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只說了3個字,被朱棣立馬採納,影響了明朝200多年歷史

明朝時期, 有兩件對後世有著重大影響的事蹟, 一是明成祖朱棣五次遠征蒙古, 擴大疆土, 實現了中華民族的高度統一, 歷史對此評價極高, 可並肩秦皇漢武的功績。

另一件重大事蹟, 是編撰完成了《永樂大典》, 一部中國古典集大成的曠世大典。 《不列顛百科全書》在“百科全書”條目中稱中國明代類書《永樂大典》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永樂大典》已經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一個符號。 負責編撰的, 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解縉。

解縉, 字大紳, 一字縉紳, 號春雨、喜易。 自幼聰慧過人, 文章文章雅勁奇古, 詩豪宕豐贍, 書法小楷精絕, 行、草皆佳, 尤其擅長狂草。

解縉是一個有趣的人, 很是幽默, 在早年鄉試獲得第一名後, 甚是開心, 卻不想因下雨地滑, 不慎摔倒, 村裡人話他, 於是, 解縉隨口《春雨詩》:“春雨貴如油, 下得滿街流。 跌倒解學士, 笑煞一群牛。 ”

解縉的才華, 不僅僅表現在文化上, 對於政治也是極有遠見的。

他曾幫朱棣解決了一個大難題, 幫助朱棣做出了正確的決定, 從而影響了大明王朝200年的國運。

朱棣奪權繼位後, 面臨著一個重大問題, 那就是立誰為太子。

本身這是個很簡單的問題, “立長不立賢”, 但是朱棣的大兒子朱高熾, 雖然朝內外名聲可以, 人也孝順, 但是並無大才, 行為過於乖張, 而且腿腳還不便利。

相反, 次子朱高煦就不錯了, 果斷聰慧, 也夠狠辣, 尤其在靖難之役中, 朱高煦多次幫助朱棣。 所以史書上有這麼一句記載:燕王欲且議和北還, 適高煦引兵至, 王仗鉞拊其背曰:“勉之!世子多疾。 ”這個二兒子, 很有自己的風範, 殺伐果斷。

在古代, 立皇太子, 不僅僅是皇族家事, 也是國事, 處理不好, 就會導致動亂甚至王朝覆滅

在一番利弊權衡之後, 朱棣還是選擇了次子朱高煦, 認為他定能讓大明王朝更加強大。 而至於動亂因素, 覺得自己還在位, 能夠穩固住, 包括身後事。

然而, 在這一個關頭, 解縉說了三個字, 朱棣恍然大悟, 最終改變主意, 還是選擇朱高熾作為皇帝!

那麼大文學家解縉到底說了啥,讓朱棣改變了想法,很簡單三個字“好聖孫!”。

原來,解縉知道朱棣極度寵愛孫子朱瞻基,所以搬出這位好孫子。朱瞻基在幼年時就表現出天才聰慧,所以朱棣一直對他寵愛有加。有這樣一位好孫子,起碼國家再興旺50年。

那麼,為何說解縉的這3個字,影響大明200多年歷史的呢?試想一下,如果朱棣讓次子做皇帝,那麼代表“嫡長子繼承制”的再度失敗,那麼以後皇子為了爭奪皇位,若真是這樣,後果沒有人能預料。

那麼大文學家解縉到底說了啥,讓朱棣改變了想法,很簡單三個字“好聖孫!”。

原來,解縉知道朱棣極度寵愛孫子朱瞻基,所以搬出這位好孫子。朱瞻基在幼年時就表現出天才聰慧,所以朱棣一直對他寵愛有加。有這樣一位好孫子,起碼國家再興旺50年。

那麼,為何說解縉的這3個字,影響大明200多年歷史的呢?試想一下,如果朱棣讓次子做皇帝,那麼代表“嫡長子繼承制”的再度失敗,那麼以後皇子為了爭奪皇位,若真是這樣,後果沒有人能預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