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融入“海絲”福建文化強省建設邁出新步伐

海路千年, 揚帆濟遠。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 我省深入挖掘海絲文化、海洋主題、海峽特色資源, 建設福建文化海外傳播平臺, 力促文化貿易與文化交流融會貫通, 文化“走出去”不斷升溫。 不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認為, 建設文化強省, 就要不斷提升文化創新力、競爭力和軟實力, 這也將成為福建文化持續“走出去”, 不斷“活起來”的底氣。 (1月28日 福建日報)

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 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 “一帶一路”既是經貿之路也是文化之路, 福建在歷史上則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地。 以泉州為起點,

“海上絲綢之路”也曾將中國與西亞、歐洲、非洲聯繫在一起, 形成了跨越亞歐非的海上文化大動脈。 有著海絲文化、客家文化、媽祖文化、船政文化等特色文化, 借助“海絲”福建文化產業將會大有可為。

“酒香也怕巷子深”, 推動福建文化發展必須在開放上下功夫。 百年前, 通過泉州起航遠赴歐洲的中國瓷器, 就傳播了東方的美學趣味和藝術形式。 近年來, 世界閩南文化節讓閩南文化與世界文化越來越緊密地融合在了一起;“中國•福建文化海外驛站”, 更是架起了福建文化和世界文化交流共榮的橋樑。 借助區位優勢, 多樣化全方位推介福建文化, 將迎來更大的發展。

多出精品力作, 形成集群效應。 文化發展的關鍵, 還在於多出佳作精品。

福建文化多元、深厚、交融特徵明顯, 閩劇、高甲戲、南音、歌仔戲等地方戲曲都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 推動文化產業發展, 福建還應在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等方面創新, 加強海洋文化主題、海峽文化特色、海絲文化精品創作生產, 用優秀文藝作品推動形成海絲文化藝術精品集群效應。

加強交流合作, 培育特色產業。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 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 創新生產經營機制, 完善文化經濟政策, 培育新型文化業態。 福州漆器、德化陶瓷、建窯建盞等代表福建特色的文化產品, 都曾引來廣泛關注。 推動福建文化發展, 還須用好產業這個抓手, 做強做優做大特色產業, 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支點。

浩渺行無極, 揚帆但信風。 文化產業是知識經濟時代的朝陽產業, 其大有可為也大有作為。 近年來, 福建大力推動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 取得的效果也是有目共睹。 資料統計, 2017年上半年, 福建文化產品進出口額為13.97億美元, 同比增長高達27.63%。 向著未來進發, 福建應融入“海絲”, 多出精品力作、培育特色產業, 在增強文化自信的同時, 取得社會影響力和經濟效益雙贏, 推動文化強省建設邁出新步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