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司法部研究推進“互聯網+”公共法律服務工作

法制網北京2月23日訊 記者蔡長春 如何將“互聯網+”全面應用於公共法律服務領域, 用這一全新的朝陽法律服務模式, 推動公共法律服務整體跨越“有沒有”發展階段, 全力邁向“好不好”新發展時期, 讓人民群眾共用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是司法部在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中著重考慮的問題。 去年以來, 司法部加強頂層設計, 統籌協調各方面資源, 著力研究推進“互聯網+”公共法律服務工作, 制定總體方案, 彙聚全國38萬多家法律服務機構資料和139萬多名從業人員資料, 遴選了475個法律服務機構和925名法律服務人員,

組建了法律諮詢專家團隊, 健全完善了運行管理制度規範, 並與各省完成了資料對接, 服務模式及平臺已經初步建立。

2月23日, 司法部部長張軍、副部長熊選國聽取了司法部有關司局和委託服務機構關於“互聯網+”公共法律服務工作進展情況的彙報, 研究加快推進的具體措施。 張軍指出, 推進“互聯網+”公共法律服務, 是司法行政工作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舉措, 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具體體現, 也是徹底改變司法行政公共法律服務業務不協同、地域不均衡、發展不充分、供給不到位等方面的不足, 補齊“短板”、補強“弱項”的關鍵環節。

要更新理念, 明確我們這項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充分服務而不是意在管理, 切實運用好新技術, 改革創新好機制, 使公共法律服務更加貼近民意, 服務民生, 任何人遇到任何法律問題, 都可以足不出戶隨時隨地獲得私人定制、貼身不走、時刻線上、精准普惠的法律服務。 通過建起法律法規知識庫、案例庫和提供網上諮詢服務, 有力推動全社會更加自覺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解決發展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 養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觀念, 同時可以做到網上化解矛盾糾紛, 瞭解掌握社情民意, 促進社會治理法治化水準的提升。 通過“互聯網+”與公共法律服務的有效結合, 在為人民群眾提供及時、精准、普惠公共法律服務的同時,
檢驗、倒逼司法行政各項工作上層次上水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