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怪獸究竟要怎樣打?從《狂暴巨獸》瞭解怪獸電影“潛規則”

還打什麼?跑唄!

開句玩笑, 這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要看你面對什麼樣的怪獸, 中國有句古話,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想要知道怪獸的正確的打法, 還得瞭解一下這些怪獸到底究竟是何方神聖?

不要奇怪, 這在怪獸電影裡, 是亙古不變的定律, 因為這其中有著隱匿的主題, 有著一套“潛規則”。

“傻白甜”般的兇猛

先來說這部《狂暴巨獸》, 改編自上世紀80年代的街機遊戲, 遊戲沒有玩過, 只知道這樣的電影非常“返璞歸真”, 大概是這幾年怪獸電影比較火, 當年《環太平洋》《哥斯拉》帶了一波節奏, 然後《金剛:骷髏島》傳奇和華納的“怪獸宇宙”這麼一開, 怪獸電影還是掀起了一陣不大不小的波瀾。

這對粉絲是好處, 畢竟在如今這個年代, 用頂級的製作成本拍攝這樣的電影, 在很多年前是不敢想像的。 因為但凡涉及到怪獸的電影, 基本都是B級片, 曾經的中低成本下, 定格+模型的怪獸片,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作為邊緣電影出現, 直到斯大爺的《大白鯊》之後才慢慢進入主流, 80年代火了一陣, 總體還是小打小鬧。

如今CGI技術火爆, 這類電影倒是可以帶來非常生猛的視覺奇觀, 所以再度流行起來也不意外。

當然了, 這樣的電影局限性也是很大, 打怪獸的故事, 萬變不離去宗, 能折騰到什麼程度?所以本片故事還是“傻白甜”類型, 各種不信邪的, 各種送人頭的, 各種主角光環, 基本就是《大白鯊》《紅海魔影》《巨猩喬揚》的結合體。

但話又說回來, 真的是被電影后30分鐘的場面爽到了, 毫不誇張的說, 這是《環太平洋》第一部之後最爽的打怪電影, 之間包括《哥斯拉》《金剛:骷髏島》都沒這麼爽過, 至於前幾天的環2更是被爆的連渣都不剩。

原因很簡單, 簡單直接, 毫不遮遮掩掩, 重武器開火、大鐵拳生砸, 宏觀鏡頭與近景特寫, 尤其是爬樓那段環繞長鏡頭超贊。

80後導演布拉德·佩頓的視覺調度和最後PK大戰赤果果的砸錢效果, 就是一個生猛, 這才是新世紀怪獸電影最該有的樣子, 絕對不會搞美版《哥斯拉》那樣怪獸在大戰前“關門”的橋段, 也不會大晚上兩坨怪物玩摔跤看不清。

《狂暴巨獸》這樣, 大白天陽光明媚的“上午”,用直觀的鏡頭展示怪獸肆虐城市+拆樓,外加生猛的PK,就是這樣簡單且直接,效果非常好。

所以當我們吐槽電影故事的時候,同時不得不對該片的視覺效果感到滿意,效果還是不錯的。

好了,關於這部電影,也沒什麼好說的,咱們還是研究研究“怪獸究竟要怎麼打”的問題,這部《狂暴巨獸》很具有代表性,結合影史上的其餘怪獸電影來簡單瞭解一下。

一、荒蠻與文明的對弈

怪獸電影,從大面上說,是分階段的;依照地域劃分,也是分東方西方的,裡面的怪獸根據不同階段,打怪的方式也不同。

歷史上第一部怪獸電影要追溯到1925年,《失落的世界》,根據柯南道爾的同名小說改編,真正意義上的怪獸片始祖。熱帶雨林+原始怪獸(恐龍),帶了一波節奏。

8年後的《金剛》,儘管不是第一部,但可以被稱為“鼻祖”,因為一方面是早名揚國際的怪獸片,另一方面該片在《失落的世界》基礎上,為西方主流怪獸電影限定了規則:

