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曾經誰擁有一輛名牌自行車!優越感相當於現在的豪車了

- 01 -

自行車作為一種代步工具, 很受人們的青睞, 曾經風光一時。

凡是上世紀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們都有一段和自行車的不解之緣,

說起有關自行車的故事, 每個人都能娓娓道來。

那時, 公路上鮮有自行車的蹤影。

有一次我姐夫騎著自行車上我家串門, 村裡的小夥子眼睛為之一亮, 還沒讀小學的我, 禁不住村裡幾位年輕人的慫恿, 自告奮勇地前去推車, 當剛把車搖搖晃晃地推至曬谷場邊, 候在那裡的幾位小夥子一擁而上。

有的搶過車把, 有的拉住車架, 捷足者早已跨上了坐墊, 一時相持不下。 大家爭得面紅耳赤, 最後通過“石頭、剪刀、布”的方式決出順序。

可當時誰也不會騎, 只得相互幫忙, 學騎者一路晃晃悠悠, 幾圈後累得扶車人個個滿頭大汗, 車還未停穩, 下一個人員迫不及待地跨上坐墊, 其猴急的樣子令旁觀者忍俊不禁。 就這樣, 一個接一個興奮地輪流著過癮。

- 02 -

在那個年代, 誰擁有一輛名牌自行車, 其優越感遠遠勝過今天的高檔小轎車。

後來, 父親通過在供銷社工作的伯父也購得了一輛“永久”牌自行車, 當時把

我兄弟倆興奮得一夜沒睡, 購回後先把新車精心地裝扮一番, 第二天開始上路,

由於是新車, 一路上小心翼翼, 絲毫不敢大意。

- 03 -

然僧多粥少, 最後只能通過抽籤的方式來決定, 抽到者如同中了巨彩, 歡天喜地, 其餘人員只能眼巴巴地看著。

當嶄新的車輛展現在大家面前時, 許多人只能望車興歎, 徒生羡慕。

當時的人們對新車都珍愛有加。

每次騎完後都會仔仔細細地擦洗一遍, 把愛車抹得鋥光瓦亮, 若不幸蹭掉了點漆, 心疼的不得了, 遇到道路泥濘時寧願人扛著車走。

有些人甚至做到三不騎:“路況差時不騎、下雨天不騎、載人不騎”, 更有的簡直到了“車與老婆概不借人”的地步。

- 04 -

年輕人更渴望有輛自行車, 工作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想方設法滿足這個願望。 我個人真正擁有一輛自行車也是在工作之後, 一輛“武漢”牌自行車幾乎耗盡了我的半年工資。

有車的感覺真好, 週末回家、外出辦事給我帶來了許多方便, 它一下子擴大了我的交通圈。

“有車族”們每遇廟會時, 必會一同前往, 大家排成一列, 浩浩蕩蕩, 一路上你追我趕, 興高采烈, 在人員稠密的地方, 仍能穿梭自如, 到了目的地後, 車子齊刷刷地排了一大列。

週末假期, 更是年輕人騎車遊玩的機會, 記得當年曾騎車到過諸暨的五泄、永康的方岩、紹興的東湖……沿途有說有笑, 非常開心, 一點也不覺得累。

經過多年的騎練, 車技也在不斷地提高, 同事間經常會PK一番, 騎車撿硬幣,懸空停車,騎慢車比賽,有時在人員稀少的公路上甚至會做一下“雙放手”的瀟灑車技。

- 05 -

就這樣,這輛自行車一直陪伴著我,我用它代步、運物,也載過愛人,尤其是兩人相戀時,它更成了一種連接的紐帶。

當愛人坐在車後用纖手輕輕地攬抱於我的腰間,那種飄飄然的感覺至今仍回味無窮。

女兒出生後,特地買了一把小竹椅綁在前面的三角架上,帶女兒兜風、上學,週末閒暇,經常是前面坐著女兒,後面載著妻子,常回家看看,一路上灑下多少歡聲笑語。

如今的自行車早已慢慢地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代之而起的是各種更快捷的交通工具,電瓶車、摩托車、汽車比比皆是。

今天雖然每天駕著汽車上下班,但當年騎著自行車出遊的那種感覺、那份情趣,至今仍縈繞於我的腦際,那種“低碳生活”的情景,久久難以忘懷。

作者:黃貞祥

圖片:網路

編輯:LL10

新聞爆料微信:iPJ2017

騎車撿硬幣,懸空停車,騎慢車比賽,有時在人員稀少的公路上甚至會做一下“雙放手”的瀟灑車技。

- 05 -

就這樣,這輛自行車一直陪伴著我,我用它代步、運物,也載過愛人,尤其是兩人相戀時,它更成了一種連接的紐帶。

當愛人坐在車後用纖手輕輕地攬抱於我的腰間,那種飄飄然的感覺至今仍回味無窮。

女兒出生後,特地買了一把小竹椅綁在前面的三角架上,帶女兒兜風、上學,週末閒暇,經常是前面坐著女兒,後面載著妻子,常回家看看,一路上灑下多少歡聲笑語。

如今的自行車早已慢慢地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代之而起的是各種更快捷的交通工具,電瓶車、摩托車、汽車比比皆是。

今天雖然每天駕著汽車上下班,但當年騎著自行車出遊的那種感覺、那份情趣,至今仍縈繞於我的腦際,那種“低碳生活”的情景,久久難以忘懷。

作者:黃貞祥

圖片:網路

編輯:LL10

新聞爆料微信:iPJ2017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