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華古法算命作弊指南|大象公會

三分天註定, 七分靠操作。

文|尼洋

2017 年 10 月 30 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了新一批入選「世界記憶名錄」的記憶項目, 我國申報的甲骨文順利通過評審, 被列其中。

甲骨文所記錄的歷史記憶, 除了個別的記事刻辭以外, 絕大多數反映的都是商周時期王室貴族的占卜活動。

甲骨文的地位如此崇高, 其具體的占卜原理和方法自然也令今人神往不已。

然而, 隨著研究的深入, 人們逐漸發現, 和我們熟悉的當代算命活動一樣, 這套遠古王室秘法也有其特殊的貓膩技術, 幫助大家在心照不宣中得到喜人的結果。

甲骨文, 記的啥

記錄占卜過程的甲骨刻辭又被稱作卜辭。 一篇完整卜辭的篇幅長短不一, 長的有上百字, 短的只有幾個字。 但具體包含的主要內容無外乎以下幾點:

占卜的時間和占卜者的名字, 有時候會加上地點;

要占卜的事情;

占卜的結果;

占卜結果在事後的應驗情況;

其中涉及的具體事項, 則幾乎囊括了商周王室平日處理政務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軍事分析:

【釋義】辛巳日, 名叫「爭」的貞人蔔問:「如今商王徵集眾人在婦好的帶領下征伐土方, 會得到神明的護佑嗎?」時間是在五月。

天氣預報:

【釋義】癸卯日那天進行了占卜, 大王看過兆象後認為甲辰日會有霾。

農業技術:

【釋義】庚辰日蔔問:「明天在西單的田裡施『屎』肥, 會帶來好的收成嗎?」時間是在十三月。

交通事故:

【釋義】癸巳日那天, 名叫「㱿」的大師算了這樣一卦:未來十天裡會有災禍發生嗎?

大王看了一下占卜的結果以後說:「哎呀, 恐怕會有災禍發生呀!」

果不其然, 甲午那天, 大王乘坐馬車去打獵, 在追趕一隻犀牛的時候, 小臣駕駛的馬車撞到了一塊大石頭上, 太子子央從車上掉了下去。

此外, 甲骨文記載的占卜內容還包括祭祀、狩獵、出行、自然災害、疾病、生育、解夢等諸多方面。

但甲骨文中記載的這些事情, 具體是怎樣占卜的呢?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占卜的第一步當然是要準備材料, 也就是占卜用的蔔骨。

所謂甲骨占卜, 是在燒灼蔔骨之後, 根據卜骨表面形成的裂紋形態來判斷所蔔之事的吉凶。 因此,蔔骨首先得是能使裂紋清晰顯現的骨頭,如面積較大且骨質相對較薄的牛、羊、豬、鹿等動物的肩胛骨。

▍考古發現所見的早期蔔骨,出土於距今約 5300 年前的內蒙古巴林左旗富河溝門遺址的一塊鹿肩胛骨,其上只見燒灼占卜痕跡,並無文字刻辭。

除肩胛骨以外,一些大型動物的肋骨、鹿頭骨甚至人頭骨有時也會被用作蔔骨。

▍鹿頭蔔骨

▍人頭蔔骨殘片

但顯現裂紋還只是最基礎的需求,有條件的話,提供蔔骨的動物最好有些靈性。所以,晚商時期,龜甲就成了最主要的占卜材料,因為烏龜長壽,行為活動又與降雨等自然現象密切相關。

▍晚商時期的占卜刻辭龜腹甲

為這些龜甲,商朝政府恐怕沒有少費精力:它們幾乎都產自遠離商都的地區,必須由四方征納而來。

▍根據生物學家的鑒定,殷商占卜用龜的主要來源包括:主要分佈於我國閩、粵、台和北印度支那地區的花龜;分佈于我國冀、魯、豫、陝、甘、川、滇、桂、粵和朝鮮、日本地區的金龜;分佈於我國南方和日本、越南等地區的水龜;分佈于東南亞和馬來半島的亞洲大陸龜等

無論用什麼蔔骨,在占卜前都要經過整治處理,切去骨制過厚的部分,同時經過刮削等工序使蔔骨表面更加平整,以便能更容易且清楚地顯現裂紋。

比如今天出土的占卜龜甲,就多都是邊緣和表面刮削整治過的烏龜腹甲。

「蔔」問吉凶

整治完甲骨,就可以進入占卜階段。占卜的第一步是要在甲骨內面進行鑽鑿。

下圖中的大坑,就是鑽在甲骨內面的鑽坑,其目的是為了讓甲骨的局部變薄,從而在燒灼時更容易爆裂。而鑽坑邊上細長的小坑,則是鑿出來的鑿坑,它是為了控制裂紋的方向和位置,避免裂紋雜亂無章。