早期的怪獸電影基本受到了美式西部片的啟發,外來人進入特定的區域打破當地的既定結構,代表著人類文明對荒蠻之地的征服,西方怪獸電影多為如此,人類總是會有意無意的踏入怪獸的領地,文明世界的活動破壞了原有的生態結構,去外太空也能碰見怪獸,甚至會把怪獸帶回到文明世界,因而引發出文明與荒蠻之間的衝突。

舉個栗子:

★《侏羅紀公園》《極度深寒》《金剛:骷髏島》等怪獸類電影代表著人類對史前生物的好奇以及恐懼;

★《巨猩喬陽》《尼斯湖怪》這類作品代表著人類對神秘大自然的嚮往和史前類動物的癡迷;

★《驚爆銀河系》《異形》則是代表了浩瀚宇宙中那些超越人類想像的生物的可怕異域物種。(關於外星怪物,有必要單獨開一貼,畢竟人家也有文明種族和野蠻種族之分,只要人類去外太空探險,遇到的總是後一種)

無論哪種類型,荒蠻、原始成為西方主流怪獸電影的一個標籤。在這些怪獸身上,擁有自然界生物的特質,在它們身上體現的是雄壯而危險的自然屬性,是未開化自然對人類文明帶來的衝擊。

▼打怪獸:槍炮在手,天下我有

假如搞掂這些怪獸,方法很簡單:用槍炮。

因為它們代表了荒蠻的自然奇觀,用代表人類當代文明的武器消滅,代表了文對荒蠻的征服,試想一下,如上作品,除了《巨猩喬揚》等這類象徵人類與自然和諧的“偏門怪獸片”之外,人類打怪獸的方式基本都是這樣。

比如金剛是被飛機開炮幹死的,大白鯊是被氧氣瓶炸死的,《極度深寒》裡的八爪魚也是被炸彈炸死的。《史前巨鱷》最狠,用槍打死一隻,還活捉一隻。

二、科技恐懼的陰影

上世紀50年代,隨著蘑菇雲升起、圖靈測試、電子設備的發展,冷戰的陰霾,人類進入到了“科技恐懼”時代。這是科幻電影的黃金時期,期間的所有科幻片,主題悲觀,象徵著人類對技術發展的擔憂,此時的怪獸電影大行其道,“怪獸B級片”的稱謂就是從這個時期來的。

此時的怪獸電影,也是跟隨時代主題,但這裡的怪獸,產生了分支。他們並不是直接來自於荒蠻,而是人類科技干預的產物。(大部分是這樣,但也有的不是,比如《黑湖妖譚》就不是,還是《金剛》那一套)

比如1953年的《原子怪獸》,人類核子試驗把史前怪獸給炸了出來,千里迢迢跑人類城市搗亂,這也是這段時期怪獸電影模式的代表。《它們》《深海怪物》《千眼怪獸》等都是如此。

然後有個叫圓谷英二的日本人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拍了一部特攝片叫做《哥斯拉》,刮起了核爆怪獸的風潮。

這些作品的最大的特徵,怪獸誕生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收拾人類,闖進人類的領地,破壞城市,象徵科技對人類的反噬。對比于象徵荒蠻的金剛們,人類是闖入者;而這些由科技誕生的哥斯拉們,它們才是“闖入者”。

至此,東西方怪獸電影完成了一個簡單的分化,西方怪獸哪兒來的都有,有的是代表荒蠻(《大白鯊》),有的代表科技對人類的反噬(《變種DNA》《人獸雜交》)有的甚至是外星人造的生物兵器(《環太平洋》)。

而東方怪獸,全部來源於科技的副產品。

▼打怪獸:開槍的不要

假如搞掂這些怪獸,方法不簡單,只有一點:用槍炮是沒用的。

來源於科技的副產品,用代表文明的熱兵器消滅?基本不會,因為這樣的做法,違背了“科技恐懼”的主題,人類研發的大殺器,是殺不死、或者沒有機會殺死代表“科技黑洞”的怪獸。

