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什麼?6.7億的《無問西東》竟然是章子怡最賣座的電影

繼《前任3》之後, 《無問西東》成為2018年中國電影的第二匹黑馬。 上映23天, 這部講述知識份子百年精神傳承的電影票房已經突破6.7億。 比起《前任3》接地氣的天然優勢, 《無問西東》的市場突圍顯得更加難得。

作為一部遲到5年的電影, 《無問西東》的大賣就像一支晚出手股票的增值, 就像甯浩導演的《無人區》, 稱得上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確實, 這五年, 中國電影市場急劇膨脹, 這部姍姍來遲的電影沾了市場擴容的紅利。 在2013年的中國電影市場票房排行榜上, 《無問西東》6.7億的成績可以排到全年第5。

比起《無問西東》這道冷菜被市場燒熱, 更令人感到錯愕的是:《無問西東》竟然是章子怡所有電影作品中的票房冠軍。 同時它也是黃曉明、張震的電影票房冠軍。

“我選擇了留在屬於我的年月, 那是我最開心的日子。 ”在此之前, 章子怡電影票房最好成績停留在了2013年的《一代宗師》——2.9億。

1、從章子怡到周潤發, 日益暗淡的電影明星

“《無問西東》這匹黑馬是章子怡迄今為止職業生涯電影票房最高峰”, 聽到這個陳述, 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肯定是一聲驚歎:“不可能吧”, 然後開始嘗試“證偽”。 但不用再費勁了, 這確實是一個“真命題”。

當章子怡在《演員的誕生》上對國內各種類型、年齡的演員“指點江山”、大講“表演的信念感”時,

她儼然已經成為中國演員演技的化身。 不管是表演功底還是國內外影響力, 章子怡都堪稱華語演員的代表。 但這種江湖地位, 並沒有直接轉化為市場號召力, 以至於當人們猛然意識到這一點, 都會大感錯愕。

《一代宗師》在2015年以3D的形式重新剪輯再次上映過一次, 票房為9000萬, 加上2013年的首映成績, 章子怡《無問西東》之前電影票房最佳表現, 嚴格來說是3.8億。

事實上, 2013年也曾是黃曉明電影票房的頂點。 這一年由黃曉明、佟大為、鄧超主演的《中國合夥人》獲得了5.38億的票房, 稍早于《中國合夥人》上映的《致青春》則拿下7.19億的成績。 從此之後, 青春片成為市場的一大寵兒。

張震此前的最好成績, 應該是2015年陳凱歌導演的《道士下山》——4億。 同一年, 本該成為章子怡、黃曉明職業生涯票房高點的《太平輪:彼岸》遭遇毀滅性“翻船”, 成績僅有5000萬, 遠不及上部1.9億, 遑論“超英趕美”。

近期, 周潤發因為《澳門風雲》系列的合約糾紛將博納告上了法庭。

人們才突然意識到:“發哥”從好萊塢回到國內發展之後, 最佳票房表現其實就是《澳門風雲》系列。 但即便票房最高的《澳門風雲3》也不過11億, 在當下市場也不大顯眼。

就在不久前, 曾經的“票房王”馮小剛終於通過《芳華》刷新了自己的票房紀錄。 這部票房高達14億的電影, 主演幾乎全部啟用了新人。華語電影的“明星制”就這樣粗暴地被時代拋棄。

當年那一波好演員,現在還有票房號召力的只剩下鄧超、黃渤、徐崢等寥寥幾位。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既能演正劇,也能演喜劇,既能“端著”,也可以接地氣。

但是像章子怡,卻是那種只能“端著”的演員。她所擅長的角色和選片風格,也限制了電影票房的天花板。章子怡也曾經試圖突破這種角色限制,作為製片人兼女一號,她操盤的兩部“小妞電影”《非常完美》《非常幸運》票房破億,在當年還算過得去,但口碑不好,章子怡的轉型沒獲得觀眾認可。

《一代宗師》之後,除了少數幾部電影中的客串,章子怡對參演的角色依然很挑剔。從《太平輪》到《羅曼蒂克消亡史》,再到《無問西東》,她的銀幕形象總是倔強、驕傲、不食人間煙火。成就高美譽度的同時,也造成章子怡與大眾的某種疏離。

