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德邦對標順豐,順豐對標誰?

向更強者學習, 這是一條行業內的「對標鏈」。

作者 | 楊宏遠, 編輯 | 小L

上市後的德邦開始更強調快遞, 「順豐」在德邦董事長崔維星的口中出現的次數也開始多了起來。

今年1月15日德邦上市前夜, 崔維星明確提到:「德邦要發展, 要做快遞, 有個繞不過去的話題, 就是如何跟順豐競爭。 」

1、兩個「老大」之間暗潮湧動

因為有相同的特質, 德邦和順豐很多時候會被比較。

他們都是各自領域的領頭企業, 都是靠直營起家的網路, 都是行業標準化的標杆。

快遞和快運互相跨界滲透早已開始。 2013年, 德邦快遞上線;2015年, 順豐正式推出重貨業務。

德邦已經將發展目標定位為「以物流為核心的綜合供應商」, 順豐也在年報中將自己定位為「快遞物流綜合服務提供者」。

進入快遞市場對於德邦來說, 是一次重大的戰略轉型, 是德邦2012年請諮詢公司麥肯錫做過詳細論證後才決定實施的。

「純粹以運輸貨物重量作為業務類型劃分的標準越來越模糊, 所以快遞企業也可以依託既有網路向零擔領域滲透。 」崔維星在一次採訪中表示。

中國快遞市場很久沒有出現新勢力, 市場份額基本已經被順豐、EMS、「通達系」、百世等瓜分完畢, 大批二線快遞企業或轉型或退出。

這時候的全行業, 其實需要出現一位元挑戰者。

德邦, 就是這個挑戰者。 但也是一名新兵, 需要從頭做起。

2、學的是服務 走的是差異化路線

「謙虛、學習、改變 」崔維星在今年的德邦年會上著重提了這三個詞, 學習一直是崔維星和德邦團隊的特質。

德邦要向誰學習?崔維星的答案是向諮詢公司學習, 向華為學習, 向競爭對手學習。

德邦也是向來善於尋找對標物件。 早年間, 德邦的對標對象是華宇。 據說, 2004年, 崔維星去當時的零擔市場老大華宇物流的貨場裡參觀, 被裡面堆積如山的貨物震撼住了。 當時華宇的營業額是德邦的十倍不止。 回來之後, 崔維星的心裡滿是羡慕。 幾年之後, 德邦超越一眾對手, 登上了「中國零擔第一」的寶座。

「向競爭對手學習, 主要還是向順豐學。 他們的很多快遞方法簡單有效, 我們要好好研究。 只有將優秀的快遞經驗學到手, 提升水準, 才能給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

如今的崔維星每次提到順豐的同時, 也會強調四個字——「客戶體驗」。

「希望我們的送貨上樓、異地調貨、上門安裝、接貨時效能產生天翻地覆的改進,

希望我們的客戶體驗能產生天翻地覆的改進。 當然, 客戶體驗不僅僅是基礎服務, 我們還要針對不同的市場、不同的行業推出好的產品。 在具體落地時我們一定要面對現實, 找最好的行業專家一起制定方案, 下最大的功夫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 更好地服務客戶。 」這是崔維星對團隊的要求。

具體業務的開展, 德邦快遞並沒有選擇和順豐直面競爭, 最終選擇的是差異化路線。

麥肯錫向德邦提出轉型做快遞的建議之後, 經過充分論證崔維星最終選擇了3公斤~60斤重的貨物, 也就是「大件快遞」, 作為德邦快遞主攻的方向。

高端快遞業務板塊, 德邦在時效方面尚沒有和順豐競爭的實力, 在通達系把控的電商件市場,德邦在成本方面也不具備優勢。

3公斤~60斤重的貨物,是德邦在零擔業務上優勢的延伸,也是順豐和通達系一時之間不能吃下的市場。德邦快遞的差異化服務還有其他快遞公司不願意做的安裝加固,擦拭包裝,送貨上樓等等。這種差異化服務正逐步被消費者接受。

3、這是一條行業內的「對標鏈」

保持業務增長,是一家公司的生命線。作為一家有野心有衝勁的公司,必須在傳統業務峰值到來之前找到新的業務衝擊點。

2011年,德邦已經成為高價值零擔細分市場的領先者。僅憑藉對零擔市場的滲透難以支撐德邦未來的發展目標,新業務志在必行。

而產生新業務的最佳選擇是什麼?