比如《原子怪獸》是被同位素彈擊中死亡,1954年的哥斯拉是被“破壞氧氣裝置”給搞死的,還是與人類同歸於盡,代表著一種科技對另一種科技的征服。

甚至《環太平洋》,為了強調這種“規則”,還為打怪獸限定了很多“開槍的不要”的設定,比如怪獸血有毒,怪獸傷口揮發效果快、核彈得不償失等等,就是為了給機甲用“內出血”的方式打死怪獸創造條件,這就是沒有困難製造困難也要上。

PS,為什麼東方怪獸都是科技產物?

除了《哥斯拉》帶節奏之外,在以佛教、道教盛行的東方人信仰中,原始與自然早已成為圖騰的象徵,由此演變出麒麟、鳳凰這些代表著吉祥的生物,從根本上來說東方人對自然的崇拜因素要大於獵奇性。所以在東方人眼裡,來自荒蠻的不是怪獸,而是神獸,要膜拜的。

另一方面,18、19世紀西方工業對東方文化的衝擊造成的影響已成為歷史必修課,一方面西方包容性的文明的影響到了東方文明,另一方面對自身文化的傳承也使得東方人不可避免的對西方的衝擊產生抵觸,因此在延展到怪獸電影中,怪獸們不但都成為了科技的產物,同時產生原因也大都出現在地球另一半甚至外星,自身原因被撇了個乾乾淨淨。比如《哥斯拉》和《漢江怪物》都是美國人搞出來的副產品。

你要成精了那就兩說了,那這就不是怪獸片而是神話片,比如《白蛇傳》。

三、如今的“二合一”

怪獸電影發展到如今,隨著觀眾眼界的拓展,人類對原始荒蠻不再好奇,對科技的恐懼陰影逐漸淡化,再加上東西方文化的融合,怪獸電影或多或少的完成了整合,說簡單點,就是“二合一”。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侏羅紀公園》,科技手段只是“復活”了恐龍,只是一個起因;恐龍在一座小島上與世隔絕,代表著原始自然之力,人類則是闖入者;整部電影象徵著自然的狂暴,人類科技是無法干預自然。

這就是“二合一”,在商業和獵奇屬性排第一的市場環境,如今很多怪獸電影都具備了《金剛》與《哥斯拉》(《原子怪獸》)的雙重特點。

比如《殺人鱷魚潭》《紅海魔影》《深海狂鯊》,裡面的怪獸不是被輻射污染巨大化,就是科技干預造出來的怪物,但它們身上,體現的仍然是原始荒蠻的特點。

而2014年新版《哥斯拉》更是取消了“核輻射影響”,直接將哥斯拉變成了史前巨獸,這是“二合一”最直接的產物。

▼打怪獸:相生相剋

假如搞掂這些怪獸,說簡單也不簡單,那就是善惡有報。

這裡就不強調類型了,而是方式,五花八門。

諸如槍炮這樣的武器通常也是用不上的,或者乾脆給你一個沒有武器的世界,因為它們誕生於科技,這個“規則”還是要遵循。另一方面,用武器消滅怪獸太沒創意了。

火攻、炸死,氣壓,應有盡有,比如《殺人鱷魚潭》用螺旋槳把鱷魚給滅了,就很有創意。《異形4》裡用大氣壓消滅了可憐的逆種寶寶。

但無論用什麼方式消滅,怪獸們必須幹掉始作俑者才肯閉眼,比如《深海狂鯊》,參與鯊魚實驗的貨全都被鯊魚吃了,最後消滅全部鯊魚,活下來的是個廚子,多麼牛逼的鯊魚在廚子面前也就是一道菜。

