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春節:為什麼要珍惜那催婚的七大姑八大姨們?

1、

小時候, 過年是滿桌子最愛吃的菜, 是身上發著光的新衣服, 是滿地的瓜子殼, 是灶王爺頭頂上的一整盒小鞭炮。

那時候整個年都是開心和幸福的,

正月裡屁顛屁顛的拜訪各個小夥伴, 還能收到好多壓歲錢。

那時候, 爺爺奶奶也是最開心的, 因為一大家子都回到了村子裡, 一整年沒見的小孫子又長高啦, 外甥女又長漂亮啦, 兒女們都帶著大包小包來看他們啦。

老人們和小孩們, 就像迎接外出狩獵回來的男人女人們, 慶祝著這一整年的收穫, 用獨有的狂歡結束著這一年, 也用它迎接新的一年。

在外拼搏一年的男男女女們, 就像狩獵隊的成員一樣, 也是幸福的, 他們終於可以回去見到他們的家人, 回首著這一年的成長, 念叨著下一年新的目標。

同時, 他們之間交流狩獵的技術, 溝通著獵物出現區域的資訊, 協商著下次是否可以來一次合作。

那些收穫比較多的人,

也許會受到整個部落人的關注和嘉獎, 他們也許衣錦還鄉, 大大方方把這一年的成果裝進旁人羡慕的眼裡, 裝進自己高高揚起的下巴里。

而那些什麼都一般的人們, 回到家, 見到那些軟肋和盔甲, 心中突然就有了第二年繼續拼搏的動力。

但是, 有一些人, 狩獵失敗, 家中沒有什麼盔甲, 只有已經受傷的軟肋, 他們也許對於這場狂歡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動力。

2、

過了臘八, 就是小年, 過了小年, 春節就來了。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 曾經對於過年的期盼, 那種年味帶來的溫暖, 現在早已消失不見。

年, 所帶來的傳統的意義, 也許在這十幾年的高速發展中, 不知不覺的就被碾碎了, 而我們卻又來不及重新去思考並賦予它一些新的意義。

曾經的紅包、瓜子、鞭炮、玩鬧, 突然就剩下正月裡太陽底下懶洋洋的佛系身影。

臘八、小年、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小時候爺爺都會有相應的儀式, 每一個儀式都有特別的意義, 這種意義像一顆顆帶著年味的印章, 一個又一個的深深印在童年的記憶裡。

但是現在爺爺老了, 在也感覺不到那濃烈又溫暖的儀式了。

就連大年三十那一天唯一剩下的貼對聯, 都變得像是一種任務了。

失去了對於儀式感背後的情感寄託, 這些儀式感也許真的為了儀式而儀式, 背後只剩下任務式的儀式感了吧。

回家、各種聚會, 一年不見的小夥伴們聊聊近況, 然後吃飯春晚, 然後一年不見的親戚見見走走, 然後回來上班。

這也許是大部分人的過年打開模式吧。

3、

不過, 這樣的模式, 也許會變成一種新的儀式感吧。

總算有個機會, 讓小夥伴們從全國各地回到一個地方, 回憶往昔, 展望未來。

也必然會有一個理由, 讓我們奔波千里, 回到那個叫做家的地方, 一起吃一頓年夜飯, 陪爸爸媽媽一起看一場屬於他們, 也屬於我們的春晚。

同樣的, 在獨生子女一代走向舞臺的時代, 親戚和朋友的比例, 開始越來越傾斜, 親戚會越來越少, 朋友會越來越多。

特別是對於遠親, 因為我們父母一輩屬於兄弟姐妹好幾個特殊一代, 而我們也有幸成為舅舅、姨媽、叔叔、姑姑最多的一代。

而我們下一代, 他們總會缺席一部分, 或者全部缺席。

看看日本、歐洲、除父母外,

所謂親戚和普通的朋友已經沒有區別了。

隨著中國走向發達國家的步伐越來越快, 我們的下一代也必然會走向那一步, 人口越來也少, 生育率越來越低。

也就是說, 我們即將是唯一一代同時擁有叔叔、姑姑、舅舅、姨媽這麼多近親家人的一代。

這也是歷史中, 最後的家族宗族文化, 向商業文明社會文化交接之際, 最後一代七大姑八大姨都齊全的一代了。

所以我們也許應該, 必然, 要珍惜這最後的饋贈。

有時候想想, 我們的孩子, 以後回家再也不會有辣麼多姨媽、姑姑操心你的婚事了。

這麼想想, 也許我應該珍惜那些操心你終身大事的七大姑八大姨, 畢竟這甜蜜的憂傷, 以後都只會存在於“歷史”了。

作者:蛋殼爾

來源:簡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