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資訊對稱才能用得放心

賈治堂

以綠色、安全、有機等字眼為賣點的蔬菜訂制配送, 在蘭州周邊一些農業科技公司開始出現, 這些公司除了供應時蔬給蘭州市民, 有的還直供北京, 每星期通過物流配送一次, 年定金5000至1萬元不等。

隨著產業漸趨成熟, 許多商家看到其中巨大的商機, 紛紛投身進來, 想要從中分一杯羹。 而消費者再也不用逛菜市場, 可以安坐家中等配送蔬菜上門。 這種訂制服務與配送, 能否像商家宣傳的那樣, 真的安全、綠色、有機, 還是個未知數。 其中田間管理的資料, 施用什麼樣的肥料, 用不用農藥, 農殘是否符合規定,

這些消費者最關心的事情, 從目前來看, 資訊仍然是不夠對稱的。 這種非標準化生產的農產品, 看上去很美, 但到底能走多遠, 還須拭目以待。

10年前, 北京一些郊縣、山東壽光就開始有機蔬菜的種植, 發展了許多農業超市, 但有機認證門檻很高, 土壤、水源不達標, 周圍有太多污染源和冒煙的工廠, 使得有機農業不得不退而求其次, 走綠色食品的路子。 但時間久了, 消費者並不買帳, 覺得綠色和普通蔬菜沒什麼兩樣, 僅僅是價格要高出許多, 花了不一樣的錢, 吃了一樣的菜, 綠色就漸漸退潮了。

如何改變有機食品不有機、綠色食品不綠色的現狀, 首要的, 恐怕要從制定行業標準做起, 嚴格管控, 通過網路公開田間投入的肥料和農藥品質,

讓資訊對稱起來, 讓消費者覺得放心, 這個錢花得值, 這個配送市場才能做得大。 譬如, 為了打消消費者的顧慮, 把施用的肥料、農藥列一清單公示出來, 在地裡安上攝像頭實現全程的視頻直播等, 讓消費者與商家產生足夠的互動, 通過網路能夠看見自己吃的每一棵菜, 未嘗不是一種實用的促銷手段。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