或者就如《侏羅紀世界》那樣,人類科技原創的T-REX就被自然象徵的暴龍、迅猛龍、滄龍聯手幹掉了,意思就是,人類科技這麼牛逼,最終還拜倒在大自然腳下。

四、所以叫“狂暴巨獸”

說了半天,繞回這部電影,您就會發現,這部《狂暴巨獸》裡打怪獸的方式,完全符合如上所述的“潛規則”。

★誕生於科技的產物,長著翼璞和豪豬刺的狼,長著野豬獠牙全身披著倒刺的鱷魚,有著“科技恐懼”的影子,自出場之後,第一時間就是收拾人類,破壞城市,象徵科技對人類的反噬。

★但是這些怪獸身上卻帶有自然的屬性,比如白猩猩喬治,總體是對自然生物單純的巨大化,來自于自然,變異於科技。

★武器什麼的都不管用,強森用手雷、30mm單管鏈炮和“地獄火”反坦克導彈都沒搞死的鱷魚,被猩猩一根鋼筋給戳死了,不管這種死法是否有創意,但熱兵器是殺不了人家的。

★覺醒之後的白猩猩喬治,完全代表了自然屬性(甚至人性?),自然消滅科技,一物降一物,合理。

★當然,一切始作俑者,那對姐弟,自然也逃不出被怪獸幹掉的宿命。

所以,這部電影別看改編自遊戲,但並沒有瞎拍哦。任何怪獸電影,都是有著一定的“潛規則”。

大白天陽光明媚的“上午”,用直觀的鏡頭展示怪獸肆虐城市+拆樓,外加生猛的PK,就是這樣簡單且直接,效果非常好。

所以當我們吐槽電影故事的時候,同時不得不對該片的視覺效果感到滿意,效果還是不錯的。

好了,關於這部電影,也沒什麼好說的,咱們還是研究研究“怪獸究竟要怎麼打”的問題,這部《狂暴巨獸》很具有代表性,結合影史上的其餘怪獸電影來簡單瞭解一下。

一、荒蠻與文明的對弈

怪獸電影,從大面上說,是分階段的;依照地域劃分,也是分東方西方的,裡面的怪獸根據不同階段,打怪的方式也不同。

歷史上第一部怪獸電影要追溯到1925年,《失落的世界》,根據柯南道爾的同名小說改編,真正意義上的怪獸片始祖。熱帶雨林+原始怪獸(恐龍),帶了一波節奏。

8年後的《金剛》,儘管不是第一部,但可以被稱為“鼻祖”,因為一方面是早名揚國際的怪獸片,另一方面該片在《失落的世界》基礎上,為西方主流怪獸電影限定了規則:

早期的怪獸電影基本受到了美式西部片的啟發,外來人進入特定的區域打破當地的既定結構,代表著人類文明對荒蠻之地的征服,西方怪獸電影多為如此,人類總是會有意無意的踏入怪獸的領地,文明世界的活動破壞了原有的生態結構,去外太空也能碰見怪獸,甚至會把怪獸帶回到文明世界,因而引發出文明與荒蠻之間的衝突。

舉個栗子:

★《侏羅紀公園》《極度深寒》《金剛:骷髏島》等怪獸類電影代表著人類對史前生物的好奇以及恐懼;

★《巨猩喬陽》《尼斯湖怪》這類作品代表著人類對神秘大自然的嚮往和史前類動物的癡迷;

★《驚爆銀河系》《異形》則是代表了浩瀚宇宙中那些超越人類想像的生物的可怕異域物種。(關於外星怪物,有必要單獨開一貼,畢竟人家也有文明種族和野蠻種族之分,只要人類去外太空探險,遇到的總是後一種)

無論哪種類型,荒蠻、原始成為西方主流怪獸電影的一個標籤。在這些怪獸身上,擁有自然界生物的特質,在它們身上體現的是雄壯而危險的自然屬性,是未開化自然對人類文明帶來的衝擊。

