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蘭州博多恩醫院, 甘肅第一所西醫醫院的百年往事

蘭州博多恩醫院,

甘肅第一所西醫醫院的百年往事

4月11日, 一個難得的晴天, 風和日麗, 黃河北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內, 一座青磚小洋樓, 門口上方, 紅色橫幅“紀念博多恩醫院100周年”將它裝點出濃濃的喜氣。 這座小洋樓如今是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的辦公場所, 百年前這裡是剛剛誕生的甘肅第一所西醫醫院。 它的誕生也意味著, 甘肅從此有了一所正式的西醫診療機構。

那麼, 這座醫院是如何建立的?當年, 曾發生了哪些故事呢?今天, 就讓我們聆聽寇建國講述的故事。

一個美國人的心願

說起蘭州乃至甘肅歷史最悠久的醫院, 應該是蘭州市北濱河路毗鄰白塔山公園的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 今天, 我們走在這座醫院內, 依舊能感受出它的厚重, 它經歷過風雨後的滄桑。 醫院仍然完好保存著一部分百年前博多恩醫院的舊址, 這是甘肅第一所西醫醫院。

這所西醫醫院的建立, 要從一個美國人說起。 這個美國人就是博多恩。 他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 這個故事還有一個主角金品三, 他們是兩個素不相識的外國人, 但卻因為在中國, 在甘肅蘭州的一所西醫醫院而關聯在了一起。

博多恩是一名美國人,

全名是威廉·博多恩(Mr.William Borden), 1887年11月1日生於美國芝加哥庫克縣。 他出生在一個富商家庭, 是波頓食品乳業的繼承人。 在1904年時, 便已成為百萬富翁。 17歲那年, 得到了一份高中畢業禮物——環遊世界。 在一位雇員的陪同下, 他遊歷了日本、中國、印度、埃及、敘利亞、土耳其、瑞士、法國及英國。

1909年, 耶魯大學畢業後的博多恩加入教會組織“內地會”。 他有了前往中國甘肅宣教的想法。 1912年, 他開始前往中國甘肅。 這是一個環繞大半個地球的行程。 他從美國東海岸出發, 一路經歐洲、地中海, 抵達埃及。 在埃及, 他準備先學習一段時間, 以便更好地服務。 誰知, 一個意外讓他驚喜, 有一天, 在開羅的愛資哈爾大學, 他見到了一位來自中國甘肅的留學生。 這似乎是冥冥中註定和甘肅有緣。

可是, 天不遂人願。 博多恩在埃及感染了腦膜炎病逝, 年僅26歲, 此時, 他僅僅在埃及學習了幾個月。 博多恩去世後, 其父母遵從他的遺願, 將他遺留下的奉獻款25萬美元捐資給“內地會”, 計畫在甘肅蘭州建立“博多恩醫院”, 用來紀念博多恩。 這就是博多恩醫院的由來。

不過, 在偏遠的西北, 要修建一所醫院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 誰來承擔這個重任呢?

金品三肩負的重任

後來, 修建醫院的重任落到了金品三先生的身上。

金品三是英國人, 其父金輔仁是“內地會”最早期的宣教士之一, 于1875年7月14日抵達中國, 先後在甘肅、陝西和湖北等地工作。 金品三於1887年11月20日出生於中國陝西漢水一隻行船上。

金品三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 他父親把他送到英國讀完小學, 又到中國山東讀完了中學。 後又返回英國, 就讀于愛丁堡大學, 獲得全科醫士學位。 1911年1月, 金品三再次到中國, 先後在安徽安慶、河南開封、山西臨汾等地學習工作。

1914年, 金品三前往甘肅蘭州負責興建一所新醫院——博多恩醫院。 無疑這是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工作。當時,正是民國初期,交通不便,治安狀況也不好,要跋涉數千里前來新建一所醫院的難度可想而知。還有一點,西北的西醫人才匱乏,醫院好建,醫生護士難找。

儘管困難如此之大,金品三還是毫不猶豫接了這個重任。他1914年2月到達蘭州,同年底,在黃河北岸買下一大片背山面河的臺地作為院址,1915年初開始動工興建醫院。1918年4月,博多恩醫院建成完工。醫院正門上方掛上了一面很大的“博多恩醫院”金字牌匾,正式揭幕。

