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師從老子:走求索天道的正道,積依道從事的厚德

《師從老子走正道積厚德》第一章:走求索天道的正道, 積依道從事的厚德

十年研習《道德經》, 敢叫道德有正解!

老子所著的《道德經》第一章原文記載了下列8句道德真言,

是一篇教導人們走正道和積厚德的精美論文, 具體見《道德經》第一章原文的分解內容。

『1』道可道, 非常道。

『2』名可名, 非常名。

『3』無名, 天地之始。

『4』有名, 萬物之母。

『5』故常以觀其妙。

『6』常有欲以觀其徼(jiào)。

『7』此兩者, 同出而異名。

『8』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 眾妙之門。

前述道德真言, 是關於普遍規律的可知論, 是老子的道德思想體系內容之一。 其核心思想是:人們對於天道的認識和掌握, 應當有兩點基本的認識, 有兩個基本的常識, 要掌握兩種基本的方法, 要善於發現天道的若干妙門。

前述之"道", 是指天然生成的事物運動的客觀規律及其定律之道, 是天生之道。

前述之"德", 是指人們順應自然、社會、以及人類的客觀規律去做事之德,

是守道之德。

前述"道德", 是天生之道與守道之德的合稱, 是指符合天生之道與守道之德內在要求的人的行為準則。

首先, 老子提請人們對天道應當有兩點基本的認識。

第一點, 要認識到天道是有途徑可以探索認識乃至掌握的, 但是, 天道不是普通尋常的道路和途徑。

誠所謂:道可道, 非常道『1』。

第二點, 要認識到天道的名目也是可以根據具體規律或者定律的特點為其命名的, 但是, 天道的名目不是普通尋常的名目和稱謂。

誠所謂:名可名, 非常名『2』。

其次, 老子提請人們對天道應當有兩個基本的常識。

其一, 在天道還沒有名目的時候, 是在開天闢地萬物未生的初始階段。

誠所謂:無名, 天地之始『3』。

其二, 自從天道有了名目之後,

天道就成為了萬物產生、發展以及滅亡的根據, 形同萬物的母親。

誠所謂:有名, 萬物之母『4』。

再次, 老子提請人們對天道的探索要掌握兩種基本的方法, 而且要明白其中如何的異同。

第一個方法:無欲觀察法。

其要求是, 要經常保持對天道沒有進行探索的欲望, 但應該認真觀察天道指向的有關規律及其定律的奧妙所在。

誠所謂:故常無欲, 以觀其妙『5』。

第二個方法:有欲觀察法。

其要求是, 要經常充滿對天道進行積極探索欲望, 認真觀察天道指向的有關規律及其定律的終極指向。

誠所謂:常有欲, 以觀其徼『6』。

這兩種觀察法, 其相同之處在於都是出於對天道的探索目的;其不同之處在於各自探索的目標不同, 其中, 無欲觀察法專注于天道的奧妙所在,

而有欲觀察法的關注點是天道的終極指向。

誠所謂:此兩者, 同出而異名『7』。

最後, 老子提請人們要善於發現天道的若干妙門所在。

老子認為, 天道都是天然生成的事物運動變化的結果。 只要人們遵循天道去做事, 在事物運動的不斷變化之中掌握其變化情況, 就會發現妙趣橫生的萬物運動的竅門即天道指向的有關規律和定律所在。

誠所謂: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 眾妙之門『8』。

顯而易見, 老子所著的《道德經》教導人們要:走求索天道的正道, 積依道從事的厚德。 其中的道理如下。

天然生成的事物運動的客觀規律及其定律之道即天道是可以認識和掌握的。

只要使用無欲觀察法和有欲觀察法去探索天道,

就可以認識和掌握天道的奧妙所在和終極指向。

只要認識和掌握了天然生成的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 就相當於拿到了打開天道妙門的鑰匙。

只要認識和掌握了天然生成的事物運動的客觀規律及其定律, 就是發現了天道, 就是進入了天道的妙門。

2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