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營救幾千猶太難民,襄助刺殺希特勒,他卻只是個默默無聞的中國人

前言:電視劇《最後一張簽證》中, 由陳寶國飾演的外交官魯懷生, 在德軍佔領下的維也納, 出於人道主義頂著上峰的壓力給數以千計的猶太人發放前往上海的簽證。

其實, 魯懷生的歷史原型是駐維亞納總領事何鳳山先生, 但中國對猶太人的救助並非何先生的個人義舉, 而是國家級別的外交行為。

魯懷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中國駐德國及其佔領下的維也納等地的外交機構給予大批遭受迫害的猶太人前往上海的簽證, 這其中的關鍵人物是時任駐德大使陳介。

陳介(1895——1950), 湖南湘鄉人, 早年先後畢業于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和德國柏林大學。 抗戰期間任駐德大使。 1938年, 奧地利被德軍佔領。

因此, 被譽為“中國辛德勒”的何鳳山成為了陳介的下屬。 世人皆言“弱國無外交”, 而抗戰又需要德國提供的武器裝備。

何鳳山回憶:“他(陳介)以為希特勒既然反猶太人,

我國為維持中德邦交, 不能與他唱反調。 某次長途電話中, 他指示應對簽證加以限制。 ”

猶太人

當時, 中德關係正在急劇降溫, 以法肯豪森將軍為首的德國顧問團在希特勒的壓力下已經回國。 陳介於1938年6月臨危受命、出任駐德全權大使。

他的工作壓力可想而知——在9月到達柏林後,

在長達兩個多月的時間裡因希特勒拒見而未能遞交國書。 陳介堅持到12月, 等到局面有所緩和, 才將國書遞交成功。

也正是由於陳介的堅持, 中國與德國在1938年10月續簽了一年的《中德易貨新合同》。 在此後一年的時間內, 德國繼續向中國提供抗戰所需的武器裝備, 支援了國內的抗日鬥爭。

中德關係

除了參與救助猶太難民, 陳介還參與了一次秘密的外交活動, 這便是鮮為人知的中國對德國國內抵抗運動的支持。

自1933年以來, 德國國內對侵略戰爭的抵制乃至反抗便風起雲湧。 特別是侵蘇戰爭開始後, 隨著德軍在東線戰場上連遭敗績, 國防軍內部的抵抗運動便一浪高過一浪。

這些絕密情報都通過陳介源源不斷地發回國內, 並經重慶傳達給英國和美國。

陳介於1943年7月結束旅德生涯。 隨後, 一筆來自中國的三萬美元的匯款便被送達德國抵抗組織的帳戶。 這些資金被連續六次用於行刺希特勒, 包括家喻戶曉的1944年7月20日發生的“瓦爾基裡行動”。

刺殺希特勒

這些行動雖然相繼失敗, 但在當時艱苦卓絕的條件下, 也實屬難能可貴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