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31”條出臺後 北大遭臺灣學生“哄搶” 報考人數增加5倍!

4月14日, 第十一次台青之友沙龍:‘31條’大家談”在北京大學舉行, 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知名高校的臺灣碩、博士研究生以及在北京創業、就業的臺灣青年及經常往來兩岸的青年代表20余人參加了本次論壇。

第十一次台青之友沙龍現場

“‘31條’出臺後, 第一個告訴我這個消息的還是臺灣朋友, 大家對‘31條’內容有很多期待。 更讓我感動的是, 他們在‘31條’以外還提出了很多建議。 ”“31條”措施出臺後, 民革中央聯絡部部長李靄君的心情十分的激動。

民革中央聯絡部部長李靄君

就業臺灣青年代表邱瓊怡也談到了在“31條”出臺後自己再回臺灣感受到的新變化, “很多親朋好友都來問我在大陸求學就業的建議, 計畫把小孩送到大陸來拓展視野”。

“今年申請報考北大的臺灣學生數量是往年的四到五倍, 報到率也有望提升至80%到90%”。 北京大學港澳臺辦公室惠濟州老師透露, 今年北大對台招生規模和品質都比往年有了很大進步, 這與“31”條措施的出臺有著很大關係。

為了讓來到北大的台生學得好, 在大陸留得下, 更好地為兩岸交流做出自己的貢獻, 據林思聰老師介紹, 北京大學就業指導中心為台生提供了同大陸學生一樣無差別的管理和服務。

民革企業家代表團仔圓妞品牌文化發展(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崢與華燦工廠董事長楊學兵介紹了扶助臺灣青年創業、就業的相關工作。 華燦工廠一年多接收了16個臺灣實習生, 其中最長實習了五個月, 最短兩個月, 並與臺灣實習生深入交流, 從企業宣傳冊到品牌牆都有他們的參與。 “我們本身就是創業團隊, 大家都是青年人, 很快就融合了”。 楊學兵十分歡迎有意向留在大陸發展的臺灣青年來到華燦工廠實習就業。

華燦工廠董事長楊學兵

“憑藉一己之力, 靠本科學歷想出來創業其實是非常難的”。 談及在大陸創業經驗, 民革企業家代表們紛紛建議臺灣青年先就業再創業。

據瞭解, “台青之友沙龍”每季度舉辦一次, 自2014年創辦以來已成功舉辦十次, 活動先後就兩岸青年情感溝通、兩岸關係發展願景、臺灣青年在大陸學習生活狀況、兩岸青年文創產業合作、台青看“兩會”、建言“十三五規劃”、 職場規劃分享等主題開展交流研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