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道德經》中所說的“守中”是講既能按規律辦事,又不偏執於表面

【參考原文】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に,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到慧平中?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今譯】天地是沒有偏愛的, 將萬物都看作當狗;聖人也是沒有私心的, 將百姓都看作當狗。 天地之問, 難得不像個風箱嗎?雖然是空虛的, 但力量卻不會窮漏, 越是鼓動它, 產生的能量就越多。 改令過於繁多, 會加速國家運的退, 不如保持一個恰如其分的度 。

【個人理解】

天(乾)地(坤)之道, 生生不息, 不會親近任何一方, 只按自然之道運行。 聖人也不會親近任何一方, 民眾和用草紮的狗樣, 在神靈面前, 都是平等的。 乾坤之道, 如同巨大的風箱一般, 鼓動萬物生髮, 不會旁盡。 受乾坤之道生生不息的影響, 萬物不斷萌動, 不斷生髮, 愈來意多。 就算我說再多, 也無法旁盡一切知識, 不如守中。 什麼是守中?知道事物的本源, 但不拘泥于本源, 而且能識別和接受其發生改變和變化,

守住自身的本質與初衷的同時, 能夠根據外界環境的變化而進行適當的調整, 外攻內守, 能夠在水流混濁時, 保持自身的清明;你的行動可以是急切的, 但你的內心卻應是平靜的;言行符合自然之道, 這就是所說的“守”。

不用遠離名利, 卻卻依然可以實心靜意地做事;能不因為要得到篤靜, 而過分地遠離一切名利;不用用捨棄七情, 仍然可以明心見性;不用遠離五味, 也能不再有貪欲;不用遠離聲色, 卻同樣可以自得清靜, 這便是所說的“中”。 所以守中的規律在於損益, 也就是明白增減之道, 明白按自然之道去說話和做事, 懂得按自然之道去校正自己的行為。 這樣, 雖然自然之道常有所易, 但我們在認知世界的規律上,

卻不會有障礙。

在前四章中, 講了知道識易, 講了自然之道和社會道德之間的差異, 又講了二者的關係該怎樣去認知。 那麼作為《道經》前言部分的最後一章, 後面就是正式開篇。 作者在這一章中, 一方面, 總結陳述自然之道;另一方面,

引出下文, 作者引出下文的方式, 是用兩個字:“守中”。 所以, 本章的重點在“守中”二字。 但文章中“守中”的內容沒有了, 這不符合《道德經》整文的邏輯。 你會發現這部分內容, 才是整個《道經》部分的總綱。 也就是說, 整個《道經》, 其實是圍繞“守中”二字展開的。 其中“守”的部分, 是教人們如何認知規律、看待規律及變化;“中”的部分, 是教人們如何既能按規律辦事, 又不過分偏執於表面。 這部分內容在流傳過程中的遺失, 使人們缺少了對《道德經》這本書的整體理解, 我們還原出來後, 大家可以站在整體的角度再重新看《道德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