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意外燒傷這樣護理,疤痕遠離你

入冬後, 大家都會覺得寒冷, 為了取暖用火用電的次數就有很大的增加, 吃火鍋的次數也是直線上升。 這樣燒傷的情況發生率也在提高。 燒傷後的護理是很重要的, 如果護理的好, 留疤的可能會減少很多。 今天小中就來給大家說說燒傷後應該如何正確護理。

一、護理流程

(一)現場救護:迅速脫離致熱源保護創面、搶救生命、鎮靜止痛、複合傷的急救處理、

快速轉運

(二)靜脈補液的護理

根據Ⅱ°、Ⅲ°燒傷面積公式:補液量=體重*燒傷面積*1.5+基礎需要量, 補液量與補液種類傷後第一個24h補液最為重要。 按成年男性每千克體重,

每1%Ⅱ~Ⅲ燒傷面積補給液體1.5ml。 第一個24h, 膠體補液量的1/2應在前8h內輸入, 其餘1/2量分別於第二個和第三個8h輸入, 基礎需要量平均分配在3個8h內。

(三)病房管理

1.嚴格消毒隔離。

2.恒定溫度(28~32℃)、濕度(50%左右)。

3.翻身床的應用昏迷、呼吸困難、休克、心肺功能不全及正在進行冬眠療法等情況禁用。

二、燒傷嚴重程度估算

(一)燒傷面積的判斷:新九分法, 手掌法

成人頭頸部體表面積為9%(1個九);雙上肢為18%(2個九);軀幹(含會陰1%)為27%(胸腹前側13%, 背部13%)(3個九);雙下肢(含臀部)為46%(5個九+1);共為11′9%+1%=100

兒童頭頸部體表面積為9+(12-年齡)雙下肢(含臀部)為46-(12-年齡)

頭頸面333(9%*1);手臂肱567(9%*2);軀幹會陰27(9%*3);臀為5足為7,

小腿大腿13, 21(9%*5+1%)

(二)燒傷深度的判斷三度四分法

1.Ⅰ度燒傷:僅傷及表皮, 局部呈現紅腫, 又稱紅斑性燒傷。 有疼痛和燒灼感,

皮溫稍增高。 3~5d好轉痊癒, 脫屑而不留瘢痕。

2.Ⅱ度燒傷:深達真皮, 局部出現水皰, 又稱水皰性燒傷。

淺Ⅱ度:僅傷及表皮生髮層及真皮乳頭層。 因滲出較多, 水皰較飽滿, 破裂後創面滲液明顯, 創底腫脹發紅, 有劇痛和感覺過敏, 皮溫增高。 若無感染等併發症, 約2周可愈, 愈後不留瘢痕。 短期內可有色素沉著, 皮膚功能良好。

深Ⅱ度:傷及真皮層, 尚殘留皮膚附件。 因變質的表層組織稍厚, 水皰較小或較扁等, 感覺稍遲鈍, 皮溫也可稍低。 去表皮後創面呈淺紅或紅白相間, 或可見網狀栓塞血管, 表面滲液少, 但底部腫脹明顯。 若無感染等併發症, 3~4周可愈, 愈後留有瘢痕, 但基本保存了皮膚功能。

3.Ⅲ度燒傷:傷及皮膚全層, 甚至可深達皮下、肌肉、骨骼等。

皮膚壞死, 脫水後可形成焦痂, 故又稱焦痂性燒傷。 創面無水皰, 蠟白或焦黃, 或可見樹枝狀栓塞血管, 觸之如皮革, 甚至已炭化。 感覺消失, 皮溫低。

(三)燒傷分度判斷

1.輕度燒傷:Ⅱ°以下燒傷總面積在9%以下;

2.中度燒傷:Ⅱ°燒傷面積10%~29%或Ⅲ°燒傷面積不足10%;

3.重度燒傷:總面積30%~49%或Ⅲ°燒傷面積10%~19%或Ⅱ°、Ⅲ°燒傷護理面積雖不達上述百分比, 但已發生休克等併發症、呼吸道燒傷或有較重的複合傷。

這些燒傷護理的知識和方法大家都瞭解了嗎?大家平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避免燒傷等意外的發生, 如果發生了一定要第一時間按正確的方法護理治療, 不能偏信偏方哦。 小中祝大家越來越美, 越來越帥。 如果大家還有其他想瞭解的, 可以私信小中哦!

學習直通車在這裡哦

收藏起來吧:傷傷患者該如何護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