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武漢為打造“世界光穀”,今年計畫新增5家上市公司

長江日報融媒體2月2日訊站在創建30周年的歷史節點,依託30年創新發展寶貴經驗,被譽為“中國光穀”的武漢東湖高新區全面開啟建設“世界光穀”新征程。 2月2日,東湖高新區召開2018年度工作會,提出“三步走”戰略部署,放眼世界謀未來。

按照部署,到2020年,“中國光穀”影響力大幅提升,瞪羚企業超500家,獨角獸企業10家,上市企業超40家,其中千億級企業1-2家,百億級企業超20家,年均新增企業超2萬家,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產業反覆運算升級加速,創新生態協同高效。

到2035年,進入全球高科技園區前列,初步建成“世界光穀”。 電子資訊產業全球領先,生命健康、智慧製造等重點產業進入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科技金融、人才集聚等領域形成區域優勢,創業活躍度位居全球前列,千億企業、瞪羚企業與獨角獸企業大量湧現。

到本世紀中葉,武漢東湖高新區將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中心,全面建成“世界光穀”。

會上,東湖高新區總結光穀前三十年發展經驗認為,主要是堅持了“六個堅定不移”,堅定不移勇擔國家戰略、發展高新產業、推進改革創新、弘揚幹事創業、增進民生福祉、加強党的領導。

在轉型升級爬坡過坎的關鍵期,慢發展就是落後,小進步就是退步。 雖然發展迅速,但東湖高新區憂患意識仍足,直揭自身短板:新增國家級實驗中心和實驗室還未達到預期目標;2017年沒有新增上市公司;缺乏千億級龍頭企業和萬億級產業集群;對外開放水準還不高;民生保障能力還不強;整體營商環境還不優。

據瞭解,2018年將重點抓好六個方面工作。 會上透露,光穀將全力推進“五穀”共建,將成立領導小組,研究發展規劃、出臺支持政策,開展“五穀”建設競賽。 計畫以“光穀”為品牌引領,建設“互聯網+產業園”。 將全面啟動金谷規劃建設,打造國際人才自由港。 海康威視研發中心、科大訊飛研發總部、小米第二總部等重大專案儘早開工。

提升創新能力方面,支持建設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國家資訊光電子創新中心、湖北實驗室等機構和精密重力測量生物醫學成像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籌建“芯-端-屏”創新中心、數位化設計創新中心,積極申報建設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發展科技金融方面,籌建光穀科技銀行、光穀科技證券、光穀科技保險公司,加速集聚股權投資、融資租賃、商業保理等新型金融機構。 實施上市企業“金種子”培育工程,力爭今年新增上市公司5家。

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方面,全力爭取建設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鼓勵外企設立外資研發中心,力爭新增10家跨國公司研發機構。

連結:

東湖高新區2017年成績單

2017年,東湖高新區經濟品質實現了新提升,產業發展彙聚了新動能,深化改革探索了新經驗,創新驅動進入了新階段,民生事業取得了新進步,党的建設收穫了新成效,財稅收入取得新成績,光穀品牌影響力再上新高度,圓滿完成了全年目標任務,知識創造和技術創新能力穩居全國高新區前三位。

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全市第一

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736.58億元,增長41%,其中實際利用外資19.81億美元,增長15.4%,到位資金和實際利用外資總額均列全市第一。 全年新增企業14640家,平均每個工作日新增59家。 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1848家,居全國高新區第4位,新增獨角獸企業2家、總數達4家,為中西部地區最多。

“5+2”產業格局逐步清晰

在光穀,光電子資訊、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現代服務業五大主導產業發展優勢逐步顯現,積體電路和網路新經濟兩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5+2”產業格局逐步清晰,國內中小尺寸顯示面板領先地位基本確立。

全年共引進包括華星光電t4等100億元以上項目4個,科大訊飛等50-99億元項目5個,小米金山順為等第二總部項目20餘個。

推動國家記憶體基地專案一號主廠房結構封頂、奇巨集光電專案一期試產,華星光電t4從簽約到開工僅用74天,刷新了“光穀速度”,天馬G6項目主廠房從土方開挖到結構封頂僅用123天,刷新了行業內同等規模廠房最快施工記錄。

“三辦”改革獲中國政務服務突出貢獻獎

自貿區武漢片區去年4月正式掛牌,全年完成各類改革事項98項,落實全國複製推廣清單事項59項,承接省政府下放的管理許可權53項。

“放管服”改革和“三辦”改革持續深化,獲得首屆湖北改革獎和中國政務服務突出貢獻獎。

引進諾獎得主兩名

獲批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國家資訊光電子創新中心,32層3D NAND存儲晶片等重大科技成果加快湧現。

累計引進諾獎得主2名、中外院士47名、國家“千人計畫”專家392名、省“百人計畫”專家164名、武漢“城市合夥人”86名、“3551光谷人才計畫”1477名、海內外人才團隊5000多個。

新增學位5500個

BRT東延線示範段、雄楚大街改造竣工通車,有軌電車T1、T2線全線試運行,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投入使用。

建成投用3所學校,改擴建完工5所,新增學位5500個。新增社會資本舉辦的醫療機構24家。全年新建綠地53公頃,續建和新建綠道35公里,建成開放公園2個。

全區“兩新”組織党建全覆蓋

入選中宣部、國家發改委“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中央媒體十九大主題報導多次大篇幅聚焦光穀。

基本實現全區“兩新”組織党建全覆蓋,鬥魚科技網紅黨支部非公黨建做法得到中組部肯定。(記者肖娟 通訊員張珊妮 吳非)

獲批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國家資訊光電子創新中心,32層3D NAND存儲晶片等重大科技成果加快湧現。

累計引進諾獎得主2名、中外院士47名、國家“千人計畫”專家392名、省“百人計畫”專家164名、武漢“城市合夥人”86名、“3551光谷人才計畫”1477名、海內外人才團隊5000多個。

新增學位5500個

BRT東延線示範段、雄楚大街改造竣工通車,有軌電車T1、T2線全線試運行,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投入使用。

建成投用3所學校,改擴建完工5所,新增學位5500個。新增社會資本舉辦的醫療機構24家。全年新建綠地53公頃,續建和新建綠道35公里,建成開放公園2個。

全區“兩新”組織党建全覆蓋

入選中宣部、國家發改委“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中央媒體十九大主題報導多次大篇幅聚焦光穀。

基本實現全區“兩新”組織党建全覆蓋,鬥魚科技網紅黨支部非公黨建做法得到中組部肯定。(記者肖娟 通訊員張珊妮 吳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