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在藏北無人區“失聯”三小時

講述:牛 排 整理:汪蕾

“劉銀川, 30歲, 徒步愛好者, 2017年10月23日逃票進入藏北羌塘無人區進行徙步穿越, 迄今失聯已逾85天。 他的原定計劃是,

從西藏西北部的那曲地區雙湖縣進入羌塘無人區, 一路向北, 途經可哥西裡和阿爾金山無人區……”看到大自然的挑戰者劉銀川失聯, 我的心中是困惑的、矛盾的, 崇拜他的挑戰精神, 也遺憾其對生命的“輕率”, 但我也想, 這樣的人不正應該是最熱愛生命的嗎?

帶著這樣的疑問, 我給戶外達人牛排轉發了這條新聞, 試圖尋找答案:是否每一個極限探險、戶外驢友都嚮往這樣的冒險?牛排說起, 在去年10月“愛回西藏3”的行程中, 為了考察新一季的援建學校, 他同援藏幹部、藏族司機意外迷失在麥迪卡濕地無人區。 暴風雪中, 整整三個小時, 成了他人生最漫長的等待——

仿佛誤闖了動物的領地

那是在“愛回西藏3”電腦教室建設期的第二天,

援建學校是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區嘉黎縣初中。 那兩天的行程時間比較寬裕, 於是我打算去“愛回西藏4”的援建學校看一看。

“愛回西藏4”的計畫援建學校, 在那曲地區比如縣。 嘉黎和比如中間跨越了大片無人區——麥迪卡濕地, 與附近的那曲縣形成一個三角形:從嘉黎到比如走大路, 就要過那曲, 行駛三角形的兩個邊, 全程500多公里;抄近路, 相當於橫穿另一條邊, 路程只有大路的1/5, 但得穿越麥迪卡無人區的邊緣。

考慮到整個行程的安排, 我們希望能夠當天來回, 再三商量, 決定抄近路。 一名援藏幹部、一位藏族司機大哥, 加上我, 三人帶著乾糧和水同行。 麥迪卡濕地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濕地, 平均海拔4500米。 藏族大哥有很豐富的駕駛經驗, 知道橫穿到比如縣的方向, 但即便如此, 他也是第一次真正走這條路。

出發是在當天上午8點, 天氣晴好, 溫度是10℃。 約莫一個小時後, 我們的車進入了無人區。 這麼大的一塊土地, 狐狸、狼、野犛牛自由穿梭, 唯一不見的就是人。 能證明人存在的資訊,

只有土路上的輪胎痕跡。

在這裡, 你會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突兀, 人的個體已經成了微小的塵埃。 這種感覺就像在金華的八一街上, 忽然見到人群中有狼群在遊蕩。 我覺得我們就像是異族入侵者, 誤闖了動物的領地。 哪怕你來了, 也盡可能不要打擾。 或許, 這就是無人區存在的理由:我們不屬於這裡, 需要給自然敬畏和尊重。

這趟行程很順利, 大約花了4個多小時, 中午12點, 我們到達了比如縣城。 3小時的考察結束, 下午4點, 我們開始返程。

黑暗中, 我們沖進了犛牛群

不尋常的情況出現在返程途中的3小時後。 藏北天氣多變, 下午7點, 太陽剛落下, 天一下子就黑了, 隱約之中, 窗外開始飄雪。 不到半小時, 小雪就成了暴雪, 氣溫達到了零下6℃,

連來時隨處可見的野獸都不見了。

很快, 我們發現自己找不到來時的土路了, 地面只有白茫茫的雪。 周遭除了車燈沒有光, 撲面而來的雪覆蓋了所有的參照物。 晚上8點, 天已經完全黑了, 這時候, 我們已經兜兜轉轉一小時, 徹底迷失。

掏出手機, 信號也沒了, 和外界的聯繫斷了。 好在, 我們帶著充足的乾糧和水。 我打開手機GPS全球定位, 發現經緯度資訊還在, 心裡踏實了一點。 我想著車動一動, 總能找到有信號的地方, 把定位發出去, 再不濟等到第二天早上, 縣裡救援一定能到。

8點半, 我全程舉著的手機出現了一點微弱信號, 趕緊把GPS定位資訊通過短信發送給所在地區鄉政府的救援人員。 藏族大哥停下車, 打算在原地等待救援。

可是,就在我們心都定下來的時候,藏族大哥的一句話,讓我心裡“哐當”一下。他說,油可能撐不到第二天了。這是個最壞的消息,哪怕有食物和水,在這裡的低溫下,我們沒有提前準備專業防寒服,油燃盡了,凍死是最壞的結果。