▼打怪獸:槍炮在手,天下我有

假如搞掂這些怪獸,方法很簡單:用槍炮。

因為它們代表了荒蠻的自然奇觀,用代表人類當代文明的武器消滅,代表了文對荒蠻的征服,試想一下,如上作品,除了《巨猩喬揚》等這類象徵人類與自然和諧的“偏門怪獸片”之外,人類打怪獸的方式基本都是這樣。

比如金剛是被飛機開炮幹死的,大白鯊是被氧氣瓶炸死的,《極度深寒》裡的八爪魚也是被炸彈炸死的。《史前巨鱷》最狠,用槍打死一隻,還活捉一隻。

二、科技恐懼的陰影

上世紀50年代,隨著蘑菇雲升起、圖靈測試、電子設備的發展,冷戰的陰霾,人類進入到了“科技恐懼”時代。這是科幻電影的黃金時期,期間的所有科幻片,主題悲觀,象徵著人類對技術發展的擔憂,此時的怪獸電影大行其道,“怪獸B級片”的稱謂就是從這個時期來的。

此時的怪獸電影,也是跟隨時代主題,但這裡的怪獸,產生了分支。他們並不是直接來自於荒蠻,而是人類科技干預的產物。(大部分是這樣,但也有的不是,比如《黑湖妖譚》就不是,還是《金剛》那一套)

比如1953年的《原子怪獸》,人類核子試驗把史前怪獸給炸了出來,千里迢迢跑人類城市搗亂,這也是這段時期怪獸電影模式的代表。《它們》《深海怪物》《千眼怪獸》等都是如此。

然後有個叫圓谷英二的日本人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拍了一部特攝片叫做《哥斯拉》,刮起了核爆怪獸的風潮。

這些作品的最大的特徵,怪獸誕生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收拾人類,闖進人類的領地,破壞城市,象徵科技對人類的反噬。對比于象徵荒蠻的金剛們,人類是闖入者;而這些由科技誕生的哥斯拉們,它們才是“闖入者”。

至此,東西方怪獸電影完成了一個簡單的分化,西方怪獸哪兒來的都有,有的是代表荒蠻(《大白鯊》),有的代表科技對人類的反噬(《變種DNA》《人獸雜交》)有的甚至是外星人造的生物兵器(《環太平洋》)。

而東方怪獸,全部來源於科技的副產品。

▼打怪獸:開槍的不要

假如搞掂這些怪獸,方法不簡單,只有一點:用槍炮是沒用的。

來源於科技的副產品,用代表文明的熱兵器消滅?基本不會,因為這樣的做法,違背了“科技恐懼”的主題,人類研發的大殺器,是殺不死、或者沒有機會殺死代表“科技黑洞”的怪獸。

比如《原子怪獸》是被同位素彈擊中死亡,1954年的哥斯拉是被“破壞氧氣裝置”給搞死的,還是與人類同歸於盡,代表著一種科技對另一種科技的征服。

甚至《環太平洋》,為了強調這種“規則”,還為打怪獸限定了很多“開槍的不要”的設定,比如怪獸血有毒,怪獸傷口揮發效果快、核彈得不償失等等,就是為了給機甲用“內出血”的方式打死怪獸創造條件,這就是沒有困難製造困難也要上。

PS,為什麼東方怪獸都是科技產物?

除了《哥斯拉》帶節奏之外,在以佛教、道教盛行的東方人信仰中,原始與自然早已成為圖騰的象徵,由此演變出麒麟、鳳凰這些代表著吉祥的生物,從根本上來說東方人對自然的崇拜因素要大於獵奇性。所以在東方人眼裡,來自荒蠻的不是怪獸,而是神獸,要膜拜的。