通過生成新業務選項、篩選新業務、優先排序確定實施路徑、建設新業務四個步驟,麥肯錫對德邦的優勢進行了分析,對近300個潛在新業務進行層層的遞迴分析,得出了德邦新業務的實施路徑。

這個新業務的最優解,就是快遞。

崔維星承認,在此之前他從未想過要進入快遞這個領域。但是他隨即認識到,零擔物流這個市場目前增長已趨緩慢,轉型做快遞非常有必要。

已經成長為巨頭的順豐和德邦,在業務拓展方面,面臨相似的窘境,兩者核心業務都是高端業務,市場有限,必須尋找突破。

在很多零擔網路與德邦對標的時候,德邦卻早已把對標對象瞄準了順豐。那麼,順豐又會對標誰呢?

王衛認為,順豐未來最大的競爭對手是科技公司。

2017年年報中,順豐控股在科技投入共計16.04億元。這個數字是順豐專門披露的,旨在強調順豐的科技特色。順豐高管還表示,2018年,順豐控股將向物流科技集團轉型;另一方面,以自身的研究成果帶動整個行業的智慧化水準提升,引領中國物流科技發展。

追逐更強的對手,是一家公司保持進取心和鬥志的最好方法。這條行業的「對標鏈」,也是這個行業保持增長和創新的動力所在。

*運聯傳媒原創出品,轉載請聯繫授權

在通達系把控的電商件市場,德邦在成本方面也不具備優勢。

3公斤~60斤重的貨物,是德邦在零擔業務上優勢的延伸,也是順豐和通達系一時之間不能吃下的市場。德邦快遞的差異化服務還有其他快遞公司不願意做的安裝加固,擦拭包裝,送貨上樓等等。這種差異化服務正逐步被消費者接受。

3、這是一條行業內的「對標鏈」

保持業務增長,是一家公司的生命線。作為一家有野心有衝勁的公司,必須在傳統業務峰值到來之前找到新的業務衝擊點。

2011年,德邦已經成為高價值零擔細分市場的領先者。僅憑藉對零擔市場的滲透難以支撐德邦未來的發展目標,新業務志在必行。

而產生新業務的最佳選擇是什麼?

通過生成新業務選項、篩選新業務、優先排序確定實施路徑、建設新業務四個步驟,麥肯錫對德邦的優勢進行了分析,對近300個潛在新業務進行層層的遞迴分析,得出了德邦新業務的實施路徑。

這個新業務的最優解,就是快遞。

崔維星承認,在此之前他從未想過要進入快遞這個領域。但是他隨即認識到,零擔物流這個市場目前增長已趨緩慢,轉型做快遞非常有必要。

已經成長為巨頭的順豐和德邦,在業務拓展方面,面臨相似的窘境,兩者核心業務都是高端業務,市場有限,必須尋找突破。

在很多零擔網路與德邦對標的時候,德邦卻早已把對標對象瞄準了順豐。那麼,順豐又會對標誰呢?

王衛認為,順豐未來最大的競爭對手是科技公司。

2017年年報中,順豐控股在科技投入共計16.04億元。這個數字是順豐專門披露的,旨在強調順豐的科技特色。順豐高管還表示,2018年,順豐控股將向物流科技集團轉型;另一方面,以自身的研究成果帶動整個行業的智慧化水準提升,引領中國物流科技發展。

追逐更強的對手,是一家公司保持進取心和鬥志的最好方法。這條行業的「對標鏈」,也是這個行業保持增長和創新的動力所在。

*運聯傳媒原創出品,轉載請聯繫授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