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給我的孩子們

豐子愷先生師從弘一法師(李叔同), 以創作漫畫以及散文而知名。 先生一生留下了眾多的漫畫和文字, 他的作品看似簡單而漫不經心, 卻充滿了人生哲理。 我們選擇了先生一篇寫給孩子們的文章, 時隔這麼多年, 讀起來仍能讓我們對今天的生活有所反思, 這正是大師的無限智慧。

↑豐子愷先生在作畫(資料圖片)

我的孩子們!我憧憬於你們的生活, 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說出來, 使你們自己曉得。 可惜到你們懂得我的話的意思的時候, 你們將不復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 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瞻瞻!你尤其可佩服。 你是身心全部公開的真人。 你甚麼事體都像拼命地用全副精力去對付。 小小的失意, 像花生米翻落地了, 自己嚼了舌頭了, 小貓不肯吃糕了, 你都要哭得嘴唇翻白, 昏去一兩分鐘。 外婆普陀去燒香買回來給你的泥人, 你何等鞠躬盡瘁地抱他,

喂他;有一天你自己失手把他打破了, 你的號哭的悲哀, 比大人們的破產、失戀、喪考妣、全軍覆沒的悲哀都要真切。 兩把芭蕉扇做的腳踏車, 麻雀牌堆成的火車、汽車, 你何等認真地看待, 挺直了嗓子叫“汪——, ”“咕咕咕……”, 來代替汽油。 寶姊姊講故事給你聽, 說到“月亮姊姊掛下一隻籃來, 寶姊姊坐在籃裡吊了上去, 瞻瞻在下面看”的時候, 你何等激昂地同她爭, 說“瞻瞻要上去, 寶姊姊在下面看”。 甚至哭到漫姑面前去求審判。 我每次剃了頭, 你真心地疑我變了和尚, 好幾時不要我抱。

↑豐子愷作品《折得荷花渾忘卻 空將荷葉蓋頭歸》

你們的創作力, 比大人真是強盛得多哩:瞻瞻!你的身體不及椅子的一半, 卻常常要搬動它, 與它一同翻倒在地上;你又要把一杯茶橫轉來藏在抽斗裡, 要皮球停在壁上, 要拉住火車的尾巴, 要月亮出來, 要天停止下雨。 在這等小小的事件中, 明明表示著你們的弱小的體力與智力不足以應付強盛的創作欲、表現欲的驅使, 因而遭逢失敗。 然而你們是不受大自然的支配,

不受人類社會的束縛的創造者, 所以你的遭逢失敗, 例如火車尾巴拉不住, 月亮呼不出來的時候, 你們決不承認是事實的不可能, 總以為是爹爹媽媽不肯幫你們辦到, 所以憤憤地哭了, 你們的世界何等廣大!

阿寶!有一晚你拿軟軟的新鞋子, 和自己腳上脫下來的鞋子, 給凳子的腳穿了, 襪立在地上, 得意地叫“阿寶兩隻腳, 凳子四隻腳”的時候, 你母親喊著“齷齪了襪子”, 立刻擒你到藤榻上, 動手毀壞你的創作。 當你蹲在榻上注視你母親動手毀壞的時候, 你的小心裡一定感到“母親這種人, 何等殺風景而野蠻”罷!

↑豐子愷作品《瞻瞻的車(二)》

瞻瞻!有一天開明書店送了幾冊新出版的毛邊的《音樂入門》來。 我用小刀把書頁一張一張地裁開來, 你側著頭, 站在桌邊默默地看。 後來我從學校回來, 你已經在我的書架上拿了一本連史紙印的中國裝的《楚辭》, 把它裁破了十幾頁, 得意地對我說:“爸爸!瞻瞻也會裁了!”瞻瞻!這在你原是何等成功的歡喜, 何等得意的作品!卻被我一個驚駭的“哼”字喊得你哭了。 那時候你也一定抱怨“爸爸何等不明”。

↑豐子愷作品《阿寶兩隻腳,凳子四隻腳》

朋友們說我關心兒女。我對於兒女的確關心,在獨居中更常有懸念的時候。但我自以為這關心與懸念中,除了本能以外,似乎尚含有一種更強的加味。所以我往往不顧自己的畫技與文筆的拙陋,動輒描摹。因為我的兒女都是孩子們,最年長的不過九歲,所以我對於兒女的關心與懸念中,有一部分是對於孩子們——普天下的孩子們——的關心與懸念。他們成人以後我對他們怎樣?現在自己也不能曉得,但可推知其一定與現在不同,因為不復含有那種加味了。

