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你的寶寶達標了嗎?這樣帶寶寶會更聰明!1

本文共2513字

閱讀約需5分鐘

一歲生日過後, 孩子已踏人幼兒期。 隨著他能開始走路和說話, 他會變得獨立些。 孩子會測試自己的自主能力,

尋找自己的能力界限。 過程當中, 他看似用各種方式去試探你的底線, 在跟你作對, 令你生氣。 其實孩子並非故意淘氣, 他只是想更瞭解自己的能力和你的界線, 所以他需要你的引導才會明白什麼是可以和不可以做的。

他還會經常向你尋求認同和安全感。 此外, 孩子會對自己的物品和身邊的人有愈來愈強的佔有欲。

快兩歲大的孩子可以有以下各方面的能力

活動

到一歲半左右, 孩子通常已會四處走動, 但步伐可能仍然不穩。

到了兩歲就能平穩地走。

除了快步行外, 還開始會跑。

會蹲下來撿起地上的物件而不會跌倒。

拿著或拖拉著玩具走路。

可以自行攀爬上傢俱(如沙發、矮床等)。

會扶著欄杆上落樓梯。

會嘗試踢球。

手部運用

會把四塊或更多的積木/小盒子疊成小塔。

可翻書, 但未能每次翻一頁。

會扭動門的把手和扭開瓶蓋。

能把小柱子塞進孔內。

會用顏色筆塗鴉。

開始慣性用左或右手。

語言能力

能辨別多個熟悉人物的名字和物品的名稱。

能辨別多個不同的身體部位。

不用動作提示也能跟從簡短的指示, 例如:「把球給我」。

會說單字, 通常是先學會說名詞, 稍後才學會說動詞。

開始將單詞組合起來, 例如「出-門」, 「吃-飯」, 「吃-飽」。

認知發展

開始把物件按形狀及大小分類。

愛玩假想遊戲, 如「過家家」。 起初只會以自己為物件(如拿起玩具碗和勺子喂自己吃飯,

拿起玩具梳替自己梳頭等), 後來會擴展到以其他人或洋娃娃作為對象(如喂洋娃娃吃飯, 替媽媽梳頭等)。

開始從嘗試及錯誤中, 學習解決問題。

社交和情緒發展

通常比較以自我為中心。

愛看著其他孩子(通常是較年長的)玩耍,

也愛和他們在一起。

佔有欲強, 會和其他孩子爭玩具。

會用動作(如用手指指著)或說話表達自己的需要, 有時更會引領你去注意他感興趣的事或物件。

接近兩歲開始跟其他孩子有互動的遊戲。

會模仿成人和較年長孩子的行為。

自理能力

會嘗試自己用勺子進食和用杯子喝水。

會脫掉自己的鞋子。

會告知他人如廁的需要。

飲食

1、美國兒科協會建議1歲之後除了母乳和配方奶,還可以喝全脂或低脂牛奶。但我國衛計委建議不能繼續母乳餵養的2歲以內幼兒選擇配方奶。

2、孩子1歲以後,你可能會注意到他的食欲明顯下降。孩子突然開始挑食,每次只吃幾口飯便沒了胃口,甚至吃飯的時間拒絕來到餐桌旁。

這時家長要做的:

在每次吃飯時,準備一些有營養的食物,讓他選擇想吃的食物,盡可能變換口味並保持營養。

如果他拒絕吃任何食物,你可以暫時收起這些食品,在饑餓時讓他吃。然而,在他拒絕吃飯以後,決不允許他吃餅乾和甜點,因為這會讓孩子喜歡上吃這些無營養的食物(熱量高但維生素和礦物質較少),從而不喜歡吃那些真正有營養的食物。儘管很難讓人相信。但是事實證明:如果每頓飯都給孩子提供許多可以選擇的健康食物,不逼迫孩子吃特定的食物,那麼孩子的飲食在幾天之內就會達到平衡。

3、孩子1歲時就可以進食你為其他家庭成員準備的大部分食物——但是要仔細準備。

首先,你要看食物是否還熱,不然的話就會燙傷他的嘴。你要親自檢測一下食物的溫度,因為他會不顧冷熱地進食。

其次,不要給孩子過辣、過鹹、過油、過甜的食物。這些調味劑會讓孩子拒絕吃正常味道的食物,長此以往,將有害孩子的健康。孩子通常比成人對這些味道更加敏感,可能拒絕過辣的食物。