另一方面,18、19世紀西方工業對東方文化的衝擊造成的影響已成為歷史必修課,一方面西方包容性的文明的影響到了東方文明,另一方面對自身文化的傳承也使得東方人不可避免的對西方的衝擊產生抵觸,因此在延展到怪獸電影中,怪獸們不但都成為了科技的產物,同時產生原因也大都出現在地球另一半甚至外星,自身原因被撇了個乾乾淨淨。比如《哥斯拉》和《漢江怪物》都是美國人搞出來的副產品。

你要成精了那就兩說了,那這就不是怪獸片而是神話片,比如《白蛇傳》。

三、如今的“二合一”

怪獸電影發展到如今,隨著觀眾眼界的拓展,人類對原始荒蠻不再好奇,對科技的恐懼陰影逐漸淡化,再加上東西方文化的融合,怪獸電影或多或少的完成了整合,說簡單點,就是“二合一”。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侏羅紀公園》,科技手段只是“復活”了恐龍,只是一個起因;恐龍在一座小島上與世隔絕,代表著原始自然之力,人類則是闖入者;整部電影象徵著自然的狂暴,人類科技是無法干預自然。

這就是“二合一”,在商業和獵奇屬性排第一的市場環境,如今很多怪獸電影都具備了《金剛》與《哥斯拉》(《原子怪獸》)的雙重特點。

比如《殺人鱷魚潭》《紅海魔影》《深海狂鯊》,裡面的怪獸不是被輻射污染巨大化,就是科技干預造出來的怪物,但它們身上,體現的仍然是原始荒蠻的特點。

而2014年新版《哥斯拉》更是取消了“核輻射影響”,直接將哥斯拉變成了史前巨獸,這是“二合一”最直接的產物。

▼打怪獸:相生相剋

假如搞掂這些怪獸,說簡單也不簡單,那就是善惡有報。

這裡就不強調類型了,而是方式,五花八門。

諸如槍炮這樣的武器通常也是用不上的,或者乾脆給你一個沒有武器的世界,因為它們誕生於科技,這個“規則”還是要遵循。另一方面,用武器消滅怪獸太沒創意了。

火攻、炸死,氣壓,應有盡有,比如《殺人鱷魚潭》用螺旋槳把鱷魚給滅了,就很有創意。《異形4》裡用大氣壓消滅了可憐的逆種寶寶。

但無論用什麼方式消滅,怪獸們必須幹掉始作俑者才肯閉眼,比如《深海狂鯊》,參與鯊魚實驗的貨全都被鯊魚吃了,最後消滅全部鯊魚,活下來的是個廚子,多麼牛逼的鯊魚在廚子面前也就是一道菜。

或者就如《侏羅紀世界》那樣,人類科技原創的T-REX就被自然象徵的暴龍、迅猛龍、滄龍聯手幹掉了,意思就是,人類科技這麼牛逼,最終還拜倒在大自然腳下。

四、所以叫“狂暴巨獸”

說了半天,繞回這部電影,您就會發現,這部《狂暴巨獸》裡打怪獸的方式,完全符合如上所述的“潛規則”。

★誕生於科技的產物,長著翼璞和豪豬刺的狼,長著野豬獠牙全身披著倒刺的鱷魚,有著“科技恐懼”的影子,自出場之後,第一時間就是收拾人類,破壞城市,象徵科技對人類的反噬。

★但是這些怪獸身上卻帶有自然的屬性,比如白猩猩喬治,總體是對自然生物單純的巨大化,來自于自然,變異於科技。

★武器什麼的都不管用,強森用手雷、30mm單管鏈炮和“地獄火”反坦克導彈都沒搞死的鱷魚,被猩猩一根鋼筋給戳死了,不管這種死法是否有創意,但熱兵器是殺不了人家的。

★覺醒之後的白猩猩喬治,完全代表了自然屬性(甚至人性?),自然消滅科技,一物降一物,合理。

★當然,一切始作俑者,那對姐弟,自然也逃不出被怪獸幹掉的宿命。

所以,這部電影別看改編自遊戲,但並沒有瞎拍哦。任何怪獸電影,都是有著一定的“潛規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