在鑽鑿完成之後,就開始誦禱要詢蔔的內容,然後用加熱後的硬木或者金屬在鑽坑處燒灼。

等到甲骨因為局部受熱而發生爆裂,另一面就會出現可供解讀的「蔔」字形的裂紋。

可惜,今天已很難確證商人具體如何解讀這些裂紋。我們所知的,只有後世文獻中記載的某些方法,其中不少也得到了出土甲骨的驗證。

據《史記·龜策列傳》記載,符合占卜需求的標準裂紋「兆坼」都是下圖這樣的「蔔」字形。裂紋的不同部分,則分別稱作「身」「首」「足」「內」「外」。

▍不同術語代表的卜坼位置

甲骨裂紋的情形不同,這些部位處於的狀態也就不同。如豎紋的「首」向外傾斜,稱為「首仰」;豎紋的「足」端較長,稱為「足開」;橫紋較短稱「有內無外」;橫紋平直稱「內外相應」;橫紋自內端向外端下垂稱「內高外下」……這些狀態都意味著蔔問之事的吉凶。

例如《史記·龜策列傳》中記載「蔔求財物」所獲得的兆坼裂紋,如果有幸能夠呈現大致接近下圖所示的兩種狀態,那就能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蔔得的兆坼,只有同時滿足或者接近:豎紋上半部分向外仰;下半部分較長;橫紋平直沒有傾斜,這三個條件才預示著能夠獲得錢財。

看上去,甲骨生成吉兆似乎不易。如果認定兆坼含義為上天的指引,豈不是常常會得到諸事不宜的結果,辦事效率低下?

好在古人自有解決之道。

可操縱的占卜結果

從甲骨文的記錄來看,古人存在一事多卜的傳統。殷商晚期到周代時多趨向于一事三蔔,更早的時候甚至還存在一事十幾蔔的情況。只要你對兆坼的形態存在疑慮,或者不想接受某次占卜的結果。

沒關係,那就再來一次。

▍甲骨文中用以記錄同一事占卜次數的數字,被稱為兆序

如果多次占卜,得到的結果仍不如願,還可以選擇拒絕。留存於世的一些甲骨卜辭中就包含了表示實際是否採用的語句,其中就有「茲不用」這樣的記錄,雖然多數都欣然表示「吉用」「茲用」。

但這樣的應對方式多少顯得粗暴又無奈,商人享國五百餘年,甲骨占卜高度發展,到其後期,已經掌握了控制「天意」的技術。

這項技術的關鍵,在於燒灼甲骨前的鑽鑿操作。

儘管在其問世之初,鑽鑿甲骨的目的只是為了使它更易爆裂,同時保證裂紋不會雜亂無章。但技藝成熟之後,它便不再僅僅是提高占卜效率的方式,而更多扮演著「天意」本身。

▍最早的甲骨占卜都是直接燒灼,之後出現了這種只鑽不鑿的蔔骨,也存在有鑿無鑽的情況

考古學家研究發現,殷商後期占卜甲骨上「蔔」字形兆坼的角度和具體形態,完全可能是由貞人通過對鑽鑿和燒灼手法的細微把控來直接控制的,換句話說,他們在燒灼前就已經鑿好了占卜的結果。而這些結果,又被用以決斷大到國家大事,小到日常雜務的各類事務。

而對於操縱占卜的底細,商王並非蒙在鼓裡,由於他自己往往就是貞人巫師集團的領袖,這些手法很可能就是在他主導下達成的技術革新。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正在進行控制甲骨兆紋的試驗

那群眾有沒有被蒙蔽呢?大概也沒有。

至少在後世文獻裡,《左傳》就引所謂《夏書》雲:「官占唯能蔽志,昆命於元龜。」意思是,負責占卜的蔔官都是自己先做出判斷,然後再讓甲骨把它表達出來。

大家都喜聞樂見的占卜結果,就這樣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記錄上,直到商朝的滅亡。

參考文獻:

李零,《中國方術正考》,中華書局,2006 年

韓鑒堂,《圖說殷墟甲骨文》,文物出版社,2009 年

王蘊智,《殷商甲骨文研究》,科學出版社,2010 年

因此,蔔骨首先得是能使裂紋清晰顯現的骨頭,如面積較大且骨質相對較薄的牛、羊、豬、鹿等動物的肩胛骨。

▍考古發現所見的早期蔔骨,出土於距今約 5300 年前的內蒙古巴林左旗富河溝門遺址的一塊鹿肩胛骨,其上只見燒灼占卜痕跡,並無文字刻辭。

除肩胛骨以外,一些大型動物的肋骨、鹿頭骨甚至人頭骨有時也會被用作蔔骨。

▍鹿頭蔔骨

▍人頭蔔骨殘片

但顯現裂紋還只是最基礎的需求,有條件的話,提供蔔骨的動物最好有些靈性。所以,晚商時期,龜甲就成了最主要的占卜材料,因為烏龜長壽,行為活動又與降雨等自然現象密切相關。

▍晚商時期的占卜刻辭龜腹甲

為這些龜甲,商朝政府恐怕沒有少費精力:它們幾乎都產自遠離商都的地區,必須由四方征納而來。

▍根據生物學家的鑒定,殷商占卜用龜的主要來源包括:主要分佈於我國閩、粵、台和北印度支那地區的花龜;分佈于我國冀、魯、豫、陝、甘、川、滇、桂、粵和朝鮮、日本地區的金龜;分佈於我國南方和日本、越南等地區的水龜;分佈于東南亞和馬來半島的亞洲大陸龜等

