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白銀市靖遠縣富坪村:“農家講堂”開講啦

原標題:【來自基層的報導】富坪村:“農家講堂”開講啦

記者 陳泳 通訊員 宋秉棣

“‘農家講堂’開講啦, 趕緊聽課走!”靖遠縣北灣鎮富坪村村民張濤吃過晚飯, 就匆匆忙忙地趕往村綜合服務中心, 一邊走一邊張羅著左鄰右舍一起去聽講。

室外寒風習習, 但富坪村綜合服務中心卻暖意融融, 前來聽課的村民把“教室”擠得滿滿當當, 一場以“知識改變命運”為主題的“農家講堂”開講了。

“我們舉辦‘農家講堂’旨在解放移民群眾思想, 從老百姓最關心、最關注的教育問題入手, 跨出從‘物質扶貧’到‘精神扶貧’的第一步。 ”富坪村黨支部書記裴世琪介紹。

富坪村是定西漳縣、岷縣地震災後異地重建安置區, 村民們以前種旱地, 傳統耕作, 粗放經營。 現在, 大家種上了水澆地, 進行機械化耕作、精細管理, 生產環境、耕作模式及種植方式發生了巨大轉變, 這讓移民群眾感到有些“不適應”, 也成為橫在富坪村農業產業發展路上的一道“埂子”。

為使移民村群眾“搬得來, 穩得住, 可發展, 能致富”, 去年以來, 靖遠縣結合實際, 因地制宜, 積極鼓勵移民群眾發展蔬菜日光溫室。

“產業推進中, 我們遇到的資金、技術等大難題都解決了, 為啥群眾還是不願意建大棚?”在不久前召開的北灣鎮“民情調度會”上, 幹部們發現, 最大的問題還是思想觀念沒有轉變, 得儘快找准切入點,

把群眾的思想“扭一扭”“變一變”。

得民心先得聽民聲。 切入點是什麼、怎麼找?

駐村幫扶工作隊員和包村幹部在多次入戶瞭解民情民意、收集歸納問題、會議分析研判的基礎上總結發現, 子女教育問題是眼下鄉親們最關心、最關注的問題。 拉近幹群距離的切入點找到了, 一堂別開生面的“農家課”也迅速組織起來。

“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學習, 出人頭地?……”駐村幫扶工作幹部高敏, 大學學習的是教育專業, 她結合自身學習、成長經歷一邊講一邊與村民互動。 當講到孩子的教育方式、學習方法等問題時, 聽課的村民討論熱烈, 掌聲不斷。

兩個小時的講座不知不覺就結束了, 村民們卻還沉浸其中、意猶未盡, 不少村民問:“這樣的講堂啥時候再舉行?”

“我兒子僅僅聽了一堂課, 就要求我進城買輔導書, 還制定了學習計畫, 開始自覺學習了。 ”張濤在接受記者回訪時高興地說, 兒子張俊峰以前不愛學習, 在短短的幾天裡就有了非常大的變化。 下一步, 自己還得向“高老師”再討教一下教育方面的問題。

裴世琪表示, 下一步, 村裡將通過建立“農家講堂”長效機制, 結合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 利用農閒時間定期舉辦“農家講堂”活動, 積極邀請黨員幹部、技術專家、致富能人及返鄉農民工等, 以“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等現身說法的形式, 針對群眾需要的政策法規、實用技術、種養技能、創業經驗等進行“點菜式”授課, 實現村、鎮授課“全覆蓋”, 用群眾最容易接受的方式,

講老百姓聽得懂的語言, 不斷提高農民致富技術技能, 豐富群眾業餘文化生活, 激發廣大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幹勁和活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