4、讓孩子減少吃糖。當孩子看不到甜食時,並不會想它,所以你或者不要把甜食帶進房子,或者把甜食藏起來。也要避免在他吃的食物中加糖,不要讓點心成為他的常規飲食。不要讓他吃含糖和脂肪的點心,可以讓他吃少量水果、麵包、餅乾和乳酪來代替。換句話說,一開始形成的飲食習慣可以持續一生。

5、大多數兒科醫師建議1歲左右要完全丟掉奶瓶,並且18個月時絕對不能再用。

更多關於戒除奶瓶的內容,請關注”營養師Vivi的育兒百科”,並在此公眾號內回復”戒奶瓶“,接收《半歲用杯子,1歲戒奶瓶,媽媽們都做對了嗎?》。

6、寶寶12個月時,已經習慣用杯子喝水或牛奶,用勺子吃食物或用手吃飯。

促進孩子的發展

一至兩歲的孩子需要安全的環境和成人的引導,令他可以自由自在地探索。要達到這效果,你可以多陪伴孩子,支持及引導他,並表示你對他的愛和關注。

你還需要建立穩定的常規,訂立簡單的安全「守則」。預備各式各樣的玩具給孩子,鼓勵他學習獨自玩耍,不需要你經常陪伴。孩子很會模仿他人的說話和行為,所以記得以身作則,做個好榜樣。

你可以做的:

減少孩子使用各種電子螢幕媒體。

帶他到公園讓他跑跑跳跳、玩滑梯、秋千等戶外遊戲,鍛煉他的體能。

把握每個機會跟孩子談天。

和孩子一同閱讀圖畫書和簡單的故事書。

和孩子一起聽和唱童謠。

你可以選擇的玩具:

各種大小的球兒,給孩子踢和拋。

可以推或拉的玩具。

積木。

用來塗鴉的顏色筆和紙張。

簡單的辨別形狀玩具和插孔遊戲台。

洋娃娃、玩具動物、玩具電話、「過家家」和塑膠的家居用品都可以用來玩扮演遊戲(男女孩都適合)。

玩具樂器,例如玩具鋼琴和玩具鼓。

你的寶寶是獨一無二的,有自己的發展速度。以上資料只作為嬰孩在發展上轉變的參考。即使寶寶在某方面的發展進度與上文不同,只是表示他可能在這些方面需要多點關注,父母也不必過份擔心。

如有以下情況,應請教醫護人員

孩子已一歲半,可是卻:

仍不會走路。

只會玩些沒什麼意思的玩意,例如重複把物件拋擲或放進嘴。

孩子已兩歲,可是卻:

仍走得不穩。

不能辨認常用的家居用品或身體部位。

不能跟隨簡單的指示。

不會用動作或說話引領你去注意他感興趣的事或物件。

不會說單字。

不會玩扮演遊戲。

對你所教的,都不感興趣或者不明白。

聽覺或視力不佳。

參考文獻

香港衛生署官網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美國兒科學會

作者Vivi是中國首批註冊營養師,海歸營養學碩士,國家一級營養師,國家食品工程師,中國營養學會成員,微信公眾號、搜狐母嬰和頭條號千萬閱讀量專欄作家。專注傳播國際主流的營養和科學育兒知識~

微信公眾號ID:yingyangshivivi(長按複製)

飲食

1、美國兒科協會建議1歲之後除了母乳和配方奶,還可以喝全脂或低脂牛奶。但我國衛計委建議不能繼續母乳餵養的2歲以內幼兒選擇配方奶。

2、孩子1歲以後,你可能會注意到他的食欲明顯下降。孩子突然開始挑食,每次只吃幾口飯便沒了胃口,甚至吃飯的時間拒絕來到餐桌旁。

這時家長要做的:

