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基因預測能預測癌症和早戀?認真你就輸了

【綜合訊】2015年, 美國好萊塢著名影星安吉麗娜·朱莉通過基因測序, 得知自己患上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幾率分別是80%和50%之後接受了預防性乳腺切除 。 在此之前約伯斯在罹患胰腺癌後花費了約10萬美元進行癌症的基因檢測。 短短幾年, 這類型的基因檢測就出現了生活中。 神秘的基因究竟能告訴我們什麼?基因檢測真的能夠“解碼生命”嗎?這樣的檢測結果到底靠不靠譜, 能相信嗎?

首先不可否認的是, 醫學上專業的基因檢測在未來的診療過程中將發揮巨大的作用。 根據《人民日報》報導, 開始於上世紀90年代的人類基因組計畫已經宣告完成。 該計畫使基因檢測提供了對比樣本, 使之成為可能。 北京協和醫學院基礎學院教授張宏冰介紹, 臨床上一般是通過檢查基因的序列, 並與健康人的參數進行對比, 判斷這些序列是否改變, 進而找出可引起疾病的變異基因。

他說:“未來, 基因檢測甚至有望幫助實現免疫治療個體化。 每個人基因突變可能都是不相同的, 通過這種精准醫學的手段, 就能實現精准地識別和治療。 ”

但是目前市場上常見的499級別的基因檢測產品同上文提到的精確的醫學基因檢測和不可同日而語, 有的號稱能檢測早戀、檢測網癮, 實際上沒有多少臨床上的應用價值。 比如一些基因檢測產品有些“神通廣大”:檢測早戀、檢測網癮、檢測唱歌跑調、檢測抗霧霾……讓人不禁懷疑, 基因檢測真能未卜先知嗎?

面對市場的爆發增長, 應儘快促進基因檢測形成完備的技術體系和規範化的市場體系, 加大對公眾的科普力度。 根據《科技日報》報導, 目前中國的基因檢測領域目前缺乏上下游完備的技術體系和規範化的市場體系,

社會公眾對基因檢測的認識也存在一定的誤區。

在大部分消費者眼中, 基因檢測的目的是希望通過基因技術來“占卜”自己未來患某種疾病的概率。 但事實上, 目前所知的由單基因決定的疾病還非常少, 基本上是非常特殊的遺傳疾病。 同樣的道理, 如果想要通過基因檢測來知道能長多高、會不會發胖、智商怎麼樣、性格好不好, 更是無稽之談。

隨著監管更加嚴格, 正規的基因檢測服務商都會說明不提供任何臨床參考價值, 當然一些鼓吹“基因萬能”的渾水摸魚者除外。 隨便打開一個價格499之類的基因檢測服務, 會發現裡面列舉了很多健康相關的檢測事項,

但其實這些項目體檢時做個血常規化驗就都有了。 假如只是出於健康考慮,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 今天的基因檢測完全不如去做個體檢。

但是有意思的點在於基因檢測可以提供給你很多意想不到的資訊。 比如今天的商用基因檢測技術, 已經可以比較準確的獲知你愛不愛吃香菜。

但是花幾百塊錢知道自己是否愛吃香菜, 貌似還是有點奇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