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阿拉伯從“春”到“冬”,突尼斯為何走不出“閉環”?

阿拉伯從“春”到“冬”, 突尼斯為何走不出“閉環”?

文/古道君

1月14日, 是西方所謂阿拉伯之“春”7周年的日子, 作為那次活動的源頭和首發之地的突尼斯, 在一周前就爆發了大規模的街頭抗議活動, 並進一步引發騷亂和一系列暴力活動, 已有至少1人死亡、近100人受傷、超過800人被捕。 這次活動可以看做是對某花革命的紀念, 但其實也是對突尼斯現實的一個嘲諷, 因為突尼斯依然處在漫長的“冬天”, 西方一度歡呼雀躍的春天並沒有到來, 反倒是陷入動輒“上街”、動輒抗議的“閉環”。

阿拉伯之“春”, 是西方普世價值在中東的一次粗暴普及, 直到今天, CNN在報導此次突尼斯騷亂時依然稱, “這可以看作是民主健康運行的標誌”。 是的, 利比亞經過西方的武力痛擊, 已經宣佈死亡;敘利亞經過7年的戰亂, 雖然已經挺了過來, 但依然是“壞”的;伊朗在這7年來, 反倒是越活越滋潤, 這一定讓西方國家心裡更加堵得慌。

如果這些年來, 那次“春”雷給利比亞、敘利亞人民造成的災難他們看不見還情有可原, 因為就是他們自己再踏上幾腳之後留下的爛攤子;那麼, 認為突尼斯依然很“健康”, 則簡直可以說是“睜眼瞎”了, 只能說明他們的傲慢與偏見已經發展到了極致, 所謂的普世價值撞了南牆依然不回頭。

失業增多, 貧困依舊。 2011年以來, 突尼斯的公共債務從2010年占GDP份額的39.2%攀升至2016年的60.6%, 貨幣第納爾相比美元貶值近40%, 通脹率儘管保持在個位數, 但卻不斷攀升並接近兩位數, 約有15.5%的人處於貧困線以下, 而年輕人的失業率則上升至驚人的35%, 這導致很多年輕人在生存及機會的誘惑之下, 在過去幾年鋌而走險加入“伊斯蘭國”。

政局動盪, 內耗不斷。 自前總統本·阿裡下臺後, 突尼斯各派勢力陷入內耗內鬥, 政局持續動盪, 一度政治暗殺盛行, 7年經歷了9屆政府, 在這種情況下, 哪屆政府都沒有時間、沒有精力、沒有能力解決至關重要的國家深層次的經濟發展問題。 2015年一系列的恐襲,

更是令突尼斯的旅遊業幾乎停擺, 經濟狀況雪上加霜。

腐敗嚴重, 收效甚微。 “國際危機組織”指出, 突尼斯處處存在腐敗, 表現為受賄、裙帶關係、濫用權力、官官相護等。 有項2016年的調查顯示, 78%的突尼斯人認為腐敗狀況比革命前更加嚴重, 這導致每年損失約7.27億歐元。 但因為半議會制半總統制的混合整體削弱了總統及政府的權力, 導致反腐工作寸步難行、成效甚微。

突尼斯一度因為避免了類似利比亞、敘利亞那樣的暴力和戰爭, 被視為民主轉型的“典範”, 在國內政治過渡中發揮過重要協調作用的“突尼斯全國對話機構”還因此被授予2015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然而, 在華麗外衣之下, 被“攪屎棍”攪起的污穢和臭氣, 那些西方的大老爺們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這既是出於自傲、自負、自大, 也是因為並不關乎自身的痛癢。

此次突尼斯騷亂起因於政府縮減預算和增加稅收, 儘管總統埃塞卜西1月14日承諾將會重視貧困人口, 改善居民生活, 增加社會福利, 尤其重點解決年輕人就業問題, 但這只能是安撫情緒以解燃眉之急,甚至只能是拆東牆補西牆,對國家經濟的長遠發展無異於飲鴆止渴。從長遠來看,埃塞蔔西政府有加強基礎設施投資建設以及創造就業機會的良方嗎?民眾有足夠的耐心、會給其時間和機會嗎?否則,突尼斯只能是陷入民眾上街——經濟下滑——繼續上街的“閉環”。

但這只能是安撫情緒以解燃眉之急,甚至只能是拆東牆補西牆,對國家經濟的長遠發展無異於飲鴆止渴。從長遠來看,埃塞蔔西政府有加強基礎設施投資建設以及創造就業機會的良方嗎?民眾有足夠的耐心、會給其時間和機會嗎?否則,突尼斯只能是陷入民眾上街——經濟下滑——繼續上街的“閉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