金品三一面主持院務,一面培訓中國醫生。當時西北地方十分落後,所以博多恩醫院不僅是甘肅第一家西式醫院,而且是全省唯一一所綜合性醫院。

這所醫院設備相當完善,設有門診室、手術室、化驗室、藥房,另設有男病人床位80張、女病人床位40張,此外還設有特殊病房專供特殊病人使用,醫院為工作人員建有兩處醫生住宅和一處護士住宅,博多恩醫院熱情服務各族人民群眾,拯救了許多人的生命。5年後他們開始收治麻風病人,到1926年又增設了一所麻風病院。

金品三從山西來甘肅時,只帶著一位醫學生劉萃賚 (Liu Shui-lai)做他的助手。1915年12月,金品三的摯友高金城醫生也從河南來到博多恩醫院,幫助他料理整個醫院的工作,成為他不可多得的幫手。來自英國倫敦的25歲的巴樂德醫生也加入了他們的團隊。高金城曾受黨組織委託,在河西走廊營救西路軍流散及被俘紅軍時,被軍閥殺害。

救死扶傷,傳播大愛

作為甘肅第一所正式的西醫醫院,他們給甘肅帶來的貢獻有兩點,一是救死扶傷,二是開辦培訓班培養醫療人才。

博多恩醫院的醫生們參加了甘肅許多疫情防控工作,參加了海原大地震的救死扶傷。1916年10月,巴樂德醫生在洮州遏止肺病的擴散。在行醫過程中,金品三還曾負傷。事情是這樣的,金品三和天水醫學生吳寶瑛前往天水一帶巡診,救治了600位病人、做了40台手術。返回途中,他們在通渭馬營救治了500位病人。誰知,在他們住宿的客棧,金品三被小偷刺傷腹部。小偷被扭送官府時,金品三寬恕了他。

金品三他們離開通渭馬營時,當地的兩百多人自發將他們護送出馬營。由此可見金品三先生的醫者心腸和仁義胸懷。他們開辦的醫護人員培養與訓練班,首期招收了12名醫學生,天水吳寶瑛是第一屆學員。第二屆有14人畢業。

1920年11月22日,海原遭遇八級地震,巴樂德醫生接到靜甯縣縣長的親筆函,請他前去救治傷患。當時,縣裡有幾百人死傷,大量房屋倒塌。巴樂德醫生立刻前往搶救,跋涉6天才趕到災區。臨時醫院是一個大帳篷,縣長叫人到各處敲鑼通知傷者前來就醫。另一位傳教士金樂婷在文章《大西北的呼喚》中詳細記述了他們救災的經過。後來,他們還在蘭州市中心、在河州建立了診所醫院。

1927年時局變動。5月,金品三率領全省宣教士及其眷屬,乘坐羊皮筏子,離開蘭州前往包頭,準備經北京轉道沿海。6月5日,在河套段張家坳,筏子全部擱淺,金品三下水搶救,因體力不支,被捲入漩渦中不幸遇難。

博多恩醫院1951年由蘭州市人民政府接管,命名為“蘭州市人民醫院”,1970年命名為“蘭州市傳染病醫院”,1978年更名為“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

如今,我們走在這座青磚水泥的西洋式建築內,能感受出一種靜謐,一種無言的大愛,當年醫院的兩塊匾及大量的資料,在向我們展示曾經的往事。樓的東側,立著“博多恩醫院院長金品三先生紀念碑”字樣的石碑,殘破中透出一種堅韌。

石碑下列著醫院學生的名字,許多熟悉的名字讓人肅然起敬,他們是甘肅西醫界早期的開路者和實踐者。

講述人: 寇建國 甘肅省基督教協會副會長

王文元(蘭州老王)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歡迎朋友們轉發分享。

無疑這是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工作。當時,正是民國初期,交通不便,治安狀況也不好,要跋涉數千里前來新建一所醫院的難度可想而知。還有一點,西北的西醫人才匱乏,醫院好建,醫生護士難找。