2、電影不再依賴明星,電視劇卻與之雙贏

一個人的命運,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是也要考慮到歷史的行程。

世紀之交,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電影市場化剛剛起步。章子怡基本也是在這個節點出道,並且走的是和大導演綁定的國際化道路,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在此之前,中國優秀的演員很少有電影拍,他們基本都是通過電視劇成名,比如陳道明、陳寶國、張國立、呂中等。

章子怡這種出道就一頭紮進電影圈實在是特例,而像黃曉明這種一開始拍電視劇,逐漸打拼到電影圈才是影視圈生存的一般法則。但是,隨著互聯網的興起,遊戲規則發生了改變。更加年輕的面孔通過包裝被打造出來,這些沒有表演基礎的“流量明星”,一出道就被資本加持塞到電影中去,比如吳亦凡、鹿晗。

但不管是演技派,還是“小鮮肉”,他們在電影市場上的票房號召力都沒有想像中那麼大,區別只在於他們選擇片子風格的不同。很少會有人會把《西遊伏妖篇》和《盜墓筆記》的票房成績歸之于吳亦凡和鹿晗。

作為中國電影市場狂飆猛進的一個結果,那就是中國的高票房電影越來越不依賴大明星了。

《芳華》和《前任3》的成功說明,觀眾更期待在電影中看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宣洩自己積壓的情緒,而不再關心和自己沒多大關係的故事。《戰狼2》也基本遵循這種情緒宣洩的路線,它清楚地讓你感受到自己所處時代的某種強烈情緒。

另外兩類票房重頭電影,分別是喜劇和“重工業”。前者比如《泰囧》《港囧》《心花路放》《夏洛特煩惱》,甚至到《羞羞的鐵拳》可以突破20億,實在令人驚歎。後者如《尋龍訣》《捉妖記》《西遊伏妖篇》《美人魚》,視覺奇觀依然是中國觀眾的最愛。

但是這兩類電影,實際上都不怎麼依賴大明星。喜劇靠的是優秀的劇本和喜劇演員的表現,“重工業”更依賴導演的功力和特效部門的支持配合,明星加入最多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在中國電影市場化早期,明星的稀缺資源曾經是拉動觀眾進電影的一大神器,為中國電影市場開疆拓土立下汗馬功勞。但當市場擴容、觀眾觀影習慣養成之後,遊戲規則被顛覆,曾經站在行業金字塔頂端的那些導演和明星都變得十分尷尬。

或許,對於這些早就功成名就的大明星們,票房成績早就不再是事業重心。他們更多利用自己的業內資源去實現人生的更多可能性,像趙薇、鄧超、黃渤都紛紛當起了導演。而黃曉明也有一個影視投資人的身份——《無問西東》就有他的投資,周迅也以投資人的身份參加了綜藝《西遊奇遇記》。

出道以來從未拍過電視劇的章子怡也要接拍古裝劇《帝凰業》了。電影咖的加盟自然有助於提升電視劇的品質,但對於明星們而言,相比於更加市場的電影,半市場化的電視劇也為其商業價值的兌現安裝了一層防護網。

借用《無問西東》裡的臺詞,參演電視劇或許可以為章子怡的商業價值“托底”。一部劇集假如做到單集1000萬售價,按照80集計算,那就是8億的購劇款。對於製片方而言,這相當於一部24億票房電影的最後分成,這種穩紮穩打可不比電影市場風險小多了嗎?

