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時候的門頭溝又在什麼地方?

“門頭溝”具體是指哪條溝穀?具體在什麼地方?它又是怎樣成為區名的呢?

在明清時期, 門城地區(龍泉鎮)屬宛平縣玉河鄉。 從橫嶺到大峪村有一條東西向長達11千米的溝穀, 北面是九龍山, 南面是南大樑, 唐末修建的玉河古道即沿著這條溝谷向西, 通往門頭溝區腹地的齋堂川, 遠行山西及內蒙古。 現在的門頭口村是這條溝穀中的一個重要節點。 從這個節點向西, 溝穀狹窄, 坡度逐漸加大;從這個節點向東, 溝穀逐漸開闊, 地勢漸趨平坦。

黃草梁長城

家台關城

明代, 都城北京長期受到蒙古威脅, 朝廷在京西山區修建了內長城, 作為保護京城的最後一道防線。 朝廷還在每條山路的關鍵部位修建了關城, 駐軍把守。 當時, 門頭口村也建有一座扼守古玉河大道咽喉的關城, 關城的駐軍承擔守備、緝匪、收稅等事務。 入清之後, 長城內外一統, 京城西部的關城失去了軍事作用, 關城的城臺上修建起了廟宇, 逐漸演變成過街樓。 由於玉河古道從關城下面通過, 而關城的門洞又是拱券形的, 所以人們就把這座建築稱為“券門”, 依諧音叫作“圈門”。 以過街樓為界, 這條溝穀分成了兩部分, 過街樓以西稱為“門頭溝”,

意思是“圈門前頭的溝穀”;過街樓以東, 以地處溝穀出口的村莊命名, 叫作“大峪溝”。 這是“門頭溝”名字由來較為權威的說法。

圈門過街樓

門頭溝北側的九龍山下蘊藏著豐富的煤炭資源, 早在遼代, 這一帶的煤炭開採業就已經初具規模;到了元代, 煤炭已經成為大都(今北京)城市生活中廣泛使用的燃料,

門頭溝一帶的煤炭行業日益興盛;明清時期, 京西煤炭逐漸成為京城的主要生活能源, 而當時京西的煤窯主要集中在門頭溝。 據統計, 明清時門頭溝的煤窯不下百座。 採煤業的發達, 促進了這一地區的繁榮發展, 定居於此的人也越來越多, “井屋鱗次, 煙火萬家”。 從東向西, 沿著溝谷兩側, 形成了門頭口、寬街、爐灰坡(龍鳳坡)、東店、中店、西店、冉家樓、孫橋、梁橋、天橋浮、拉拉湖、孟家胡同、橫嶺、匣石窯、官廳等村莊和居民點, 溝谷中房舍連綿不斷, 號稱“十三裡長街”。

門頭溝煤礦舊景

近代, 外國侵略者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之後, 也開始覬覦中國首都近旁的門頭溝煤礦。 清同治元年(1862年), 英國大使館翻譯柏卓安最先進入門頭溝,

對這裡的煤炭資源進行了調查。 此後, 美籍採礦工程師龐伯裡、美國地質學家崩派、英國商人海德遜、德國地質學家李希霍芬、德國人梭爾等, 紛紛進入京西進行地質考察, 並寫出了一些考察報告。 其中一部地質考察著作, 將九龍山南麓、溝穀中過街樓以西的產煤產區, 稱為“門頭溝煤田”, “門頭溝”一詞首次出現在近代著作之中。 在此後的文獻中, “門頭溝”就正式成為京西煤炭產區的名稱。

1917年, 位於圈門東側的中英合辦裕懋煤礦公司改稱為“中英合辦門頭溝煤礦公司”, 這是當時北京最大的煤礦企業。 從此, “門頭溝”的名字就隨著煤炭的遠銷傳播到了海內外。 那時, 一說到“門頭溝”, 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煤炭;提到煤炭, 人們也自然會想到“門頭溝”。

1947年,北平特別市在此地設立“門頭溝鎮”,這是“門頭溝”三個字第一次作為行政區劃名稱使用。1949年7月,北平市人民政府成立“門頭溝區”,之後,門頭溝地區的行政區劃和政區名稱多次調整,直到1958年5月,“門頭溝”作為市轄區名才固定了下來,沿襲至今。

【北京門頭溝】

北京的母親河·永定河

北京最高峰·東靈山

京師第一寺·潭柘寺

京西古村落群

北京道路的活化石·京西古道

北京民俗文化聖地·金頂妙峰山

人們也自然會想到“門頭溝”。

1947年,北平特別市在此地設立“門頭溝鎮”,這是“門頭溝”三個字第一次作為行政區劃名稱使用。1949年7月,北平市人民政府成立“門頭溝區”,之後,門頭溝地區的行政區劃和政區名稱多次調整,直到1958年5月,“門頭溝”作為市轄區名才固定了下來,沿襲至今。

【北京門頭溝】

北京的母親河·永定河

北京最高峰·東靈山

京師第一寺·潭柘寺

京西古村落群

北京道路的活化石·京西古道

北京民俗文化聖地·金頂妙峰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