↑豐子愷作品《乘風涼》,也可說是自家的真實寫照

有一個炎夏的下午,我回到家中了。第二天的傍晚,我領了四個孩子——九歲的阿寶、七歲的軟軟、五歲的瞻瞻、三歲的阿韋——到小院中的槐蔭下,坐在地上吃西瓜。夕暮的紫色中,炎陽的紅味漸漸消減,涼夜的青味漸漸加濃起來。微風吹動孩子們的細絲一般的頭髮,身體上汗氣已經全消,百感暢快的時候,孩子們似乎已經充溢著生的歡喜,非發洩不可了。最初是三歲的孩子的音樂的表現,他滿足之餘,笑嘻嘻搖擺著身子,口中一面嚼西瓜,一面發出一種像花貓偷食時候的聲音來。這音樂的表現立刻喚起了五歲的瞻瞻的共鳴,他接著發表他的詩:“瞻瞻吃西瓜,寶姊姊吃西瓜,軟軟吃西瓜,阿韋吃西瓜。”這詩的表現又立刻引起了七歲與九歲的孩子的散文的、數學的興味:他們立刻把瞻瞻的詩句的意義歸納起來,報告其結果:“四個人吃四塊西瓜。”

↑豐子愷作品《鑼鼓聲》

於是我就做了評判者,在自己心中批判他們的作品。我覺得三歲的阿韋的音樂的表現最為深刻而完全,最能全般表出他的歡喜的感情。五歲的瞻瞻把這歡喜的感情翻譯為(他的)詩,已打了一個折扣;然尚帶著節奏與旋律的分子,猶有活躍的生命流露著。至於軟軟與阿寶的散文的、數學的、概念的表現,比較起來更膚淺一層。然而看他們的態度,全部精神沒入在吃西瓜的一事中,其明慧的心眼,比大人們所見的完全得多。天地間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們的所有物,世間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們能最明確、最完全地見到。

↑豐子愷作品《洗硯寫春光》

我在平屋的南窗下暫設一張小桌子,上面按照一定的秩序而佈置著稿紙、信篋、筆硯、墨水瓶、漿糊瓶、時表和茶盤等,不喜歡別人來任意移動,這是我獨居時的慣癖。我——我們大人——平常的舉止,總是謹慎、細心、端詳、斯文。例如磨墨,放筆,倒茶等,都小心從事,故桌上的佈置每日依然,不致破壞或擾亂。因為我的手足的筋覺已經由於屢受物理的教訓而深深地養成一種謹惕的慣性了。然而孩子們一爬到我的案上,就搗亂我的秩序,破壞我的桌上的構圖,毀損我的器物。他們拿起自來水筆來一揮,灑了一桌子又一衣襟的墨水點;又把筆尖蘸在漿糊瓶裡。他們用勁拔開毛筆的銅筆套,手背撞翻茶壺,壺蓋打碎在地板上……這在當時實在使我不耐煩,我不免哼喝他們,奪脫他們手裡的東西,甚至批他們的小頰。然而我立刻後悔:哼喝之後立刻繼之以笑,奪了之後立刻加倍奉還,批頰的手在中途軟卻,終於變批為撫。因為我立刻自悟其非:我要求孩子們的舉止同我自己一樣,何其乖謬!

↑豐子愷作品《爸爸回來了》

兒女對我的關係如何?我不曾預備到這世間來做父親,故心中常是疑惑不明,又覺得非常奇怪。我與他們(現在)完全是異世界的人,他們比我聰明、健全得多;然而他們又是我所生的兒女。這是何等奇妙的關係!世人以膝下有兒女為幸福,希望以兒女永續其自我,我實在不解他們的心理。我以為世間人與人的關係,最自然最合理的莫如朋友。君臣、父子、昆弟、夫婦之情,在十分自然合理的時候都不外乎是一種廣義的友誼。所以朋友之情,實在是一切人情的基礎。“朋,同類也。”並育於大地上的人,都是同類的朋友,共為大自然的兒女。世間的人,忘卻了他們的大父母,而只知有小父母,以為父母能生兒女,兒女為父母所生,故兒女可以永續父母的自我,而使之水存。於是無子者歎天道之無知,子不肖者自傷其天命,而狂進杯中之物,其實天道有何厚薄于其齊生並育的兒女!我真不解他們的心理。

↑豐子愷作品《草草杯盤供笑語 昏昏燈火話平生》

近來我的心為四事所佔據了:天上的神明與星辰,人間的藝術與兒童,這小燕子似的一群兒女,是在世間與我因緣最深的兒童,他們在我心中佔有與神明、星辰、藝術同等的地位。

豐子愷

(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

光緒二十四年生,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石門鎮人。原名豐潤,又名仁、仍,號子覬,後改為子愷,筆名TK,是中國現代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音樂教育家、漫畫家、書法家和翻譯家,代表作品《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隨筆二十篇》《畫中有詩》《白鵝》《活著本來單純》《無用之美》。

感謝你的閱讀,晚安~

(責編:渠麗華)

那時候你也一定抱怨“爸爸何等不明”。

↑豐子愷作品《阿寶兩隻腳,凳子四隻腳》

朋友們說我關心兒女。我對於兒女的確關心,在獨居中更常有懸念的時候。但我自以為這關心與懸念中,除了本能以外,似乎尚含有一種更強的加味。所以我往往不顧自己的畫技與文筆的拙陋,動輒描摹。因為我的兒女都是孩子們,最年長的不過九歲,所以我對於兒女的關心與懸念中,有一部分是對於孩子們——普天下的孩子們——的關心與懸念。他們成人以後我對他們怎樣?現在自己也不能曉得,但可推知其一定與現在不同,因為不復含有那種加味了。