【文/楊文山】

The End

出品 | 北京獨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監 制 | 李星文

主 編 | 楊文山

主演幾乎全部啟用了新人。華語電影的“明星制”就這樣粗暴地被時代拋棄。

當年那一波好演員,現在還有票房號召力的只剩下鄧超、黃渤、徐崢等寥寥幾位。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既能演正劇,也能演喜劇,既能“端著”,也可以接地氣。

但是像章子怡,卻是那種只能“端著”的演員。她所擅長的角色和選片風格,也限制了電影票房的天花板。章子怡也曾經試圖突破這種角色限制,作為製片人兼女一號,她操盤的兩部“小妞電影”《非常完美》《非常幸運》票房破億,在當年還算過得去,但口碑不好,章子怡的轉型沒獲得觀眾認可。

《一代宗師》之後,除了少數幾部電影中的客串,章子怡對參演的角色依然很挑剔。從《太平輪》到《羅曼蒂克消亡史》,再到《無問西東》,她的銀幕形象總是倔強、驕傲、不食人間煙火。成就高美譽度的同時,也造成章子怡與大眾的某種疏離。

2、電影不再依賴明星,電視劇卻與之雙贏

一個人的命運,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是也要考慮到歷史的行程。

世紀之交,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電影市場化剛剛起步。章子怡基本也是在這個節點出道,並且走的是和大導演綁定的國際化道路,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在此之前,中國優秀的演員很少有電影拍,他們基本都是通過電視劇成名,比如陳道明、陳寶國、張國立、呂中等。

章子怡這種出道就一頭紮進電影圈實在是特例,而像黃曉明這種一開始拍電視劇,逐漸打拼到電影圈才是影視圈生存的一般法則。但是,隨著互聯網的興起,遊戲規則發生了改變。更加年輕的面孔通過包裝被打造出來,這些沒有表演基礎的“流量明星”,一出道就被資本加持塞到電影中去,比如吳亦凡、鹿晗。

但不管是演技派,還是“小鮮肉”,他們在電影市場上的票房號召力都沒有想像中那麼大,區別只在於他們選擇片子風格的不同。很少會有人會把《西遊伏妖篇》和《盜墓筆記》的票房成績歸之于吳亦凡和鹿晗。

作為中國電影市場狂飆猛進的一個結果,那就是中國的高票房電影越來越不依賴大明星了。

《芳華》和《前任3》的成功說明,觀眾更期待在電影中看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宣洩自己積壓的情緒,而不再關心和自己沒多大關係的故事。《戰狼2》也基本遵循這種情緒宣洩的路線,它清楚地讓你感受到自己所處時代的某種強烈情緒。

另外兩類票房重頭電影,分別是喜劇和“重工業”。前者比如《泰囧》《港囧》《心花路放》《夏洛特煩惱》,甚至到《羞羞的鐵拳》可以突破20億,實在令人驚歎。後者如《尋龍訣》《捉妖記》《西遊伏妖篇》《美人魚》,視覺奇觀依然是中國觀眾的最愛。

但是這兩類電影,實際上都不怎麼依賴大明星。喜劇靠的是優秀的劇本和喜劇演員的表現,“重工業”更依賴導演的功力和特效部門的支持配合,明星加入最多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在中國電影市場化早期,明星的稀缺資源曾經是拉動觀眾進電影的一大神器,為中國電影市場開疆拓土立下汗馬功勞。但當市場擴容、觀眾觀影習慣養成之後,遊戲規則被顛覆,曾經站在行業金字塔頂端的那些導演和明星都變得十分尷尬。

或許,對於這些早就功成名就的大明星們,票房成績早就不再是事業重心。他們更多利用自己的業內資源去實現人生的更多可能性,像趙薇、鄧超、黃渤都紛紛當起了導演。而黃曉明也有一個影視投資人的身份——《無問西東》就有他的投資,周迅也以投資人的身份參加了綜藝《西遊奇遇記》。

出道以來從未拍過電視劇的章子怡也要接拍古裝劇《帝凰業》了。電影咖的加盟自然有助於提升電視劇的品質,但對於明星們而言,相比於更加市場的電影,半市場化的電視劇也為其商業價值的兌現安裝了一層防護網。

借用《無問西東》裡的臺詞,參演電視劇或許可以為章子怡的商業價值“托底”。一部劇集假如做到單集1000萬售價,按照80集計算,那就是8億的購劇款。對於製片方而言,這相當於一部24億票房電影的最後分成,這種穩紮穩打可不比電影市場風險小多了嗎?

【文/楊文山】

The End

出品 | 北京獨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監 制 | 李星文

主 編 | 楊文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