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優秀”的惡性循環,你身邊有有這樣學霸嗎?

小明是個學霸。 一次考試中, 小明獲得了95+分的高分, 剛開始看到結果時, 他欣喜若狂。 但是, 隨後他開始懷疑自己的分數是碰巧考到的,

而不是靠自己的能力。 他開始過分懷疑自己, 深深認為自己不應該是這個分數。 當別人向他表達祝賀時, 他開始掩飾, 辯解說自己只是碰巧考了高分。 私底下, 因為他害怕別人發現自己能力不符(即使事實並不是如此, 但他卻堅持認為如此)。 小明開始努力學習, 準備著在下一次考試中證明自己。 到了下一次考試, 小明照樣考了95+, 但他又開始懷疑自己…..

故事中的小明, 很顯然, 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雖然這個惡性循環的結果看似是好的(小明獲得了高分), 但是如果小明在其中沒有能夠控制好自我懷疑和恐懼, 很容易陷入抑鬱。 、

無在學習生活中還是工作中, 都存在這樣的現象。 這種心理現象, 被稱為冒充者效應(假冒者綜合征)(Imposter Effect)。 這種效應會妨礙人們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已取得的成就。

這樣的人往往體現出如下特徵, 而且這些特徵本身會讓該效應加劇。

1.過分的勤奮、努力工作

儘管勤奮和努力工作是執著的人的良好品質。 但有冒充者綜合征的人們的動機卻有所不同。

他們的勤奮和努力工作, 是害怕別人發現他們與所獲得的成就不符, 所以沒日沒夜地努力成為別人心裡他們的樣子(儘管事實可能並非如此)。

2.“虛假感”

患有該綜合征的人們, 仿佛待著一副“好”的面具。 他們幾乎不或從不交流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而是說別人希望聽的或是喜歡聽的。 他們往往大力支持他人的想法而輕視自己的能力, 他麼認為這樣其他人就不會批評或討厭自己, 因為他們附和而又有禮貌。

3.洞察力和社交能力

他們往往能洞悉周邊的人(上級、同事、同學等), 然後和他們保持良好的社交關係。 當他們取得成就或是周邊的人讚賞時, 他們會認為這是因為良好的關係使然而不是自己的能力的確如此。

4.“悶聲發大財”

他們往往不在周邊的人面前展示自信, 因為他們不想把想法公開, 他們害怕與他人想法的衝突, 他們選擇不抵抗不衝突。

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嗎?還是你自己就是呢?

如何治療呢?

首先, 多點自信和自我肯定。 你的能力值這個價!

自己是為自己而活,

而不是活在別人眼裡。

找到同樣患有此類綜合征的人們, 然後敞開心扉, 卸下過多的心理負擔, 你會發現自己不是孤身一人在面對。

(但不得不承認, 這個效應有時候是好事不是嗎?呵, 矛盾的世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