在每次吃飯時,準備一些有營養的食物,讓他選擇想吃的食物,盡可能變換口味並保持營養。

如果他拒絕吃任何食物,你可以暫時收起這些食品,在饑餓時讓他吃。然而,在他拒絕吃飯以後,決不允許他吃餅乾和甜點,因為這會讓孩子喜歡上吃這些無營養的食物(熱量高但維生素和礦物質較少),從而不喜歡吃那些真正有營養的食物。儘管很難讓人相信。但是事實證明:如果每頓飯都給孩子提供許多可以選擇的健康食物,不逼迫孩子吃特定的食物,那麼孩子的飲食在幾天之內就會達到平衡。

3、孩子1歲時就可以進食你為其他家庭成員準備的大部分食物——但是要仔細準備。

首先,你要看食物是否還熱,不然的話就會燙傷他的嘴。你要親自檢測一下食物的溫度,因為他會不顧冷熱地進食。

其次,不要給孩子過辣、過鹹、過油、過甜的食物。這些調味劑會讓孩子拒絕吃正常味道的食物,長此以往,將有害孩子的健康。孩子通常比成人對這些味道更加敏感,可能拒絕過辣的食物。

4、讓孩子減少吃糖。當孩子看不到甜食時,並不會想它,所以你或者不要把甜食帶進房子,或者把甜食藏起來。也要避免在他吃的食物中加糖,不要讓點心成為他的常規飲食。不要讓他吃含糖和脂肪的點心,可以讓他吃少量水果、麵包、餅乾和乳酪來代替。換句話說,一開始形成的飲食習慣可以持續一生。

5、大多數兒科醫師建議1歲左右要完全丟掉奶瓶,並且18個月時絕對不能再用。

更多關於戒除奶瓶的內容,請關注”營養師Vivi的育兒百科”,並在此公眾號內回復”戒奶瓶“,接收《半歲用杯子,1歲戒奶瓶,媽媽們都做對了嗎?》。

6、寶寶12個月時,已經習慣用杯子喝水或牛奶,用勺子吃食物或用手吃飯。

促進孩子的發展

一至兩歲的孩子需要安全的環境和成人的引導,令他可以自由自在地探索。要達到這效果,你可以多陪伴孩子,支持及引導他,並表示你對他的愛和關注。

你還需要建立穩定的常規,訂立簡單的安全「守則」。預備各式各樣的玩具給孩子,鼓勵他學習獨自玩耍,不需要你經常陪伴。孩子很會模仿他人的說話和行為,所以記得以身作則,做個好榜樣。

你可以做的:

減少孩子使用各種電子螢幕媒體。

帶他到公園讓他跑跑跳跳、玩滑梯、秋千等戶外遊戲,鍛煉他的體能。

把握每個機會跟孩子談天。

和孩子一同閱讀圖畫書和簡單的故事書。

和孩子一起聽和唱童謠。

你可以選擇的玩具:

各種大小的球兒,給孩子踢和拋。

可以推或拉的玩具。

積木。

用來塗鴉的顏色筆和紙張。

簡單的辨別形狀玩具和插孔遊戲台。

洋娃娃、玩具動物、玩具電話、「過家家」和塑膠的家居用品都可以用來玩扮演遊戲(男女孩都適合)。

玩具樂器,例如玩具鋼琴和玩具鼓。

你的寶寶是獨一無二的,有自己的發展速度。以上資料只作為嬰孩在發展上轉變的參考。即使寶寶在某方面的發展進度與上文不同,只是表示他可能在這些方面需要多點關注,父母也不必過份擔心。

如有以下情況,應請教醫護人員

孩子已一歲半,可是卻:

仍不會走路。

只會玩些沒什麼意思的玩意,例如重複把物件拋擲或放進嘴。

孩子已兩歲,可是卻:

仍走得不穩。

不能辨認常用的家居用品或身體部位。

不能跟隨簡單的指示。

不會用動作或說話引領你去注意他感興趣的事或物件。

不會說單字。

不會玩扮演遊戲。

對你所教的,都不感興趣或者不明白。

聽覺或視力不佳。

參考文獻

香港衛生署官網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美國兒科學會

作者Vivi是中國首批註冊營養師,海歸營養學碩士,國家一級營養師,國家食品工程師,中國營養學會成員,微信公眾號、搜狐母嬰和頭條號千萬閱讀量專欄作家。專注傳播國際主流的營養和科學育兒知識~

微信公眾號ID:yingyangshivivi(長按複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