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王陽明與冀元亨的究竟有著怎樣的師徒關係?

文/鄧海春

王守仁, 字伯安, 別號陽明。 著名的明代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 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明武宗正德十四年, 甯王朱宸濠在南昌發動叛亂。 王陽明僅用四十三天將宸濠之亂平定, 原本這應該是王陽明的功勞最大, 但王陽明的功勳非但沒有得到眾人的認可反而幾次陷入不測。 儘管後來明世宗繼位後對他重新封賞, 但此時對王陽明來說已毫無意義——冀元亨已故。

正德元年宦官當道, 南京科道官員戴銑、薄彥徽等人被劉瑾之流以忤逆聖旨之罪被打入大牢, 而時任兵部主事的王陽明上奏剛剛即位的正德皇帝, 為戴銑、薄彥徽等人辯解, 但是卻因上疏而獲罪, 這封奏疏既是為南京科道官員辯護也是作為大臣直言上疏權利的維護, 但卻因此得罪了宦官劉瑾, 不但沒能挽救南京科道同僚反而獲罪, 被廷杖四十後流放貴州龍場驛。

也正是因此冀元亨得以結識王陽明並拜其門下成為他的弟子。

冀元亨字惟冀, 與蔣信既是同鄉又是好友, 遇到王陽明之前兩人經常在一起切磋, 當王陽明獲罪被發配貴州的時候, 在很多友人都避之不及的情況下, 冀元亨卻認為是一個極好的問學機會,

於是冀元亨攜蔣信在正德三年拜見王陽明。

劉瑾於正德五年被伏誅, 王陽明被委任廬陵知縣再次重用, 在赴任路上的常德與冀元亨和蔣信再次相遇, 二人執弟子之禮向陽明求教並跟隨於他。 冀元亨對王陽明不僅在學術思想上, 更在其行事方面大為嘆服。 正德十一年冀元亨鄉試中舉人, 第二年赴京闈未能中榜, 然而京闈的失利讓冀元亨認識到陽明學與當時流行的朱子學之間存在巨大懸隔, 轉而追隨王陽明至江西為塾師。

正德十二年王陽明去江西平亂, 而甯王朱宸濠寫信故意求問陽明之學, 於是冀元亨被派前去講學, 而朱宸濠談論的都是如何稱王稱霸的戰略, 冀元亨只能是假裝不懂並與朱宸濠只談陽明之學。 朱宸濠拍著手對人說冀元亨是一個書呆子。 一天冀元亨講到北宋張載的文章並反復講述君臣之義來感動朱宸濠。 朱宸濠很是驚訝冀元亨竟然有這麼大的膽子和勇氣來這些義理。 朱宸濠對他很佩服於是備了厚禮讓冀元亨回去了。

然而冀元亨卻把這些厚禮轉贈給官府了。

後來朱宸濠戰敗, 張忠、許泰想誣陷王陽明與朱宸濠有勾結, 便質問朱宸濠最終不得其果, 張忠刑訊逼問, 朱宸濠只說一次王陽明派冀元亨來府講學。 張忠終於找到陷害王陽明的藉口了, 便立即捉拿冀元亨並對其嚴刑拷打進行逼供。 冀元亨就算施以炮烙酷刑也沒有承認這莫須有罪名。 於是冀元亨被張忠、許泰等人押解到京城關入大牢中。 直到明世宗即位之後, 很多人紛紛替冀元亨伸冤, 雖然後來他被釋放出來, 但出獄後五天冀元亨就與世長辭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