無論用什麼蔔骨,在占卜前都要經過整治處理,切去骨制過厚的部分,同時經過刮削等工序使蔔骨表面更加平整,以便能更容易且清楚地顯現裂紋。

比如今天出土的占卜龜甲,就多都是邊緣和表面刮削整治過的烏龜腹甲。

「蔔」問吉凶

整治完甲骨,就可以進入占卜階段。占卜的第一步是要在甲骨內面進行鑽鑿。

下圖中的大坑,就是鑽在甲骨內面的鑽坑,其目的是為了讓甲骨的局部變薄,從而在燒灼時更容易爆裂。而鑽坑邊上細長的小坑,則是鑿出來的鑿坑,它是為了控制裂紋的方向和位置,避免裂紋雜亂無章。

在鑽鑿完成之後,就開始誦禱要詢蔔的內容,然後用加熱後的硬木或者金屬在鑽坑處燒灼。

等到甲骨因為局部受熱而發生爆裂,另一面就會出現可供解讀的「蔔」字形的裂紋。

可惜,今天已很難確證商人具體如何解讀這些裂紋。我們所知的,只有後世文獻中記載的某些方法,其中不少也得到了出土甲骨的驗證。

據《史記·龜策列傳》記載,符合占卜需求的標準裂紋「兆坼」都是下圖這樣的「蔔」字形。裂紋的不同部分,則分別稱作「身」「首」「足」「內」「外」。

▍不同術語代表的卜坼位置

甲骨裂紋的情形不同,這些部位處於的狀態也就不同。如豎紋的「首」向外傾斜,稱為「首仰」;豎紋的「足」端較長,稱為「足開」;橫紋較短稱「有內無外」;橫紋平直稱「內外相應」;橫紋自內端向外端下垂稱「內高外下」……這些狀態都意味著蔔問之事的吉凶。

例如《史記·龜策列傳》中記載「蔔求財物」所獲得的兆坼裂紋,如果有幸能夠呈現大致接近下圖所示的兩種狀態,那就能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蔔得的兆坼,只有同時滿足或者接近:豎紋上半部分向外仰;下半部分較長;橫紋平直沒有傾斜,這三個條件才預示著能夠獲得錢財。

看上去,甲骨生成吉兆似乎不易。如果認定兆坼含義為上天的指引,豈不是常常會得到諸事不宜的結果,辦事效率低下?

好在古人自有解決之道。

可操縱的占卜結果

從甲骨文的記錄來看,古人存在一事多卜的傳統。殷商晚期到周代時多趨向于一事三蔔,更早的時候甚至還存在一事十幾蔔的情況。只要你對兆坼的形態存在疑慮,或者不想接受某次占卜的結果。

沒關係,那就再來一次。

▍甲骨文中用以記錄同一事占卜次數的數字,被稱為兆序

如果多次占卜,得到的結果仍不如願,還可以選擇拒絕。留存於世的一些甲骨卜辭中就包含了表示實際是否採用的語句,其中就有「茲不用」這樣的記錄,雖然多數都欣然表示「吉用」「茲用」。

但這樣的應對方式多少顯得粗暴又無奈,商人享國五百餘年,甲骨占卜高度發展,到其後期,已經掌握了控制「天意」的技術。

這項技術的關鍵,在於燒灼甲骨前的鑽鑿操作。

儘管在其問世之初,鑽鑿甲骨的目的只是為了使它更易爆裂,同時保證裂紋不會雜亂無章。但技藝成熟之後,它便不再僅僅是提高占卜效率的方式,而更多扮演著「天意」本身。

▍最早的甲骨占卜都是直接燒灼,之後出現了這種只鑽不鑿的蔔骨,也存在有鑿無鑽的情況

考古學家研究發現,殷商後期占卜甲骨上「蔔」字形兆坼的角度和具體形態,完全可能是由貞人通過對鑽鑿和燒灼手法的細微把控來直接控制的,換句話說,他們在燒灼前就已經鑿好了占卜的結果。而這些結果,又被用以決斷大到國家大事,小到日常雜務的各類事務。

而對於操縱占卜的底細,商王並非蒙在鼓裡,由於他自己往往就是貞人巫師集團的領袖,這些手法很可能就是在他主導下達成的技術革新。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正在進行控制甲骨兆紋的試驗

那群眾有沒有被蒙蔽呢?大概也沒有。

至少在後世文獻裡,《左傳》就引所謂《夏書》雲:「官占唯能蔽志,昆命於元龜。」意思是,負責占卜的蔔官都是自己先做出判斷,然後再讓甲骨把它表達出來。

大家都喜聞樂見的占卜結果,就這樣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記錄上,直到商朝的滅亡。

參考文獻:

李零,《中國方術正考》,中華書局,2006 年

韓鑒堂,《圖說殷墟甲骨文》,文物出版社,2009 年

王蘊智,《殷商甲骨文研究》,科學出版社,2010 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