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菩提祖師的長生之道,孫悟空沒學會,樵夫學會了,覺悟高的人才能看懂!

《西遊記》原著中, 孫悟空於三更時候從後門至菩提祖師榻下, 菩提祖師果然傳了長生之妙道。 孫悟空記了口訣, 暗暗維持, 子前午後, 自己調息, 三年後, 孫悟空已通法性, 會得根源, 已注神體。

孫悟空一心裡訪問佛仙神聖之道, 覓個長生不老之方。 長生之妙道究竟是什麼?說破根源, 不過是一句話“顯密圓通真妙訣, 惜修生命無他說。 ”

《西遊記》原著中, 孫悟空先是到了南瞻部洲, 南瞻部洲的凡人, 雖然知人禮、說人話, 卻都是為名為利之徒, 更無一個為身命者。

南瞻部洲的凡人, 騎著驢騾思駿馬, 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顧無休止地爭名奪利, 永遠不知道知足, 為了繼子蔭孫圖富貴, 他們早起遲眠, 身耽勞碌, 放棄自由之身, 過度消耗生命, 不肯回頭。 這些為名為利的人, 不求長生, 求的是速死, 走的是尋死之路。

所以, 孫悟空在南贍部洲八九年, 結果卻是無緣得遇。 於是, 孫悟空漂洋過海,

直至西牛賀洲地界, 于深山老林中, 得遇樵夫。 樵夫身上所穿, 皆是自給自足之物, 這便是輕利重生長生道。

樵夫的《黃庭經》唱的是:“賣薪沽酒、狂笑陶情、對月枕松根、一覺天明”、“時價平平無爭競, 機謀巧算全不見, 恬淡延生沒榮辱”。 這便是輕名惜命長生道。

樵夫與神仙是鄰居, 說出神仙的話來, 卻不承認自己是神仙, 這是“無名之心、長生之道”。

樵夫的隱居行孝就是修行, 有不足處思慮, 就念《黃庭經》, 《黃庭經》能使人清心寡欲, 能悟者自然“輕名利、惜身命”, 長壽延生。

《西遊記》原著中, 樵夫給孫悟空指路, 指的就是靈山塔之路, 所謂“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長生之道, 歸根到底, 就是修心!

樵夫為什麼不肯帶路與孫悟空同去?是因為樵夫是菩提祖師安排的眼線嗎?是因為樵夫是自導自演的菩提祖師本人嗎?是害怕洩露身份嗎?當然不是!

原因一、樵夫選擇行孝, 這是為實為身命, 母親是身命根源;樵夫若貪圖孫悟空所說的指引之恩, 而誤了行孝, 這是為虛為名!

原因二、修心悟道靠的是自己,

別人只能指引, 不能同去。 孫悟空能夠聽見樵夫的歌聲, 能夠找到菩提祖師, 是孫悟空自己修心的成果。 樵夫也好, 菩提祖師也好, 其實都是孫悟空, 是孫悟空堅定的“惜身命”信念的結果。

《西遊記》原著中, 孫悟空原本一心裡尋覓長生之道, 正因為如此,

他聽到了樵夫的長壽延生之歌《黃庭經》, 他見到了菩提祖師, 並且憑藉“不能長生就不學”的堅持, 知道了長生口訣。

但是, 孫悟空最終為了虛榮心為了名, 人前賣弄, 被菩提祖師趕出師門了。 菩提祖師分明告訴過孫悟空“都來總是精氣神, 謹固牢藏休漏泄”, 孫悟空卻得意忘形, “口開神氣散, 舌動是非生”, 不但是“神”與“氣”都散了, 與此同時, 混世魔王佔領了花果山, 這個鳥魔, 代表的就是孫悟空的“精”。 精氣神都散了, 還修行什麼?

孫悟空的修行斷了, 自然就是被逐出師門。 不是菩提祖師要趕走孫悟空, 是孫悟空自絕生路, 斷了自己的長生之路。 之後的大鬧天宮, 欲奪玉帝尊位, 更是孫悟空名利心的顛覆, 是孫悟空自尋死路的巔峰之作, 於是,孫悟空為了名利,失去了自由,被壓五指山下五百年。

於是,孫悟空為了名利,失去了自由,被壓五指山下五百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