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幾條寫作成功秘笈

寫作臆想

讀過幾年中文, 學了一些創作理論, 也讀了不少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 免不了有寫幾個文字的衝動, 拿起筆來卻又無從下手, 勉強寫了幾句話, 讀起來如同嚼蠟, 好沒意思。 於是, 狠下心來, 琢磨出幾條寫作成功秘笈, 與大家分享。

第一條, 要有寫作的動力。 動力是對未來生活的一種預判, 一種想像, 一種期待。 古人為什麼死命讀書, 有著內在強大的動力, 那就是“學而優則仕”, 說白了, 讀書就是為了做官, 是一種光宗耀祖的事業。 即使不能做官, 也可以做一名教書先生, 帶幾名學生, 掙幾顆茴香豆的錢。

寫作也叫爬格子, 不僅耗時, 更要耗力, 是一種辛苦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 沒有強大的動力, 是萬萬不能的。 那麼現實中的動力來自哪裡呢?既不是理想, 也不是信念, 這些只是唱歌用的。 其實大家都知道, 只是不好意思說罷了。 現在人們做任何事情的動力, 無非是兩個字:名利。 名利雙收, 人們趨之若鶩, 難度很大, 很難成功。 但追名逐利, 癡心不改。 因此, 寫作要成功, 一定要有此動力, 大則流芳千古, 小則發表發表, 既娛樂了大眾, 或許還可以賺幾塊稿費, 何樂而不為?千萬不可自娛自樂, 寫完之後放在故紙堆裡, 浪費時間, 浪費筆墨。 因此, 寫作一定要堅信“書中自有黃金屋, 書中自有顏如玉”的信念, 一定要認為不寫則已, 一寫就是名篇精品,
傳世佳作。 俾睨天下, 舍我其誰, 在這樣的動力驅使之下, 寫寫就自然了。

第二條, 要多讀幾本書。 胸無點墨, 是寫不出文章的。 有這樣一個笑話。 有個公子哥上京趕考, 好不容易重金買了考試題目, 拿著考題在客棧裡冥思苦想, 怎麼也寫不出一個字。

書童在旁邊看著他抓耳撓腮的樣子, 也是焦急萬分, 隨口說了一句:“你寫文章怎麼比女人生孩子都難”。 公子哥無奈的看了書童一眼, 很委屈的說道:“你知道什麼, 女人生孩子是肚裡有貨, 我現在是肚裡沒貨啊!”是啊, 寫文章也要肚裡有貨, 說的就是你心裡應該裝有一些故事, 裝有一些文章, 一些詞句。 按照行話來說, 就是要有創作素材, 要有好的表達方式和語句, 否則, 是很難寫出一篇像樣的文章。 怎樣要肚裡有貨,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要想辦法多讀幾本書。 “世間好語書說盡”, 古今中外, 詩詞歌賦, 拿著就讀, 讀的多了, 材料有了, 語言也有了, 對寫文章是有好處的。 哪個能寫的人不是飽讀詩書, 魯迅、郭沫若、冰心等等, 都是四書五經背的呱呱叫,
所謂“讀書破萬卷, 下筆如有神”, 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第三條, 要會吹牛。 文章都是吹出來的。 寫文章的人都能吹, 否則寫不出好文章。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在吹;“談笑間, 檣櫓灰飛煙滅”, 蘇軾在吹;“筆落驚風雨, 詩成泣鬼神”, 杜甫在吹;“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這是浪漫主義。 從古至今, 不吹是寫不出好文章的。 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 說白了, 就是要吹, 但要會吹的好, 吹得妙。 一條蚯蚓在地上爬, 你硬說是龍在天上飛, 形象不對;一隻公雞被宰殺, 你硬說成是鳳凰在涅槃, 搭不上邊, 就真正是吹了牛, 吃虧不討好。 文章中的吹牛, 實際是一種奇思妙想, 是一種再創作。 林黛玉也許只是把落花埋在花下, 用作化肥, 作者把它演繹成一出黛玉葬花的淒婉故事。 “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還”, 黃河本身就有那輝宏的氣勢, 否則, 一條小溪流, 最多是打濕人們的褲腳, 想不出其他。

第四條,不能強求。有人總覺得,不寫就不寫,一寫就要寫好,“語不驚人死不休”。世上文章千千萬萬,留下的也只是冰山一角。平常寫文章,就是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把它記下來,就形成了文章,在進行加工整理潤色,慢慢打磨才成為一篇文章。以前創作的老師告訴我們,文章不是寫出來,而是改出來的。妙手偶得,帶來的只是創作的靈感,與形成真正的好文章還相去甚遠。因此,多寫才能不斷昇華,得到精華。

第五條,不要怕。不要總想著起承轉合,更不要想什麼技巧,虎頭豬肚豹尾,那是課堂上講的創作理論。其實寫作並不複雜。詩經就是把先人捕魚打獵採伐過程中人們呼喊談話記錄下來,就是文章,就是詩,就流傳千古,成為經典。前人說過,以吾手寫吾口,就是把自己想要說的話寫下來就是好文章,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我曾經有一個學生寫日記,第一天,她寫道:今天早上起床洗臉刷牙上學校,回家吃飯作業洗澡睡覺,倒覺得還可以,地地道道的寫實,一笑了之。第二天日記收上來一看,只有一句話:今天和昨天一樣。這也就太把作文不當一回事了,導致一寫作文就頭疼。

第六條,我確實想不出來的。再想,就是要看看,那些寫好文章的人長得是什麼腦袋,真讓人嫉妒羡慕恨。天生的腦袋瓜子,比不了的。只有寫寫,才知道是騾子是馬了。

2018/1/27

作者簡介:邱愛山,廣東省律師。

第四條,不能強求。有人總覺得,不寫就不寫,一寫就要寫好,“語不驚人死不休”。世上文章千千萬萬,留下的也只是冰山一角。平常寫文章,就是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把它記下來,就形成了文章,在進行加工整理潤色,慢慢打磨才成為一篇文章。以前創作的老師告訴我們,文章不是寫出來,而是改出來的。妙手偶得,帶來的只是創作的靈感,與形成真正的好文章還相去甚遠。因此,多寫才能不斷昇華,得到精華。

第五條,不要怕。不要總想著起承轉合,更不要想什麼技巧,虎頭豬肚豹尾,那是課堂上講的創作理論。其實寫作並不複雜。詩經就是把先人捕魚打獵採伐過程中人們呼喊談話記錄下來,就是文章,就是詩,就流傳千古,成為經典。前人說過,以吾手寫吾口,就是把自己想要說的話寫下來就是好文章,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我曾經有一個學生寫日記,第一天,她寫道:今天早上起床洗臉刷牙上學校,回家吃飯作業洗澡睡覺,倒覺得還可以,地地道道的寫實,一笑了之。第二天日記收上來一看,只有一句話:今天和昨天一樣。這也就太把作文不當一回事了,導致一寫作文就頭疼。

第六條,我確實想不出來的。再想,就是要看看,那些寫好文章的人長得是什麼腦袋,真讓人嫉妒羡慕恨。天生的腦袋瓜子,比不了的。只有寫寫,才知道是騾子是馬了。

2018/1/27

作者簡介:邱愛山,廣東省律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