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內向者害羞難交往,外向者易交往?——最普遍的誤解

不得不承認許多內向者多少有些害羞, 但, “內向者害羞難交往, 外向者易於交往”, 這是對外向者與內向者最普遍的誤解。

事實並不是如此。

在搞清楚原因之前, 我們先得瞭解一下“大五人格”理論。

在人格心理學領域中, 可以說是“通用貨幣”。 這是目前西方公認的人格特質模型。 (和諸多近代科學一樣, 我國心理學還尚在學習借鑒階段)。

大五人格的金字塔基本架構如圖(五個基本維度後還可以再細分)

其中有兩種基本維度, 穩定性和適應性(可塑性)。

簡單地來說吧,

穩定性, 指的就是你會如何規劃你的生活;

適應性, 指的就是你會有多願意融入周圍的世界。

再看兩個基礎人格特質維度下的細分的五個基本人格維度。 (是從英文翻譯過來的, 有些詞語意思比較怪, 切莫望文生義)

神經質:面對壓力時你的焦慮程度, 抗壓程度, 面對挑釁時你的憤怒程度等等;

宜人性:對他人的信任程度, 坦誠程度, 謙虛程度, 利他(對別人好)程度, 同理心(感同身受)的程度等

盡責性:為目標奮鬥的努力程度, 自律程度, 責任感程度等;

外傾性:熱情程度, 喜歡群體程度, 尋求刺激的程度, 體驗積極情緒的程度等

開放性:對新經驗新事物新點子新想法的開放程度(是否敢接受這些新事物)等

每個維度的能力(程度)不同, 就可以分為不同的人格特質類型。

比如,

(害羞的貓貓)

害羞與不害羞, 就是神經質中面對壓力的焦慮程度的高低不同, 你很焦慮, 害羞。 你不怎麼焦慮, 不害羞;

易於交往還是難交往,

就是宜人性中, 你對他人信任程度和坦誠程度的高低不同。 如果你不信任他人, 不願意坦誠, 別人很難與你交往。 (誰會願意和一個整天滿嘴謊言, 不相信別人的人交往?)

外向與內向, 就是外傾性中熱情程度, 喜歡群體程度, 尋求刺激的程度, 體驗積極情緒的程度等的高低不同。 如果你對待事物很熱情, 喜歡和人群待在一起, 喜歡尋求刺激, 你就是個外向的人;反之, 你就內向一些。

綜上, 有關內外向的人害羞不害羞難不難交往, 你搞清楚了嗎?

害羞與否, 易於交往與否, 外向與否, 是三個人格特質維度上的問題, 他們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 不同維度上的特質可以共存。

這就是有些人很害羞, 但是他們很熱情, 易於交往;有些人外向, 但卻很難交往的原因啦。

你明白了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