↑豐子愷作品《乘風涼》,也可說是自家的真實寫照

有一個炎夏的下午,我回到家中了。第二天的傍晚,我領了四個孩子——九歲的阿寶、七歲的軟軟、五歲的瞻瞻、三歲的阿韋——到小院中的槐蔭下,坐在地上吃西瓜。夕暮的紫色中,炎陽的紅味漸漸消減,涼夜的青味漸漸加濃起來。微風吹動孩子們的細絲一般的頭髮,身體上汗氣已經全消,百感暢快的時候,孩子們似乎已經充溢著生的歡喜,非發洩不可了。最初是三歲的孩子的音樂的表現,他滿足之餘,笑嘻嘻搖擺著身子,口中一面嚼西瓜,一面發出一種像花貓偷食時候的聲音來。這音樂的表現立刻喚起了五歲的瞻瞻的共鳴,他接著發表他的詩:“瞻瞻吃西瓜,寶姊姊吃西瓜,軟軟吃西瓜,阿韋吃西瓜。”這詩的表現又立刻引起了七歲與九歲的孩子的散文的、數學的興味:他們立刻把瞻瞻的詩句的意義歸納起來,報告其結果:“四個人吃四塊西瓜。”

↑豐子愷作品《鑼鼓聲》

於是我就做了評判者,在自己心中批判他們的作品。我覺得三歲的阿韋的音樂的表現最為深刻而完全,最能全般表出他的歡喜的感情。五歲的瞻瞻把這歡喜的感情翻譯為(他的)詩,已打了一個折扣;然尚帶著節奏與旋律的分子,猶有活躍的生命流露著。至於軟軟與阿寶的散文的、數學的、概念的表現,比較起來更膚淺一層。然而看他們的態度,全部精神沒入在吃西瓜的一事中,其明慧的心眼,比大人們所見的完全得多。天地間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們的所有物,世間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們能最明確、最完全地見到。

↑豐子愷作品《洗硯寫春光》

我在平屋的南窗下暫設一張小桌子,上面按照一定的秩序而佈置著稿紙、信篋、筆硯、墨水瓶、漿糊瓶、時表和茶盤等,不喜歡別人來任意移動,這是我獨居時的慣癖。我——我們大人——平常的舉止,總是謹慎、細心、端詳、斯文。例如磨墨,放筆,倒茶等,都小心從事,故桌上的佈置每日依然,不致破壞或擾亂。因為我的手足的筋覺已經由於屢受物理的教訓而深深地養成一種謹惕的慣性了。然而孩子們一爬到我的案上,就搗亂我的秩序,破壞我的桌上的構圖,毀損我的器物。他們拿起自來水筆來一揮,灑了一桌子又一衣襟的墨水點;又把筆尖蘸在漿糊瓶裡。他們用勁拔開毛筆的銅筆套,手背撞翻茶壺,壺蓋打碎在地板上……這在當時實在使我不耐煩,我不免哼喝他們,奪脫他們手裡的東西,甚至批他們的小頰。然而我立刻後悔:哼喝之後立刻繼之以笑,奪了之後立刻加倍奉還,批頰的手在中途軟卻,終於變批為撫。因為我立刻自悟其非:我要求孩子們的舉止同我自己一樣,何其乖謬!

↑豐子愷作品《爸爸回來了》

兒女對我的關係如何?我不曾預備到這世間來做父親,故心中常是疑惑不明,又覺得非常奇怪。我與他們(現在)完全是異世界的人,他們比我聰明、健全得多;然而他們又是我所生的兒女。這是何等奇妙的關係!世人以膝下有兒女為幸福,希望以兒女永續其自我,我實在不解他們的心理。我以為世間人與人的關係,最自然最合理的莫如朋友。君臣、父子、昆弟、夫婦之情,在十分自然合理的時候都不外乎是一種廣義的友誼。所以朋友之情,實在是一切人情的基礎。“朋,同類也。”並育於大地上的人,都是同類的朋友,共為大自然的兒女。世間的人,忘卻了他們的大父母,而只知有小父母,以為父母能生兒女,兒女為父母所生,故兒女可以永續父母的自我,而使之水存。於是無子者歎天道之無知,子不肖者自傷其天命,而狂進杯中之物,其實天道有何厚薄于其齊生並育的兒女!我真不解他們的心理。

↑豐子愷作品《草草杯盤供笑語 昏昏燈火話平生》

近來我的心為四事所佔據了:天上的神明與星辰,人間的藝術與兒童,這小燕子似的一群兒女,是在世間與我因緣最深的兒童,他們在我心中佔有與神明、星辰、藝術同等的地位。

豐子愷

(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

光緒二十四年生,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石門鎮人。原名豐潤,又名仁、仍,號子覬,後改為子愷,筆名TK,是中國現代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音樂教育家、漫畫家、書法家和翻譯家,代表作品《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隨筆二十篇》《畫中有詩》《白鵝》《活著本來單純》《無用之美》。

感謝你的閱讀,晚安~

(責編:渠麗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