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電影《忌日快樂》背後的科學

《忌日快樂》這部劇情恐怖片講述了一個女大學生不斷重複經歷她自己被人謀殺的一天來追查真凶的故事。

整個故事的清結與夢密切相關。 女主人公每次在經歷了一天被人謀殺後, 都會從這一天開始的夢中醒來, 反反復複直到主人公找到真凶, 擺脫這一天的困境。

生日當晚慘遭殺害的泰莉, 一覺醒來仍然生勾勾, 她以為只是生日前夕的惡夢, 怎知醒來後的經歷跟夢境完全一樣, 生日當晚再慘遭殺害, 然後又一覺醒來。 究竟是上天的大禮, 還是死神的玩笑, 她竟然無限次被殺, 再無限次重返生日早上。 泰莉醒完又死, 死完又醒, 她唯一可以做的, 就是找出殺自己的神秘兇手, 否則會被困在生日和死忌的無限輪回, 直到永遠 。

雖然邏輯上整部電影完全說的過去, 但還是沒能擺脫一個基本的提問:為什麼她殺不死?

我想唯一科學的解釋就和夢有關了。

乍一看, 夢像是一系列不按常理出牌的混沌, 構成無序, 時常違背邏輯, 做夢者也無法在夢中與現實分享。 但片中女主角對自己的夢境完全清楚, 並且能一直不重複的記住這一天的夢。 (因為女主角重複經歷了被謀殺的這一天)。

其實, 這樣的天選之子印證了人們做夢的目的,

也就是夢的作用。

面對夢有什麼意義的問題, 哈佛大學的艾倫教授的回答很極端:沒有意義。 他認為, 夢僅僅是腦在夜間運轉產生的副產品。 他認為一種啟動器啟動了海馬體和大腦的感覺情緒區域, 這些區域利用記憶製造了圖像和感覺, 這個啟動器可能是藍斑區, 它能解釋為什麼我們能抑制肌肉運動和讓眼球轉動。

但是, 我並不同意這種認為夢毫無意義的言論。 大腦在沉睡中做夢的這一功能, 可能是物種演化中經過自然選擇後的結果, 因此可能會對大腦帶來某種好處。

2000年, 當代哲學家和心理學家提出夢是用來模擬未來的陷阱, 讓人們可以更好地面對危險, 或是模擬甜蜜, 讓人們對未來充滿期望。 青年人的夢中, 百分之60到40都是充滿威脅的, 狗的夢中也是充滿了獵殺和搏鬥。 這位心理學家認為, 做夢可以訓練我們的自衛能力:逃脫, 反應和適應等。 心理學家分析了200位剛生完孩子的母親的夢, 發現百分之86與她們的嬰兒有關,

更有百分之76描述了她們的嬰兒處於險境。

這部電影的夢境就和夢的這個功能有關, 也許整個的重複都是一個夢境, 用來讓女主角對未來做出適當的預防, 和可能面臨的危險。

這也是這部電影背後隱現的科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