這樣的等待,心裡最是荒涼。與其停車等死,不如再找他路。一邊找路,一邊找信號,我們重新開車。

也不知過了多久,一片白茫茫裡,我看到了車燈範圍裡,有一團團黑色的東西,對方還發出了慌亂的叫聲。

原來,黑暗中,我們沖進了犛牛群,它們正伏在地上休息,被這輛不速之客驚到了。這時候,藏族大哥卻是高興極了,他告訴我們,有這樣大群犛牛的地方,就一定有牧民,也一定會有取暖的大帳篷。

讓探險更安全,才是一個探險者該踏出的第一步

牛群中央,我們找到了犛牛的主人。他帶我們喝了熱乎乎的茶,並答應做嚮導,帶我們到大路,與救援車輛匯合。

從帳篷到大路,我們整整開了兩小時。這時候,我們才知道偏離最初的方向有多遠,帳篷已經是在無人區中心了。如果沒有遇到好心牧民,後果是什麼我沒敢想,直到現在還後怕。

晚上10點,我們終於在縣道605的盡頭與救援車匯合。我們按導航行駛近3小時、130公里返回嘉黎縣;救援車送牧民返回帳篷營地。沒想到,我們還沒到縣城,救援車的電話就打來了,他們也在麥迪卡濕地迷路了……

那一夜,我們誰都沒睡,一直等待救援車輛的消息。如果他們出不來,我們隨時就是救援車,再返程營救。天亮時分,終於傳來了他們安全返回的消息。

我們常說,最美的風景在人少的地方,原生態、純淨。或許,對於任何一名戶外探險愛好者而言,不被破壞、改造、污染的無人之境都是心中嚮往的秘境。很多驢友,都要在自己的驢途中樹幾塊精神里程碑,去探索、打卡。

但是,不論我們多麼追求、嚮往自由,我們都要尊崇自然的規則。也是這次無人區的意外失聯,讓我真正體驗到無人區環境的惡劣和風險。我也更明白,不論面對怎樣的挑戰和誘惑,生命和責任都是第一位的。過於無畏,實際是對社會、家人和自己的不負責,任何探險也都應該做好充足準備和風控,讓探險更安全,才是一個負責任的探險者該踏出的第一步。

可是,就在我們心都定下來的時候,藏族大哥的一句話,讓我心裡“哐當”一下。他說,油可能撐不到第二天了。這是個最壞的消息,哪怕有食物和水,在這裡的低溫下,我們沒有提前準備專業防寒服,油燃盡了,凍死是最壞的結果。

這樣的等待,心裡最是荒涼。與其停車等死,不如再找他路。一邊找路,一邊找信號,我們重新開車。

也不知過了多久,一片白茫茫裡,我看到了車燈範圍裡,有一團團黑色的東西,對方還發出了慌亂的叫聲。

原來,黑暗中,我們沖進了犛牛群,它們正伏在地上休息,被這輛不速之客驚到了。這時候,藏族大哥卻是高興極了,他告訴我們,有這樣大群犛牛的地方,就一定有牧民,也一定會有取暖的大帳篷。

讓探險更安全,才是一個探險者該踏出的第一步

牛群中央,我們找到了犛牛的主人。他帶我們喝了熱乎乎的茶,並答應做嚮導,帶我們到大路,與救援車輛匯合。

從帳篷到大路,我們整整開了兩小時。這時候,我們才知道偏離最初的方向有多遠,帳篷已經是在無人區中心了。如果沒有遇到好心牧民,後果是什麼我沒敢想,直到現在還後怕。

晚上10點,我們終於在縣道605的盡頭與救援車匯合。我們按導航行駛近3小時、130公里返回嘉黎縣;救援車送牧民返回帳篷營地。沒想到,我們還沒到縣城,救援車的電話就打來了,他們也在麥迪卡濕地迷路了……

那一夜,我們誰都沒睡,一直等待救援車輛的消息。如果他們出不來,我們隨時就是救援車,再返程營救。天亮時分,終於傳來了他們安全返回的消息。

我們常說,最美的風景在人少的地方,原生態、純淨。或許,對於任何一名戶外探險愛好者而言,不被破壞、改造、污染的無人之境都是心中嚮往的秘境。很多驢友,都要在自己的驢途中樹幾塊精神里程碑,去探索、打卡。

但是,不論我們多麼追求、嚮往自由,我們都要尊崇自然的規則。也是這次無人區的意外失聯,讓我真正體驗到無人區環境的惡劣和風險。我也更明白,不論面對怎樣的挑戰和誘惑,生命和責任都是第一位的。過於無畏,實際是對社會、家人和自己的不負責,任何探險也都應該做好充足準備和風控,讓探險更安全,才是一個負責任的探險者該踏出的第一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