技術工人也會遇到一些新的技術難題, 胡克濤平時很喜歡研究這些器械, 憑藉著一腔熱血和刻苦鑽研的精神, 不斷進行技術攻關, 解決了一個個供熱方面生產難題, 在這寒冷的冬天, 他的技術保障了無數台暖氣鍋爐的正常運作。

憑著“工匠精神”解決無數技術難題

“有些供熱的設備是進口的, 很貴, 找外國的專家來維護花費也很多,

再加上一來二去會耽誤很長的時間, 我想是不是可以自己研究研究就能維護, 這樣可以省下很多錢, 也不會耽誤正常的使用時間。 ”胡克濤說, 他平時喜歡研究機械構造, 加上看到有些時候也是想給供熱單位節省一部分費用, 於是就把一些供熱設備拿來研究, 有時甚至要把機器拆開之後才能看清楚裡面的構造和運行模式, 雖然有些時候也會出現把機器拆開之後無法組裝回去的情況, 但經過反復琢磨推敲, 最終能夠讓機器重新恢復運行, 並且能夠設計出更好的方案。

正是憑著這樣一種精益求精的精神, 他帶領他的團隊在技術改造、節能挖潛、安全運行等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績。 2012、2013年連續兩年帶領團隊成員自主改造安裝了兩台背壓汽輪機,

均一次性投運成功, 為供熱單位節約資金500余萬元。 在2013年, 供熱公司為胡克濤成立了創新工作室後, 胡克濤更是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帶領創新工作室四個創新小組, 聯繫實際, 不斷進行技術攻關, 解決了一個個生產難題。

與鋼鐵打交道手上傷痕無數

從業30年來, 胡克濤一步步變成了一位“發明達人”, 難能可貴的是他把這麼多年來每台設備的技改、大小修記錄整理的井井有條, 自稱“設備健康檔案”, 他說:“不論誰要維修設備, 到我這兒一查, 心中制定方案就八九不離十”。 在他的辦公室當中, 放著各種型號的供熱機組設備以及零件, 只要一閑下來, 胡克濤就開始擺弄他的這些“玩意兒”。 由於多年來與各種零件打交道, 他的手被零件或者機器挫傷劃傷自己都記不清有多少次了, 他的手指上依然能夠清楚的看到一處已經發黑的傷痕。

對於這些事情, 胡克濤覺得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總是說:“作為一名技術工人, 就要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 只要耐心去做、細心研究總會把工作做好。管理設備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去精心呵護,維修設備要像醫生對待病人一樣,通過掌握的技術,及時進行“把脈問診”,儘快把設備維修好,達到健康狀態。只有這樣,才能為公司創造效益。每當解決一個問題,自己都有一種成就感和幸福感。”

“工匠精神”代代傳承保溫暖

面對這麼多的技術難題如何傳承下去,這成為了胡克濤的一件心事。為了培養更多的技術人才,能源熱電公司將胡克濤創新工作室設立為“青年技能培訓基地”,定期組織青年員工到勞模創新工作室學習,並運用電腦動畫原理將各種泵類的結構及工作原理進行詳細講解,各種泵類的用途、適用範圍及維護維修保養,讓青年技術工人對這些設備有了更直觀的認識和瞭解。每次講課,胡克濤都非常認真嚴肅,毫無保留,耐心講解每一種閥門的構造、特點及應用,以及離心式水泵的結構、工作原理及效率與維修方法。通過實物拆解、現場操作等方法,讓更多的青年員工瞭解熟悉汽輪機及有關設備的原理,掌握基本維修技能,以“導師帶徒”方式,孜孜不倦地引領青年一代員工在運行、維修領域儘快成長、成才,努力把勞模創新工作室打造成能源熱電人才“孵化器”。

正是通過這代代傳承,多年來,胡克濤與他的團隊圓滿完成了公司所有汽輪機的日常維護和歷次大小修任務,保證了機組安全運行,在這寒冬當中,胡克濤更是在鍋爐房內加班加點,維護著鍋爐的正常運行,在這寒冷的冬季,他們的堅守讓用戶家中變得更溫暖。

只要耐心去做、細心研究總會把工作做好。管理設備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去精心呵護,維修設備要像醫生對待病人一樣,通過掌握的技術,及時進行“把脈問診”,儘快把設備維修好,達到健康狀態。只有這樣,才能為公司創造效益。每當解決一個問題,自己都有一種成就感和幸福感。”

“工匠精神”代代傳承保溫暖

面對這麼多的技術難題如何傳承下去,這成為了胡克濤的一件心事。為了培養更多的技術人才,能源熱電公司將胡克濤創新工作室設立為“青年技能培訓基地”,定期組織青年員工到勞模創新工作室學習,並運用電腦動畫原理將各種泵類的結構及工作原理進行詳細講解,各種泵類的用途、適用範圍及維護維修保養,讓青年技術工人對這些設備有了更直觀的認識和瞭解。每次講課,胡克濤都非常認真嚴肅,毫無保留,耐心講解每一種閥門的構造、特點及應用,以及離心式水泵的結構、工作原理及效率與維修方法。通過實物拆解、現場操作等方法,讓更多的青年員工瞭解熟悉汽輪機及有關設備的原理,掌握基本維修技能,以“導師帶徒”方式,孜孜不倦地引領青年一代員工在運行、維修領域儘快成長、成才,努力把勞模創新工作室打造成能源熱電人才“孵化器”。

正是通過這代代傳承,多年來,胡克濤與他的團隊圓滿完成了公司所有汽輪機的日常維護和歷次大小修任務,保證了機組安全運行,在這寒冬當中,胡克濤更是在鍋爐房內加班加點,維護著鍋爐的正常運行,在這寒冷的冬季,他們的堅守讓用戶家中變得更溫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