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辛棄疾的一首詞,抒愁苦與不滿之情,藝術水準高超,堪稱詞中瑰寶

要瞭解這一首詞, 必須結合一段史實與一首詞來讀。 建炎三年, 金兵攻入江西, 隆裕太后被金兵追至造口, 形勢危機之下, 以致於舍舟以農夫並肩而行, 其狼狽之態, 莫可名狀。 四十七年後, 詞人任江西提點邢獄, 途徑造口, 回想起當初北宋朝廷被金人侵略之奔波慘狀, 內心之沉痛鬱結無法言說, 乃賦此詞。 此外, 要準確理解詞人的創作心境, 還要結合嶽飛的《滿江紅》來讀。 靖康二年, 金兵攻破汴京, 擄掠徽欽二帝北去, 此為北宋軍民之奇恥大辱, 由此激發出南宋軍民同仇敵愾、眾志成城之抗敵決心。 “靖康恥,

猶未雪。 臣子恨, 何時滅?”《滿江紅》所傳遞出的羞辱痛恨與奮發進取之精神, 在這首《菩薩蠻》中亦表現得淋漓盡致。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宋代:辛棄疾

鬱孤台下清江水, 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 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 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餘, 山深聞鷓鴣。

上片從遠處之鬱孤台著筆, 詞人此時身在造口, 但視野卻遠及鬱孤台以及鬱孤台下之清江水。 鬱孤台在贛州城西北方向。 郁孤台代表著北望神州的愛國之情與報國之志。 正寄託著詞人的沉鬱寂寞之志。 此外, 將綿延不絕的江水與南宋軍民的國家滅亡之痛聯繫起來,

形象而貼切, 悲痛之情噴薄欲出。 “西北望長安, 可憐無數山。 ”詞人由近景而遠景, 由寫景而抒情。 抬頭遠望西北長安, 可惜被無數崇山峻嶺遮蔽。 此處“長安”, 代指北宋都城汴梁。 此時汴京已經被金人佔據, 詞人有家不能歸, 其國破家亡之感愈發強烈而沉痛。

下片則將寫景與抒情巧妙結合, 明為寫景, 實則比興, 托物以明志。 過片“青山遮不住”, 呼應上片之“可憐無數山”, 為鬱悶愁結之情塗抹上一絲亮色。 “江晚正愁餘, 山深聞鷓鴣。 ”則化用唐人李商隱“欲成西北望, 又見鷓鴣飛”之句意。 正在一籌莫展之際, 詞人寬慰自己, 即便被無數青山遮住了, 但依然擋不住清江水奔騰東流而去。 此處, 詞人寫郁孤台, 寫青山, 寫清江水。 表面上是“借水怨山”, 實則抒發詞人內心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遺憾, 以及對收復河山的深深期盼。 可是, 收復舊河山又談何容易?當夕陽的餘暉殘照在詞人身上, 讓他不禁感慨萬分, 萬般愁緒聚於眉端, 唯有寄望于深山那“咕咕”的鷓鴣聲能暫時緩解吧。

然而, 淒厲的鷓鴣聲能讓詞人迂緩滿腔愁緒嗎?非也。 正所謂“舉杯消愁愁更愁”, 寄希望與象徵愁怨的鷓鴣聲來緩解內心的痛苦, 不正是愁上加愁嗎?下片潛氣內轉, 幾度轉折, 將詞人無法排遣的愁緒展現的惟妙惟肖。

關於此詞格調, 清陳廷焯《雲韶集》:“血淚淋漓, 古今讓其獨步。結二語號呼痛哭,音節之悲,至今猶隱隱在耳。”不過,此“血淚”,此“痛哭”,並非以濃筆重抹,而是用淡筆勾勒,清空雅麗,不瘟不火,去有蘊藉深沉,促人深思,這或許正是此詞自成高格的原因吧。

古今讓其獨步。結二語號呼痛哭,音節之悲,至今猶隱隱在耳。”不過,此“血淚”,此“痛哭”,並非以濃筆重抹,而是用淡筆勾勒,清空雅麗,不瘟不火,去有蘊藉深沉,促人深思,這或許正是此詞自成高格的原因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