儘管困難如此之大,金品三還是毫不猶豫接了這個重任。他1914年2月到達蘭州,同年底,在黃河北岸買下一大片背山面河的臺地作為院址,1915年初開始動工興建醫院。1918年4月,博多恩醫院建成完工。醫院正門上方掛上了一面很大的“博多恩醫院”金字牌匾,正式揭幕。

金品三一面主持院務,一面培訓中國醫生。當時西北地方十分落後,所以博多恩醫院不僅是甘肅第一家西式醫院,而且是全省唯一一所綜合性醫院。

這所醫院設備相當完善,設有門診室、手術室、化驗室、藥房,另設有男病人床位80張、女病人床位40張,此外還設有特殊病房專供特殊病人使用,醫院為工作人員建有兩處醫生住宅和一處護士住宅,博多恩醫院熱情服務各族人民群眾,拯救了許多人的生命。5年後他們開始收治麻風病人,到1926年又增設了一所麻風病院。

金品三從山西來甘肅時,只帶著一位醫學生劉萃賚 (Liu Shui-lai)做他的助手。1915年12月,金品三的摯友高金城醫生也從河南來到博多恩醫院,幫助他料理整個醫院的工作,成為他不可多得的幫手。來自英國倫敦的25歲的巴樂德醫生也加入了他們的團隊。高金城曾受黨組織委託,在河西走廊營救西路軍流散及被俘紅軍時,被軍閥殺害。

救死扶傷,傳播大愛

作為甘肅第一所正式的西醫醫院,他們給甘肅帶來的貢獻有兩點,一是救死扶傷,二是開辦培訓班培養醫療人才。

博多恩醫院的醫生們參加了甘肅許多疫情防控工作,參加了海原大地震的救死扶傷。1916年10月,巴樂德醫生在洮州遏止肺病的擴散。在行醫過程中,金品三還曾負傷。事情是這樣的,金品三和天水醫學生吳寶瑛前往天水一帶巡診,救治了600位病人、做了40台手術。返回途中,他們在通渭馬營救治了500位病人。誰知,在他們住宿的客棧,金品三被小偷刺傷腹部。小偷被扭送官府時,金品三寬恕了他。

金品三他們離開通渭馬營時,當地的兩百多人自發將他們護送出馬營。由此可見金品三先生的醫者心腸和仁義胸懷。他們開辦的醫護人員培養與訓練班,首期招收了12名醫學生,天水吳寶瑛是第一屆學員。第二屆有14人畢業。

1920年11月22日,海原遭遇八級地震,巴樂德醫生接到靜甯縣縣長的親筆函,請他前去救治傷患。當時,縣裡有幾百人死傷,大量房屋倒塌。巴樂德醫生立刻前往搶救,跋涉6天才趕到災區。臨時醫院是一個大帳篷,縣長叫人到各處敲鑼通知傷者前來就醫。另一位傳教士金樂婷在文章《大西北的呼喚》中詳細記述了他們救災的經過。後來,他們還在蘭州市中心、在河州建立了診所醫院。

1927年時局變動。5月,金品三率領全省宣教士及其眷屬,乘坐羊皮筏子,離開蘭州前往包頭,準備經北京轉道沿海。6月5日,在河套段張家坳,筏子全部擱淺,金品三下水搶救,因體力不支,被捲入漩渦中不幸遇難。

博多恩醫院1951年由蘭州市人民政府接管,命名為“蘭州市人民醫院”,1970年命名為“蘭州市傳染病醫院”,1978年更名為“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

如今,我們走在這座青磚水泥的西洋式建築內,能感受出一種靜謐,一種無言的大愛,當年醫院的兩塊匾及大量的資料,在向我們展示曾經的往事。樓的東側,立著“博多恩醫院院長金品三先生紀念碑”字樣的石碑,殘破中透出一種堅韌。

石碑下列著醫院學生的名字,許多熟悉的名字讓人肅然起敬,他們是甘肅西醫界早期的開路者和實踐者。

講述人: 寇建國 甘肅省基督教協會副會長

王文元(蘭州老王)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歡迎朋友們轉發分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