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難治的痛是不能言說的傷

文|柴珺 好心情精神心理平臺 精神科醫生

在我治療的精神疾病患者中, 有兩位患者在我心中的印象最為深刻, 不是因為疾病難治, 而是因為她們兩個特別。

第一位患者, 老年女性, 四個女兒的媽媽。 她最大的痛苦是口舌乾燥。 因為口幹, 從縣級醫院看到省城醫院均不好轉, 她太痛苦, 想要自殺, 家人終於把她送到精神科。

第二位患者, 也是老年女性, 主訴是腹脹便秘十多年, 但大便不乾燥, 便後腹脹不緩解, 到消化內科求治, 後轉診到精神科。

上述兩個在其他科室看來比較特別甚至難治的疾病, 其實就是精神科常見的抑鬱症,

老年女性這個群體, 不擅長用言語表達情緒, 只能任由情緒在身體累積, 最後以軀體的不適表達出來。 直到嚴重到引起他人的重視, 才有了就診和治療的機會。 當然, 面對這個群體, 優先考慮藥物治療。

情緒的表達分四個層次,

最高級的是通過言語表達, 最低級的是通過身體表達, 介於二者中間的分別為行為表達和藝術表達。 這四種方式在情緒表達中都會出現, 高級的表達方式所占的比例越多越好, 如果高級表達方式欠缺, 身體表達佔優勢, 就很容易出現上述疾病。

她們這一代人, 很少有機會能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情緒, 甚至不太會識別自己的情緒, 累積體內的負性情緒只能通過身體的疼痛不適得以表達。

她們成長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大環境, 童年時期缺衣少食, 父母在為生計奔波, 很少關注她們的內心感受, 家庭中, 男人的力氣大, 掙錢的機會多, 在家庭中地位也很高, 她們從小經歷男女差別對待, 長大嫁人後又渴望生兒子實現“母憑子貴”。

原生家庭中不受重視, 成立新家庭後多和公婆住在一起, 生活模式的差異敢怒不敢言, 生育男孩的壓力, 保護女嬰的壓力, 一次次創傷在她們心中累積, 每一個都需要心理治療。 當然其中一部分可以通過時間自我消化, 自我療愈, 但累積下來的就要在生活條件較好,

衣食無憂的日子裡浮現。

這些創傷通過疼痛浮現, 但難受的不只是她們本人, 多年媳婦兒熬成婆, 她們的位置隨著時間流逝有了很大的提升, 母親身上的痛是兒女心中的擔憂和惦記, 也是讓“孝”的子女“順”的砝碼。

最常見的砝碼是“冠心病”, 心臟上的三根血管很通暢, 供血很好, 每次心電圖檢查都正常, 但是心前區就是會疼痛, 每次生氣後疼痛加劇, 後來家人都學會了“媽有心臟病, 不能生氣”, 同時也學會了“敢怒不敢言”, 再一次關閉了溝通管道, 看似疼痛也能讓她們受益(減少了生氣的機會), 但疼痛的感受是真實的, 情緒沒有機會通過言語表達, 疼痛加劇, 再次形成隱匿性抑鬱。 家人也會因為溝通不暢,

情緒表達困難, “氣的肚子疼, 氣的心口疼”, 患上同類“疼痛”疾病。

中老年患者的治療還是要以藥物治療優先, 心理治療做輔助, 這類患者心理治療效果欠佳, 一輩子都沒有用言語表達過情緒, 通過幾次心理治療也很難學會, 她們也捨不得花那麼多錢治療。 運動處方和藝術治療就可以發揮很大優勢,方便價廉,根據喜好選取,她們很樂意接受。

年輕的患者,有通過身體表達情緒的傾向的,建議尋找心理治療。通過心理治療不僅可以學會識別情緒,用言語表達情緒,還可以在生活中教給我們的家人和孩子,教會他們言語表達情緒,增加溝通的機會,改善不良情緒表達模式。

關注更多精神心理問題,請下載好心情APP,2萬名精神科心理科醫生為您的身心健康保駕護航。

運動處方和藝術治療就可以發揮很大優勢,方便價廉,根據喜好選取,她們很樂意接受。

年輕的患者,有通過身體表達情緒的傾向的,建議尋找心理治療。通過心理治療不僅可以學會識別情緒,用言語表達情緒,還可以在生活中教給我們的家人和孩子,教會他們言語表達情緒,增加溝通的機會,改善不良情緒表達模式。

關注更多精神心理問題,請下載好心情APP,2萬名精神科心理科醫生為您的身心健康保駕護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