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三大派系混戰快遞櫃:燒錢百億,盈利之路難難難!

第1464期

智慧快遞櫃這個領域都已經數了上百億, 誰能笑到最後?你怎麼看?

來源 | 介面新聞

編輯 | ZERO

近日, 韻達和申通紛紛發佈公告宣佈增資豐巢科技,

豐巢新一輪融資達20.7億元。 其中韻達增資2.7億元, 新增股份2.9927%;申通有限公司增資1.8億元。 最新一輪增資後, 豐巢的估值已達90億元。

現智慧快遞櫃行業市場規模迅速增長, 資本大舉湧入, 其實入局企業一直在虧損, 盈利模式仍難破局。

1

快遞櫃市場規模將突破130億

國家郵政局官方資料顯示, 2017年郵政業業務收入累計完成6622.6億元, 同比增長23.1%;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400.6億件, 同比增長28%。 近年來, 中國快遞行業高速發展, 2012至2017年間的快遞業務量驟增605%。

然而在快遞配送環節, 持續面臨著配送快遞人員需求激增、人工成本上升及使用者體驗滿意度下滑的困境。 傳統的配送、收件模式成為制約快遞業提升服務品質的關鍵因素。 並且, 快遞也主要服務的白領、學生等人群, 不經常在家, 需要更主動、可控的取件、寄件形式。 這時, 智慧快遞櫃被推上市面, 市場規模得以快速發展。

新思界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 2016年中國智慧快遞櫃的投放量達10萬組。 另據億歐諮詢資料, 中國智慧快遞櫃的投遞量占比較低, 預計未來還將有進一步增長。

2

快遞櫃企業盈利渺茫

申通和韻達發佈公告時均稱, 增資豐巢的目的在於提高快遞“最後一公里”派收效率, 降低快遞企業末端成本。 但從智慧快遞櫃公司的運營成果來看, 盈利希望渺茫。

首先,

運營智慧快遞櫃的成本不低, 一組智能快遞櫃的成本至少在萬元以上, 此外還有占地費、安裝與維護運營等成本。 其次, 智慧快遞櫃的盈利模式相對單一。

中郵速遞易母公司披露的財報顯示, 其公司目前主要有五種收費模式。 然而因為收費標準低, 廣告投放情況不理想, 中郵速遞易母公司2015年虧損4000余萬元;2016年的虧損額攀升至13億元, 負責速遞易業務的“成都我來啦”虧損5.03億元。

再例如豐巢科技, 2016年全年收入僅2254.59萬元, 淨利虧損2.49億元;2017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1.59億元, 淨利虧損2.75億元。

3

物流系快遞企業贏得先機

2017年,智慧快遞櫃行業發生了兩次較大的並購事件,快遞櫃市場隨即轉變為“兩軍對壘”,一方是速遞易+中國郵政+菜鳥,另一方是豐巢+e棧。

融資方面。除了中郵速遞易與豐巢科技收穫分別獲得了數十億元融資,遞易、富友、e棧等企業也紛紛獲得資金注入。

目前中國智慧快遞櫃企業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中郵速遞易和豐巢為代表的物流系企業逐漸成為行業中的龍頭企業;而協力廠商平臺中因為品牌眾多,主要發力細分市場和局部市場;電商系的京東、蘇甯易購平臺則快遞投放櫃數量相對較少,宣傳力度不大。

推廣智慧快遞櫃是為解決快遞末端難題。代收模式中,店面代收和自提櫃代收是主流服務模式。它們前者可以方便取件、管理較規範;後者取件時間靈活、更為安全私密、距離近。能在包裹量迅速增長的趨勢中,提高行業服務品質和便捷程度。

然而智慧快遞櫃的優勢明顯,短板也已顯現。快遞櫃行業的企業虧損嚴重,盈利模式仍有待開發。對消費者來說,使用快遞櫃時如遇損壞,快遞丟失,責任難以追究。

3

物流系快遞企業贏得先機

2017年,智慧快遞櫃行業發生了兩次較大的並購事件,快遞櫃市場隨即轉變為“兩軍對壘”,一方是速遞易+中國郵政+菜鳥,另一方是豐巢+e棧。

融資方面。除了中郵速遞易與豐巢科技收穫分別獲得了數十億元融資,遞易、富友、e棧等企業也紛紛獲得資金注入。

目前中國智慧快遞櫃企業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中郵速遞易和豐巢為代表的物流系企業逐漸成為行業中的龍頭企業;而協力廠商平臺中因為品牌眾多,主要發力細分市場和局部市場;電商系的京東、蘇甯易購平臺則快遞投放櫃數量相對較少,宣傳力度不大。

推廣智慧快遞櫃是為解決快遞末端難題。代收模式中,店面代收和自提櫃代收是主流服務模式。它們前者可以方便取件、管理較規範;後者取件時間靈活、更為安全私密、距離近。能在包裹量迅速增長的趨勢中,提高行業服務品質和便捷程度。

然而智慧快遞櫃的優勢明顯,短板也已顯現。快遞櫃行業的企業虧損嚴重,盈利模式仍有待開發。對消費者來說,使用快遞櫃時如遇損壞,快遞丟失,責任難以追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